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格说明:
-:各基金每年相对“基准”基金的超额收益(基金年收益-基准基金年收益),基于费后收益计算。
年超额:年以来的年均超额收益。
规模:最近一期基金季报中披露的基金规模,单位亿元。
费用:基金持有费用(文中有详细说明)。
费用说明
基金半年报中的“费用总和”/基金报告期平均规模,包括管理费、托管费、交易佣金、指数使用费等各种费用。未计入申购和赎回费用,
联接基金实际费用=联接基金费用+对应ETF基金费用。
如何使用这些数据?
根据指数相关性和指数估值/盈利预测表,挑选出低估+低相关指数组合后,下一步是如何挑选指数对应的基金:
默认选择应该是规模大、严格跟踪指数、费用率较低的标准指数基金(各表格中的“基准基金”)。
各大基金公司同时推出了多种指数增强和聪明指数基金。如果在扣除费用后,如果能稳定超越标准指数基金,也是不错的选择。
建议通过基金App定投开放式指数基金,自动操作,更容易克服股市波动带来的心理影响(例如,一涨就卖、一跌就放弃定投)。虽然ETF基金费用更低,但现在很多基金App申购费打1折,ETF的费用优势不大。
对比过去5年中,各指数基金相对基准基金的超额收益是否稳定,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挑选基金。但市场风格快速转变时,上一年表现优秀的基金,可能就会落后,所以请对基金长期跑赢基准保持平常心,更不要轻易尝试通过换基“把握”轮动节奏,大概率会变成左右打脸。
缺乏历史数据的新成立指数基金,可以参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