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江浙沪一带的养龟人,很多龟友有一种“当地情节”,更倾向于饲养本省或是邻近省份产出的龟种,譬如草龟、黄喉、黄缘、鹰嘴等。当然,有实力的发烧友玩潘金的也不在少数。初学养龟的我曾持有这种“情节”很长时间,究其原因,这些龟种除了具有造物主赋予各自独特魅力的外表,更兼具因原栖息地的四季分明锤炼出的较强适应力。简言之,就是耐得寒暑,皮实易养。然而,青春总是充满着骚动跟不羁,在有了对常规品种饲养经验的基础上,我开始放眼于地理分布更偏南的本土龟种——眼斑,以其水墨画般古典素雅的背甲花纹跟妖艳的肤色深深吸引了我,从此一发不可收拾……
提到眼斑,很多龟友的印象还停留在这是一种易腐甲、胆小怕人的龟类,繁殖出苗也是件不易的事情。此文将以本人对眼斑的饲喂及繁殖成果向大家展示,离开了原产地的眼斑,同样能养的生龙活虎,下蛋出苗,那都不是事儿……
关于眼斑跟四眼的区分就不再赘述了,各大养龟论坛有很多区分帖,相信只要不是小白,应该不难看懂。我要提一提眼斑的背甲花纹,背甲花纹的靓丽与否,决定了一只斑观赏价值的高低。好的纹理,或如浓墨泼洒、或如轻描浅刻,浓郁的中国风跃然于壳上,配以或红或橙或黄的壳色,相得益彰。若是成熟的公龟再辅以妖艳的红肤还有闪动的鬼眼,妙哉!靓哉!美哉!
眼斑的背甲花纹有如下几种典型类型:
竹叶
烟花
放射
麻点
蠕虫
具有严格意义上的单一花纹的个体很少,更多的个体兼具多重纹理或花纹处于过渡状态,更多的靓斑:
血轮眼
不知大家有无仔细观察过一种现象,背甲具有竹纹跟放射纹的个体通常都是母斑或是亚成公斑,而成体公斑鲜有清晰的竹纹或是放射纹。尤其是那种头色跟吻部已墨化成碳黑的熟公,背甲花纹几乎是清一色的蠕虫纹或是豹纹,但这一现象在头色尚为青黄色的年轻公斑身上却无体现。由此我推断眼斑的花纹随着年龄的增长会发生渐变,公斑更为明显,成年后,线状花纹会弯曲断裂,向点状的虫纹演变。不过个体差异总是存在的,这种观点还需要长期饲养大量的年轻个体加以观察才能得以佐证。来几只背甲竹叶纹、烟花纹较为明显的成熟公斑,大家欣赏。
在谈眼斑的饲喂繁殖前我们不妨先了解下眼斑的地理分布以及原栖息环境。翻阅各种龟鳖杂志,关于对眼斑的地理分布的介绍至少存在安徽、福建、江西、广东、香港、海南、广西、贵州等八个省份或自治区(特别行政区)。就眼斑近几年的出水量来看,广东、福建仍为主产区,江西、广西偶尔有龟农捕获,另外湖南省的狭小地域也有野生个体捕获的特例,而别的省份近年来未曾听闻有捕获眼斑的消息,可见眼斑在野外种群的数量已经岌岌可危了。需要指出的是,由于眼斑跟四眼外观较为相似,且存在同时具备两种龟类形态的中间个体,早先龟种的产地介绍多依赖于标本采集,辨识人员的水平参差不齐,难免有混淆出错的时候,因此个人对眼斑产地存在海南省的说法持保留意见。
海南四眼,跟眼斑是不是很像
谈眼斑的地理分布,目的不是为了让各位龟友去区分各个产地的个体有什么不同特征,虽然有些高手能分得出来,我是分不出眼斑产地的,而且个人觉得也没有区分的必要。眼斑的观赏点无非就是看壳子花纹、壳色、肤色、头花、眼睛、假眼。靓斑每个产地都有产出,每种纹理、壳色各个产地皆有之,适应能力上也不存在某个产地的个体适应力就一定会比其他产地的强这种说法。虽然理论上产自高纬度地区的个体要比低纬度的更耐寒些,但是我相信没有谁会执着到龟冬眠的时候非得把眼斑扔到冰坨子里测试下耐寒程度。所以没必要去纠结手里的斑到底是出自广东还是福建,偶然获得湖南甚至安徽产出的个体该腐的时候还是会腐。运输高度便捷、渠道多元化的今天,确切的产地岂是凭龟贩或商家的三言两语就能说清道明的。当然,强迫症者或有学术研究必要的请自便。
从眼斑的地理分布上我们不难看出,在长江流域以南的绝大多数省份都曾有过眼斑的踪迹,纬度稍高的安徽、湖南、江西三省气候条件更是四季分明,冬季常有冰雪覆盖。而眼斑作为一种地理分布范围较广且数量上不算稀缺的龟种,其本身的存在就已经向世人证明其对环境以及气候的要求还算是比较宽松的。
想要养好一种龟,要尽可能掌握其原栖息地的环境气候、土壤植被、生物群落,眼斑也不例外。年5月底有幸去过原产地中的福建省龙岩市探究眼斑栖息地风貌,只可惜全凭当地龟友口述,未能见到眼斑实体。有眼斑产出的水域多为山中水流较为平缓的溪流或水塘,海拔高度米以下,两岸多密林,植被丰富,草本、藤本、低矮灌木、高大乔木兼有之,林地遮光较好,地面覆盖较厚的落叶,落叶层下面为松软的腐殖土,湿度较大。河床因地貌不同砂石底、泥底皆有之。正午时段选择两处产斑的水域多次测了下海拔高度、空气温度及水温。海拔高度均处在米上下,空气温度最低28.3摄氏度、最高34.2摄氏度,测得水温最低27.9摄氏度,最高29.5摄氏度。但是因为时间紧迫外加准备仓促,未能多去不同山头逐一探究,测量的项目也较为单一,仅能作为参考。
地貌之一:地点福建省龙岩市永定县,时间年5月25日10:22,测得海拔米,空气温度29.9摄氏度,水温27.9摄氏度。
地貌之二:地点福建省龙岩市永定县,时间年5月25日10:37,测得海拔米,空气温度32.3摄氏度,水温28.6摄氏度。
地貌之三:地点福建省龙岩市永定县X,时间年5月25日12:53,测得海拔米,阳光下空气温度34.2摄氏度,水温29.5摄氏度;背阴处空气温度28.3摄氏度,水温29摄氏度。
饲养眼斑已有7年的光景,结合平时的饲喂经验,粗略的归纳下眼斑的特点跟习性。眼斑水龟是一种水栖性很高的龟种,扁平的壳型、趾间发达的蹼意味着其水性很好,事实上眼斑的水性确实强于草、喉,可以适应较深的水位和较大的水体,前提是水体中要具备便于换气歇脚的晒台。从性格上讲眼斑属于胆小机警的龟种,容易形成应激,尤其是新龟,易发生拒食、肠胃紊乱等应激反应,并且较强的光线和较大的声响、震动都会给龟造成一定的精神压力,所以在给眼斑布置饲养环境的时候一定要充分考虑到以上这些因素,尽量能提供一个有较大水体,有躲避跟晒台,具备一定遮光设施的安静场所可供其自由选择。另外要特别注意防逃设施的设置,眼斑体型小巧,且爪子非常锋利,可以轻易攀爬粗糙的墙面和树干,其逃逸能力不容小觑。通过观察,我发现适应环境后的眼斑有积极晒背的习惯,即使是空气温度超过30度的夏日,也会爬到晒台上晒背,但是在正午光线最强、温度最酷热的时候会找阴暗的躲避处藏匿起来。夏季的夜晚,眼斑会趴在离水比较近的岸边或是晒台上纳凉,稍有风吹草动,立即窜身入水。
晒得真舒服
排排坐,晒太阳
有玩家认为,眼斑的原栖息环境中多砂石,因此也在人工环境中添置很多砂石,个人建议不要在小环境中教条式的照搬。眼斑的壳质偏薄,比草喉要单薄很多,饲养环境中硬质物体的存在会增加磕碰受伤的风险,如是室外仿野池倒是可适当增加沉木、大块的石板用于躲避。这里不得不提及饲养环境的基色对于龟适应能力的影响。诚然,浅色的饲养环境更利于龟壳子的发色,这是动物出于对周围环境形成自身保护色的需要。所以浅色环境饲养的个体壳色偏明亮,更具观赏性。但是过于明亮的环境不利于胆小个体的快速适应,会加重应激程度。此外眼斑又是一种领地意识较强、好斗的龟种(母斑尤甚),在密度较大、缺乏躲避场所的情况下,明亮的饲养环境会加剧个体间的打斗、咬尾,伴随的就是受伤、感染的多发。而深色的饲养环境会大大提高龟的安全感,减弱以上这些现象的发生,带来的不利影响则是龟壳色变得暗淡,观赏性降级。孰优孰劣只能根据各玩家的实际情况及各人喜好了。
比比谁更红
个人认为眼斑对于水质的要求并不是十分苛刻,处于正常范围值内弱酸或弱碱性的水质,健康个体都能耐受得住,反倒是微生物稳定的老水比新换的清水更有利于壳子和皮肤的保护。眼斑的腐皮多来自于过大的温差和同类间撕咬受伤后的感染,因此,饲养过程中要注意温差起伏不能过大,同时尽可能降低饲养密度。容易腐甲算是眼斑这个龟种比较让人烦心的特质了,尽可能的减少磕碰、水质的稳定可以最大程度降低眼斑腐甲的概率,但是个体间差异明显,有些个体即使你很注意了还是会腐甲。不过眼斑的恢复能力很快,没有明显红肿症状的轻度腐甲可以让其自行恢复,腐甲严重的个体或是冬眠前有腐甲症状的还是应该及时加温治疗。
再来说说眼斑的喂食。首先是食性。眼斑是杂食性动物这话没毛病,但是更偏素食。人工环境中如有绿色植物可以接触,眼斑会经常性的啃食,所以用于造景的植物如果不想被破坏,应隔离开来。眼斑的食物供给应以蔬菜、水果、龟粮为主,有条件的可以加大昆虫的投喂量,对于刚购入出现拒食现象的新龟,用昆虫开食往往会有奇效。尽量减少畜肉、鱼虾的投喂,尽管有些个体很喜欢摄食畜肉跟虾类,但是总体来说眼斑的肠胃偏弱,消化能力比不上草、喉,尤其在温差起伏较大的春秋季,动物性饵料会加大肠胃负担,引发消化不良甚至肠胃炎。大部分个体对鱼类及螺蚌肉不是很感兴趣。
夜间喂食中,食材为蒸南瓜、胡萝卜拌龟粮
从地理分布上讲,眼斑毕竟属于南方的龟种。虽然福建、湖南等原产地冬季有霜降及冰冻现象,但是极寒天气毕竟只占少数,长期处在冰水混合物中会对眼斑造成冻伤,因此不建议江浙沪地区以及更北的玩家让眼斑在室外越冬,尤其是架空的池子,冬眠场所尽量选择室内背光安静处。关于冬眠介质的选择看个人偏好,有的玩家喜欢给龟过背水冬眠,好处是不用担心湿度问题,缺点在于龟冬眠期间也会少量排泄,需要定期换水,另外一旦有一只个体感冒或腐皮,病菌会迅速通过水传染给其他个体,极易造成整体性的发病;也有选用苔藓或是椰土作为冬眠介质的,采用这种方法给龟冬眠,很少会发生感冒或腐皮现象,但是需要定期检查泡水,给龟补水并排除肠道宿便,如果温度升高湿度较大,冬眠介质易发生霉变。还是那句老话,没有最好的方案,只有更适合的办法。
最后要探讨的也就是眼斑的繁殖了。一个物种得以发展延续,繁育是最直接有效的途径,而作为一个合格的养龟人,在经历了养活、养精一个品种后的下一进阶,自然是龟龟的繁殖了。从小处讲,自己的爱龟能繁殖出健康美丽的下一代在带来收益的同时也会提升自我的成就感;往大处说,也算是在为龟圈的发展乃至一个物种的延续尽了一份绵薄之力。本人提倡在有取得驯养繁殖许可证的前提下合法饲养CB个体,只有CB斑苗大量繁殖并流通于市场,才能缓解人们对野生资源的过度索取。往更远处想,用CB个体野放以扩大恢复野生种群的数量也未尝不可。
合法养殖销售才是正途哟
不黑不吹,新龟的繁殖确实存在一定难度,个人觉得其难易程度在草、喉、缘甚至是三线之上,但相较于鹰嘴、黄额这些超级难啃的硬骨头还是有一定盼头的。很多龟友都表示斑蛋受精率低,个人觉得最主要的两点原因还是集中在公斑的性能力以及眼斑的适应能力上。
关于公斑的性能力,忍不住吐槽下,一堆公斑里能有将近一半多的公不举,连爬母的欲望都没有,性欲强的公斑所占比例真心不高,变态级的强公更是少之又少。虽然养稳定后的公斑性能力会有一定的提升空间,但是弱公跟强公之间的差距么,我想女同胞们应该最有发言权的吧。最初认为肤色血红的公斑交配能力应该不差,因为肤色红意味着体内性激素分泌旺盛,性能力理所当然差不了。但是通过长期的观察,公斑交配能力的强弱跟肤色的深浅还真没什么必然的关联。自家交配能力最强的一个公斑并不是红肤,有的血红公交配就很厉害,有的却不行。另一种想当然的方法就是观察公斑尾巴的长短以及尾根的粗壮度,说白了也就是看生殖器的大小。这种方法其实也只能筛选出一部分弱公,中看不中用的样子货依旧不在少数。不过通过观察倒是发现:交配强悍的公龟一般都比较凶悍好斗,能追着别的公斑满池跑的悍公交配能力也不会太孬,战场胜利跟情场得意在眼斑的世界里是相辅相成的。顺道提下公斑的发情方式,一种是游到母斑前方伸缩抖动脑袋,通过嘴巴吞咽水用鼻子朝着母龟喷水,这种前戏方式较为少见;另一种常见的方式就是“老汉推车”式,不同于喉、闭壳之流的暴力骑背咬脖式,公斑会很温柔的用后爪勾住母龟背甲后缘,前肢搭在其背甲上,但很多时候只是假装很努力的在交配,实际真正能卷尾插入的次数并不多。所以遇到一只肯经常爬背且能高概率成功插入的公斑就请珍惜吧,要想尽早收获CB斑苗,会干活儿的永远比当花瓶的靠谱的多。
这姿势,啧啧
又是你
还是你!Howoldareyou?
关于眼斑的适应能力,在前几个段落里已经提及一二。眼斑神经比较大条,容易形成应激,因此很多新龟会出现来回爬动伺机逃跑、拒食等现象,这些应激反应消除的时间视个体适应能力的强弱以及各人环境布置的好坏而有长有短。新龟购入后尽量放置于安静、光线较弱的深色容器内单养,便于观察状态,待吃食、排便正常后再转入较大的环境。一般来说,新龟完全适应新环境需要二到四整年的时间,不排除极个别的有更久的适应期。养稳的斑能够安心的摄食、晒背、交配,拿在手上感觉很沉手,母斑也是在趋于稳定之后才开始产蛋,这也解释了为何通常母斑在换环境后的第二年跟第三年没有蛋生。即使母斑在平时的饲喂中表现出比较稳定的状态,但多数情况还是不会如你所愿乖乖地在产蛋池生一窝受精蛋,更多的时候是经过长达半个月乃至个把月焦躁地来回爬动、扑水、停食,筋疲力尽后给同样筋疲力尽的你来一窝白蛋,甚至会毫无征兆、毫不客气地把蛋生在水里、晒台、食台上,令人哭笑不得。究其原因,母斑在产蛋前的一段时间内会变得极度敏感,环境的变动、较强的光线、稍大的声响及震动,以及来自于饲养者的触碰、探视甚至是同类间的打斗骚扰都可能引发母斑的紧张从而造成产前应激。一旦母斑不认可产池环境,出现严重的憋蛋现象,即使当年成功交配过,最后生出来的蛋也多是未受精或者弱精。所以,要想母斑在产池尽早生产,除了得提前精心布置迎合母斑口味的产池环境外,产蛋前的半个月内,应尽量减少人为干扰,避免对龟造成不必要的影响。个人是不建议对母斑进行摸蛋的,这种行为会极大刺激龟的神经。江浙地区正常4月中下旬出眠,饲喂一个月至一个半月后就迎来眼斑的产蛋期。母斑在没有憋蛋的情况下会在5月底至6月中旬产蛋,在此期间产的蛋受精率会很高,到6月底甚至更晚的时段产的蛋几乎就是清一色的白蛋了。母斑临产前的状态很容易辨识,基本停止摄食,从清晨开始会高频率的上岸来回转悠,寻找适合的产蛋地点,转悠的频次会在傍晚达到高峰。在水里活动有时会沿着池壁扑水,类似于溺水时的动作。临产前的母斑神情普遍呆滞,反应偏迟钝。
请告诉我,这是哪个活宝生的?
那么问题来了,判断出母斑有蛋且即将生产了,如何布置一个迎合眼斑口味的产蛋池呢?答案请参考其原生环境——幽暗的林地。这里请划重点,产蛋池的布置,光线要弱,另外要堆积较厚的落叶,湿度也不能低。说白了,还是为了增加龟的安全感减少应激。眼斑后脚掌不似草喉那么宽厚有力,因此无法在硬实的泥地上挖深坑产卵,产蛋时类似黄缘,要么在较为疏松的基质上挖个浅坑,深度五公分左右,生产完毕后把洞口盖上,要么就将身体埋进厚厚的落叶堆或草丛里,象征性拨拉两下,也就草草的把蛋给生了。通过这两年的观察,眼斑生蛋的具体时间集中在午后一两点到晚上八九点这个时间段,养稳适应的个体基本一年只生一窝蛋,小个体每窝平均2个蛋,块头大点的每窝能有3到4个蛋;没完全适应的个体有分窝生产的现象,期间间隔一至两天。考虑到眼斑是一种较为神经质的龟种,有时即便你自认为产池环境布置得很到位了甚至可以媲美原生环境,但是一些极端个体还是会出现憋蛋现象。对于这种情况,教大家一个简单有效的方法:在连续观察四五天无果的情况下,准备一个较高的整理箱,铺上15至20公分厚的树叶或苔藓并保持一定的湿度,将待产的母龟放箱子里然后关小黑屋,有百分之八十以上的概率母斑会在两至三天内产蛋,若是时间久些期间给龟泡水以防脱水,如果超过一周仍然迟迟不下那只能考虑注射催产素了。整理箱饲养的龟友繁殖眼斑也可以参照以上方法。
室外产蛋池
捡蛋蛋
关小黑屋收获的蛋蛋,受精的哟
当收获了受精的斑蛋,那么提前恭喜你,眼斑的繁殖已经成功了一半,接下来要做的就是稳步孵化了。斑蛋的孵化跟草龟蛋、黄喉蛋的孵化没有太大的差异,可以放在同一孵化箱内孵化,江浙地区6月份往后的室温基本都稳定在24摄氏度以上,足够支撑强壮的胚胎顺利发育,因此没有专业孵化设备的龟友们不必担心孵化初期是否需要提供加温设备,常温孵化即可,相信有过龟苗繁殖经验的玩家都有一套适合自家的孵化方法,我就不作赘述了。需要注意的是,孵化中后期正值盛暑时节,室温也能飙升到三十三、四度,需要采取一定的降温措施将孵化温度控制在30度以内,避免胚胎出现错甲及卷尾现象。由于斑蛋壳壁较厚,部分龟苗无法自行破壳,建议孵化后期及时观察,在蛋体内血管明显减少后一两天内,在胚胎头部上前方位置将蛋壳开个黄豆大小的孔,防止龟苗无法自行破壳闷死在蛋里。开孔后,放入孵化箱继续孵化等待龟苗自行爬出即可。眼斑蛋的孵化时长约70到75天,跟缘蛋孵化时长相近。另外个人还发现一种现象:转为人工环境后饲养的母斑首窝受精蛋有很大概率孵化出豁嘴、无眼等畸形苗,相同母龟再往后几年繁殖的苗子逐渐趋于正常,其中原因不得而解。
斑苗的踢壳及出壳
萌化了
达斯维达
都是CB苗,可惜有很多错甲跟猪尾巴
自身在眼斑繁殖这块要走的路还很长,虽然从年开始每年都有CB斑苗孵化出,但是相对于母斑的数量而言,蛋的受精率以及出苗量少的可怜,孵出的斑苗错甲率居高不下。龟池的改动、种龟尚未完全养稳是最主要的原因,所以分享的一点心得也仅仅是些皮毛,权当抛砖引玉。讲的不对的地方还请各位资深繁殖家批评指正,在此也厚着脸皮恳请各位大神不吝赐教,毕竟,眼斑这种中国特有龟种的保育亟待业内各位志士仁人的同心协力,相信这个品种经过人工选育壮大后,适应能力、可玩性都会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届时已不是单单满足于养好、繁殖出眼斑龟这个品种,通过定向培育,各种色系、花纹的玩法层出不穷,在丰富国内爬宠市场的同时,必定也在国际舞台上刮起一股绚烂的“中国风”。
注:本文为鳞头大鳄原创,如需转载,须标明作者及出处,谢谢配合!如需进一步探讨,请加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