我国著名口腔医学教育家、中国现代口腔黏膜病学的开拓者、口腔黏膜病学首席科学家、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黏膜病学专委会创会主任委员、全国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四川省医疗卫生终身成就奖获得者、博士生导师,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学院李秉琦教授因病医治无效,于年3月17日9时3分在成都仙逝,享年85岁。
李秉琦教授生于年,河南开封人,年考入华西协合大学牙学院,年获口腔医学学士学位。毕业后留校,历任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硕士、博士研究生导师,曾任口腔黏膜病研究室主任,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黏膜病学专委会创会主任委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卫生部科技进步奖评审委员、卫生部口腔医学专业教材评审委员、中华口腔医学会理事、国务院临床专业学位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口腔黏膜病学组副组长、口腔中西医结合学组成员、中华医学会四川分会口腔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曾任《中华口腔医学年鉴》《中华医学百科全书·口腔医学》《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华西医科大学学报》《中华口腔医学杂志》《华西口腔医学杂志》《国际口腔医学杂志》《现代口腔医学杂志》《口腔医学纵横》等编委或特约编委。
李秉琦教授热爱口腔医学事业,在口腔黏膜病的病因和防治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在国内率先提出“中西医结合防治口腔黏膜疾病”的具有中国特色治疗理念。先后主持20余项国家、部省级科研课题,获8项成果奖。在国内最早应用活体微循环形态学及血液流变学方法研究口腔黏膜病的病因及发病机制,提出微循环障碍学说。主持开发出一批具有较高应用价值的药品如口炎宁冲剂、口疮膜、消斑膜、复方苔藓片等,创造了较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他领导研制的“口疮膜”“口腔消斑膜”获得年四川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口炎冲剂”获年四川省科技进步三等奖。他率先提出自由基损伤与黏膜病发病相关的观点,并首创用超氧化物歧化酶治疗复发性阿弗他溃疡,成果获年四川省科技进步三等奖。他主持拟定了有关复发性阿弗他溃疡、口腔扁平苔藓的疗效标准及治疗方案,并编入卫生部规划教材,为在全国行业范围内规范上述疾病的诊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他领导的专业组参与口腔白斑和口腔扁平苔藓研究取得显著成绩,获年卫生部科技进步乙等奖。
李秉琦教授笔耕不辍,著作等身,主编专著共18部。其中,主编的《口腔癌前病变——白斑与扁平苔藓》《李秉琦实用口腔黏膜病学》成为口腔黏膜病学领域的权威著作。主编的首版卫生部规划教材《口腔黏膜病学》获国家级优秀教材二等奖。共发表学术论文余篇,科普短文余篇,并于年获四川省优秀科普作家称号。
他说“理论、实用、鉴别;实践—总结—比较—提高;多实践、勤思考、善读书”这是临床医学家成长的必然过程。他言传身教,甘当人梯,为我国培养了一批口腔黏膜病学的最强的学术传人和学术骨干,现活跃于全国各大院校。他爱护患者,他高尚的医德受到广大医护人员和患者的一致好评。由于他在医疗卫生事业中作出的杰出贡献,年起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年李秉琦教授被评为全国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年被授予四川省医疗卫生终身成就奖。
李秉琦教授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为中国口腔医学事业呕心沥血并奉献出毕生精力。他治学严谨,革放鼎新,躬耕不辍;他学识广博,才华横溢,虚怀若谷;他不慕名利,坦荡无私,宅心仁厚,是我们的严师典范、良师表率、人师楷模。
李秉琦教授与世长辞,使我们失去了一位好老师、好专家,是中国口腔医学事业的重大损失。我们要化悲痛为力量,承继他的遗志,不懈努力,将口腔医学事业发扬光大!
我们沉痛悼念李秉琦教授,深切怀念李秉琦教授!
遵李秉琦教授遗愿,丧事从简。遗体告别仪式定于年3月19日上午7:30在成都市殡仪馆(成华区蜀陵路号)举行。
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学)院
年3月17日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