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D迈向万能视角建筑学二浅析城

朱文一

ZHUWenyi

摘要

本文借鉴近年来出现的“扁平化设计”(FlatDesign)思潮,提出城市地标之扁平化设计的五大原则,即突出二维效果、追求极简风格、注重字体排版、巧用图底关系、创造象征意蕴,并列举朱文一工作室的建筑与城市设计作品,来阐释互联网时代万能视角优先状况下城市地标之扁平化设计原则。

原文摘要

1问题的提出

《迈向万能视角建筑学(一)》一文提出了移动互联网时代万能视角优先的建筑体验方式。本文要讨论的是万能视角下智能手机卫星地图小屏幕对建筑体验的影响。在智能手机卫星地图城市中,首先被体验的建筑应该是那些被称为城市地标的建筑。而事实却是,不少在凡人视角下闻名遐迩的城市地标在方寸小屏中变得难寻踪迹,即使是迪拜的哈里发塔,这一世界最高城市地标建筑,在智能手机卫星地图中也会出现难以辨识的状况。既有的城市地标建筑,其设计多以凡人视角为主,其中有不少没有考虑建筑屋顶设计,使其混同于众多丑陋的建筑屋顶构成的“荒芜的城市地表”中,完全丧失城市地标的功用;还有一些城市地标建筑,尽管综合考虑了建筑形体、表皮,但由于其设计没有考虑建筑屋顶的特殊体验,导致整体建筑形象在小屏幕中缺席。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既有建筑屋顶正在被改造利用,越来越多的新建筑及其综合体采用屋顶优先的设计理念,还有一些城市正在大规模推广绿色屋顶。这些现象表明,建筑师对建筑屋顶的观念正在改变。本文聚焦城市地标建筑,强调其屋顶设计应该考虑智能手机小屏幕卫星地图上的视觉体验,以避免出现凡人视角下的城市地标在万能视角优先的小屏幕中无迹可寻的尴尬局面。

今天,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如何在方寸小屏之中完整呈现城市地标,已经成为建筑师不可回避的、刻不容缓的设计挑战。

2扁平化设计的启示

针对智能手机屏幕的特点,近年来出现并流行的扁平化设计流行至今,并逐渐形成了自己清晰、明确的形式与风格。据维基百科介绍,扁平化设计(FlatDesign)意指一种极简化的用户界面设计风格或设计语言。百度词条说明其核心意义是:去除冗余、厚重和繁杂的装饰效果,具体表现在去掉多余的透视、纹理、渐变以及能做出3D效果的元素,使“信息”本身重新作为核心凸显,在设计元素上强调抽象、极简和符号化。有关扁平化设计的历史,传闻称是谷歌于年提出的。维基百科词条则追溯到瑞士的国际主义字体风格(InternationalTypographicStyle)和源自包豪斯的现代主义风格。对于移动互联网,一起有影响的标志性事件是,苹果手机于年发布了操作系统iOS7。这款产品的用户界面设计摒弃了乔布斯时代的拟物化设计(SkeuomorphicDesign),转而采用扁平化设计,成为最早使用扁平化设计的智能手机操作系统之一。

关于扁平化设计较为全面、系统的表述源自designmodo网站的设计师卡里·寇欣斯(CarrieCousins)。他在其网站上提出了扁平化设计的五大特征(fiveprettydistinctcharacteristics):一是拒绝特效(NoAddedEffects),二是简单元素(SimpleElements),三是注重字体排版(FocusonTypography),四是聚焦色彩(FocusonColor),五是极少主义(MinimalistApproach),此外还有一条是“准”扁平化(“Almost”FlatDesign)。

以扁平化设计为启示,可以讨论移动互联网时代智能手机方寸小屏对城市地标建筑设计的影响。在此,笔者借鉴扁平化设计五原则,提出了城市地标建筑之扁平化设计五原则:突出二维效果(2-Dimensional)、追求极简风格(Minimalism)、注重字体排版(Typographic)、创造象征意蕴(Symbol)、巧用图底关系(Figure-ground)。下面结合朱文一工作室的部分建筑与城市设计作品来讨论城市地标建筑的扁平化设计趋向[6]。由于设计作品无法出现在智能手机小屏幕中的卫星地图上,如何制作文章插图便成为一个问题。为了让读者感受小屏幕体验建筑的模式,本文采用与真实的手机屏幕尺寸相近的图片来展示设计作品在小屏幕上的效果。读者浏览朱文一工作室网站(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amoyongshi.net/yczz/6165.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