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打印技术在口腔颌面外科实验教学中的

作者王珂项涛汤亚玲梁新华

作者单位.口腔疾病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口腔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医院

3D打印技术作为一种快速成型技术,正迅速发展,已在口腔颌面外科临床领域广泛应用,其在教学中的应用亦不容忽视。3D打印模型作为新的教学手段在未来的教学实践中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甚至颠覆传统的教学模式。本文就3D打印技术在口腔颌面外科实验教学中的应用作一综述。

关键词:3D打印;口腔颌面外科;教学

口腔颌面外科学作为口腔外科学与颌面外科学的交叉学科,在我国还是一门年轻且亟待发展的学科,众多医务工作者为这项专业投入到临床、科研的同时,亦付出心血教育、引导着一批又一批新的从业者。

如今,正逢科技蓬勃发展的时期,不断革新的技术让这项专业改变进步神速,3D打印技术(又称快速成型,rapidproto-typing)目前已经开始应用于口腔颌面外科的临床治疗之中,包括制作个性化手术导板、下颌骨缺损模型及修复模型、个性化植入物等。这不仅改进了传统的治疗手段,更为广大的患者带来了福音。然而,当前口腔颌面外科的专业教学仍以传统的教师讲授和考试考查为主,尽管有多媒体教学手段及解剖标本的辅助,学生对于口腔颌面部的解剖关系、病变后软硬组织的相对位置及各自状态仍难以深刻理解。笔者认为:3D打印应用于口腔颌面外科实验教学中,有助于深化学生对于解剖位置的空间理解,建立三维立体的形象思维,提升学习乐趣及效率,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13D打印应用于基础解剖及口腔颌面局部解剖教学

传统解剖教学是以人体解剖图谱结合教师讲授,辅以解剖尸体来学习。然而,面对当今尸体来源稀缺、成本高,且定型过程中细微结构模糊不清、存在解剖结构变异等情况,基础与局部解剖学的学习面临困境,3D打印技术因其先天优势可以弥补上述的缺陷。

在Jones等的一项研究中,他们向51名对象(包含50名医生和1名医学生)展示4种3D打印病理解剖模型[使用立体光固化成型技术(stereoli-thographyapparatus,SLA),设备3DSystems,美国,材料聚碳酸酯类树脂(Accura60);以及聚合物喷射技术(PolyJet),设备ObjetGeome-tries,以色列,材料丙烯酸树脂],90.2%的对象认为这些模型可用于教授基础解剖学。Suzuki等[4]使用3D打印而成的双倍尺寸的颞骨模型[使用选择性激光烧结技术(selectivelasersintering,SLS),设备不详,材料为加入玻璃砂的聚酰胺尼龙]作为教学用具,学生可从多方位观看经等比例放大后的颞骨细微结构,同时,在老师讲授和教学手术视频之后,学生能够更了解外科与解剖学的关系,从手术医生的角度学习手术定位和解剖定位。吴颜延等使用3D打印颅骨(使用设备为ultimaker2,中国,材料为聚乳酸)作为26名随机选择的临床本科生的颅底解剖教具,尽管43%的参与者认为3D打印颅骨不能完整呈现颅底解剖结构,3D打印精度有待提高,但是88%的参与者认为3D打印模型增加了学习兴趣,96%的参与者认为其更加有助于空间理解。

付丽等在结合3D打印技术进行1例双侧下牙槽神经移位同期牙种植术的手术模拟时,结果发现:3D打印模型(使用技术、设备及材料不详)神经管后部的宽度明显大于口腔颌面锥形束CT(conebeam







































北京哪治白癜风最好
白癜风医院乌鲁木齐哪家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amoyongshi.net/yczz/32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