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6医院
很多人觉得自己的牙齿很健康
既然觉得健康
自然就不会和牙医打照面
可事实真的如此吗?
答案当然是NO!
还有很多关于牙病的误区
说不定你正深陷其中!
误区一:没有牙病就不用看牙医?
牙齿疾病从发生到恶化大约需要1-5年,如牙痛就由小小龋齿或缺损发展而来。建议:半年到一年请牙医检查一次,以早发现早治疗。
误区二:拔智齿会影响智力?
智齿是指人类口腔内牙槽骨上最里面的第三颗磨牙,从正中的门牙往里数刚好是第八颗牙齿。由于它萌出时间很晚,一般在16~25岁间萌出,此时人的生理、心理发育都接近成熟,有“智慧到来”的象征,因此被俗称为“智齿”。但拔出智齿与智商并没有任何关系。
误区三:乳牙早晚要换,不用治?
乳牙疾病对孩子恒牙的萌出、面型发育、心理健康都有极大影响。会引起恒牙萌出困难、进食咀嚼困难致营养不良影响发育、一侧咀嚼导致面部发育不良影响美观、口腔感染等。应引起家长的高度重视。
误区四:洗牙容易把牙表面的釉质磨除?
这是人们普遍存在的对洗牙的误解。其实,洁牙是用超声振动将牙结石振动脱落,不是磨除。只要操作手法得当对牙齿是无伤害的。并且定期对牙齿污垢的清洁对牙齿牙周的保健有极大的帮助。
误区五:牙疼就拔牙?
常遇到患者主诉牙痛,并要求拔牙。认为拔掉就不疼了,少一颗无所谓。其实除了智齿,每一颗牙齿都有它的功能,就像人的手指一样。所以,能治的牙齿尽量要治,自己的真牙用起来舒服。
误区六:不按预约时间复诊?
部分患者在牙痛的急性症状缓解后,就不再按时复诊了,这样不仅延误病情,有可能前功尽弃,需“从头再来”。例如牙齿的根管治疗可能需要3-4次才能完成。按时复诊很重要!
误区七:要求医生缩短治疗时间?
牙齿疾病的治疗需要多次复诊,而每次治疗期间需观察1-2周或数月不等。如深龋、根管治疗、冠修复、种牙、矫正牙齿、复发性口腔溃疡、扁平苔藓、手术患者等等,都是医生根据病情和疗效制定复诊时间的。为了您的口腔健康,请按时复诊。
误区八:不愿意拍牙片?
部分患者因担心辐射而不愿拍牙片。其实,数百张小牙片的辐射剂量才相当于一张胸部X片。而小小牙片能使医生了解牙齿与牙周状况。也是口腔科的常用诊断手段之一。
误区九:没有“神经”的牙齿就不会再疼?
牙齿疼痛是由多因素决定的,许多无牙髓(牙神经)的牙齿因细菌毒素对牙根尖的刺激引起疼痛或牙龈的肿胀。如急性根尖周炎和急性根尖周肿胀。需及时就诊。
误区十:不愿意做牙套?
根管治疗后的牙齿因丧失牙髓的营养供应使得牙齿本身变得较脆易裂。通常医生会建议您做完根管治疗的牙齿做牙套保护,以真正达到根管治疗的目的。
任何时候开始进行口腔健康自我管理都为时不晚。与其他重大疾病一样,预防、早期发现与治疗是防治口腔疾病及相关并发症的关键!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