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医院核医学科(医院)杨贵生黄伟鹏
病史及检查目的:
患者男性,28岁,因“口腔溃疡一月”就诊。患者1个月前因进食多种海鲜后口腔出现溃疡及疼痛不适,随后出现阴茎龟头黏膜糜烂,对症治疗无缓解,并进行性加重。体格检查(图1):上下唇均见黑褐色血痂覆盖,双侧颊部粘膜、上颚、下颌磨牙后区均见广泛弥漫性浅表溃疡灶,脐部见黄色脓性渗出物,阴茎龟头黏膜糜烂,部分溃疡。实验室检查:WBC11.36×/L(参考值:3.50~9.50×/L),淋巴细胞比例16.9%(参考值:20%~50%),抗核抗体弱阳性,肿瘤标志物甲胎蛋白、癌胚抗原、CA、CA、CA均阴性。胸部增强CT扫描(图2)示右前纵隔肿物,呈不均匀明显强化,内见片状无强化低密度区;为进一步明确诊断行18F-FDGPET/CT显像(图3-6)。
图1
图2
图3
图4
图5
图6
检查所见:
右前纵隔可见团块状不均匀FDG摄取增高灶(SUVmax:7.6),同机CT相应部位可见软组织密度肿物,边界尚清晰,最大截面约9.9×5.8cm,内见斑点状钙化(图4);硬腭部位可见团片状FDG摄取增高灶(SUVmax:8.9),同机CT相应部位未见异常结构改变;双侧颈部可见数枚FDG摄取增高淋巴结(SUVmax:2.8),呈长椭圆形,大者位于右侧,短径约1.1cm;上下唇皮肤病损区FDG摄取轻度增高(SUVmax:2.0),同机CT相应部位未见明显结构改变(图5);脐部、阴茎龟头皮肤粘膜的病变未见异常FDG摄取(图6);扫描野内余部位未见异常。
检查意见:
纵隔、淋巴结、硬腭及上下唇多发FDG代谢增高灶,考虑恶性病变可能大,建议纵隔肿物组织病理学检查。
临床最终诊断:
患者随后于CT引导下行纵隔肿物活检,病理结果示(图7):肿瘤细胞弥漫增生,呈席纹状排列,细胞呈卵圆形。免疫组化结果:广谱细胞角蛋白(-),CD3(-),细胞角蛋白19(-),CD20(-),CD34(-),波形蛋白(+),CD(-),S-蛋白(-),结蛋白(-),EMA(-),CD21(+),CD23(+),唾液酸糖蛋白(+),Ki-67(5%+)。最终临床诊断为伴发副肿瘤天疱疮的滤泡树突细胞肉瘤。
图7
病例相关知识:
滤泡树突细胞肉瘤(folliculardendriticcells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