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冲生活中应该记中冲穴

陈以国

(ID:sxyscyg)

曾任辽宁中医药大学针推学院院长

国家二级教授

辽宁省名师

辽宁省名医

沈阳市优秀名医

博士生硕士生导师

上海中医药大学兼职博士生导师

辽宁省针灸学会名誉会长

中国针灸学会常务理事

国际传统中医药学会常务理事

中华传统医学会高级顾问

享国务院特殊津贴

针药并举治疗内科疑难杂病

尤失眠、耳鸣、面瘫、颈椎病效佳

出诊时间及地点:

每周一上午于辽宁中医药大学国医堂(燕山路和白龙江街交汇)4诊室坐诊半天。

每周二、周四上午于辽宁中医院(辽宁省中医研究院)三楼国医堂专家门诊十一诊室坐诊半天。

每周三上午于辽医院六楼专家门诊坐诊半天。

诊余思

()

寒假后,第一附院的第一天出诊,来了一位复诊的女患者,一进门就听她不断地说,中药真的很神奇,等她坐到我的诊桌边,我翻开病志才想起,她是年前来的一位舌扁平苔藓的患者。当时见脉沉左关弱,诊断为阴虚内热,肝胆气虚。

处方:生地25克、生石膏15克、知母10克、刘寄奴10克、焦栀子10克,藿香30克、乌梅10克、杏仁5克、乳香5克、没药10克、生蒲黄10克、麦冬20克、竹叶10克、石斛15克、元参10克、生甘草10克。第一次复诊首方去竹叶加莲子肉。此次复诊,病人对着我说:中医太神奇了,一年多来,被舌痛折磨寝食难安,医院,用了多种方法皆不见效,没成想就服用了几付中药,竟能有意想不到的惊喜。我看病人,心里也说不尽的欢喜。医生就是这样子,每天都沐浴在悲喜交织大起大落的情绪变化中。

这次脉已经不沉,但左关沉取仍弱,遂告之说:症虽减,但脉未和,尚需服药。故在首方基础上加炒薏米30克。病人仍旧沉浸在兴奋中,我用眼睛余光见其起身,走到门口,又突然折回来问学生,她是否还要继续放血,她说放血是不是也在疗效中发挥了作用。此时,我正在为另一个患者诊脉,她的话重重地刺激到了我,迫使我不得不停下对手头病人的思考。头脑中浮现起了上次复诊,因为正赶上春节,担心用药接续不上,就让患者在此期间,自己用采血针在两手中冲穴交替放血的事来,抬头忙对她说:还要继续放血。我心里再想,之所以见效这么快,正是中冲放血在起作用,但没有说出口。

人体有“三冲”穴,有少冲、中冲、太冲。少冲为心经的井穴,中冲为心包经的井穴,太冲是肝经的原输穴。

三穴名冲,一是因血的关系,血流少的为少冲;血流多的为太冲;血流不多不少的为中冲。其实,井穴气血本不多,心经为少血之经,所以,心之井穴为少冲;心包经为多血之经,所以心包井穴相对于心经井穴,血要多,故心包经的井穴为中冲;肝为多血之经,肝又主藏血为血海,所以肝经的原穴,在全身穴位中,名副其实的血多,所以称为太冲。

二是指体内外联通的重要渠道,要冲。与人体血液关系最重的为太冲,其次为中冲,再次为少冲。生理上也确实是这样子的,手三阴经为离脏经,而足三阴为入脏经,从这层意思上理解,“三冲”穴在穴位与经气经脉脏腑间的关系上,存在着补泻的差别,太冲擅长补血,少冲擅长和血,中冲擅长活血,临症不可不知。

中冲泻实,是很实用的急救穴,如中风昏迷;血之与气并走于上时能用;高血压头晕能用;夏天中暑能用;舌肿舌痛更能用;急性胸闷胸痛,也可用中冲放血救急。

弘扬国粹,惠泽民众

赞赏

人赞赏









































白斑医院
白癜风信息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amoyongshi.net/yczz/3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