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日测评
71.医疗机构承担赔偿责任的情形包括
A.未尽到说明义务
B.未尽到与当时医疗水平相应的诊疗义务
C.询问病人冶游史
D.泄露患者隐私
E.A+B+D选项
72.医疗机构应当开展细菌耐药监测工作,建立细菌耐药预警机制,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不包括
A.主要目标细菌耐药率超过30%的抗菌药物,应当及时将预警信息通报本机构医务人员
B.主要目标细菌耐药率超过40%的抗菌药物,应当慎重经验用药
C.主要目标细菌耐药率超过50%的抗菌药物,应当参照药敏试验结果选用
D.主要目标细菌耐药率超过85%的抗菌药物,应当暂停针对此目标细菌的临床应用,根据追踪细菌耐药监测结果,再决定是否恢复临床应用
E.主要目标细菌耐药率超过75%的抗菌药物,应当暂停针对此目标细菌的临床应用,根据追踪细菌耐药监测结果,再决定是否恢复临床应用
73.取得执业证书未经医师注册的
A.只准从事医疗业务
B.只准从事预防业务
C.可以从事相应的医疗、预防、保健业务
D.不得从事医师执业活动
E.可以重新申请医师执业注册
74.下列哪项属于抗菌药物限制使用级
A.经长期临床应用证明安全、有效,对细菌耐药性影响较大,或者价格相对较高的抗菌药物
B.具有明显或者严重不良反应,不宜随意使用的抗菌药物
C.需要严格控制使用,避免细菌过快产生耐药的抗菌药物
D.疗效、安全性方面的临床资料较少的抗菌药物
E.价格昂贵的抗菌药物
75.患牙周炎时,骨下袋的牙槽骨的吸收方式是
A.垂直型牙槽骨吸收
B.水平型牙槽骨吸收
C.凹坑状牙槽骨吸收
D.反波浪型牙槽骨吸收
E.扶壁骨形成
76.下列能够概括形容牙周袋形成过程的是
A.牙龈结缔组织炎症→胶原纤维破坏→结合上皮根方增殖
B.胶原纤维破坏→牙龈结缔组织炎症→结合上皮根方增殖
C.牙龈结缔组织炎症→结合上皮根方增殖→胶原纤维破坏
D.胶原纤维破坏→结合上皮根方增殖→牙龈结缔组织炎症
E.结合上皮根方增殖→牙龈结缔组织炎症→胶原纤维破坏
77.牙周炎骨吸收的最初表现是
A.牙槽骨高度降低
B.牙槽骨密度减低
C.牙槽骨呈角形吸收
D.牙周膜增宽
E.牙槽嵴顶的硬骨板消失或嵴顶模糊呈虫蚀状
78.下列关于牙龈临床特征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牙龈的颜色可呈局部或全口腔改变
B.正常牙龈可见色素沉着
C.正常的牙龈边缘通常较钝厚
D.炎症和创伤可引起牙龈外形的改变
E.炎症弥漫指已波及附着龈
79.慢性龈炎的病理变化主要有
A.牙龈上皮出血
B.牙龈上皮增生
C.牙龈上皮脓肿
D.龈沟壁处有炎症细胞浸润
E.沟内上皮向根方增殖
80.牙周治疗的总体目标是
A.消除炎症,使牙周破坏停止
B.恢复牙周组织形态
C.恢复牙周组织的功能
D.维持疗效,防止复发
E.以上均是
81.增生性龈炎的临床表现是
A.龈缘肥厚,龈乳头球状增生,探诊出血
B.有明显的口臭和疼痛感
C.牙周袋形成
D.前牙深覆
E.以上均是
82.根尖脓肿最少见的排脓方式是
A.唇颊侧牙龈排脓
B.腭侧牙龈排脓
C.龋洞排脓
D.牙周袋排脓
E.上颌窦排脓
83.慢性龈炎的表现不包括
A.牙龈出血
B.口臭
C.龈沟液量增多
D.X线示牙槽骨有水平吸收
E.龈沟的探诊深度达3mm以上
84.急性牙龈脓肿无哪项症状
A.多数牙间乳头的红肿和跳痛
B.患牙及邻牙均对叩诊敏感
C.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升高
D.口腔黏膜往往普遍红肿,出现溃疡和假膜
E.体温升高,局部淋巴结肿大
85.对牙周组织损伤最大的力是
A.扭力和旋转力
B.垂直压力
C.水平压力
D.牵引力
E.斜向力
86.牙周病的局部促进因素不包括
A.牙石
B.食物嵌塞
C.咬合创伤
D.酸、碱等化学刺激
E.不良充填物及修复体
87.牙周炎积极治疗结束后,必须进行牙周支持治疗的原因是
A.牙菌斑是不断沉积的,有必要由专业人员定期进行清洁
B.积极治疗阶段可能遗留少量龈下菌斑
C.牙周袋深处及根分叉病变深部仍可能存在慢性炎症
D.有些治疗的缺陷或遗漏部分在维护期内会逐渐暴露出来
E.以上均是
88.牙槽骨水平型吸收的特点是
A.是最常见的吸收方式
B.牙槽间隔、唇颊侧或舌侧的嵴顶边缘呈水平吸收
C.牙槽嵴高度有明显降低
D.常形成骨上袋
E.以上均是
89.下列哪项不是扁平苔藓的病理变化
A.上皮增生或萎缩
B.上皮棘层松解
C.上皮基底细胞液化
D.上皮钉突增生呈锯齿状
E.上皮下淋巴细胞呈带状浸润
90.上皮棘层内疱常见于
A.红斑
B.红斑狼疮
C.天疱疮
D.类天疱疮
E.白斑
91.下列哪项不是单纯性白斑的病理变化
A.上皮棘层增生
B.上皮表面过度正角化
C.上皮钉突增生延长
D.上皮有非典型细胞
E.上皮基底膜清晰
92.下列哪一项是扁平苔藓客观检测指标
A.B细胞功能缺陷或降低
B.T细胞功能缺陷或降低
C.中性粒细胞功能缺陷或降低
D.NK细胞功能缺陷或降低
E.巨噬细胞功能缺陷或降低
93.对I和Ⅱ型单纯疱疹病毒有高度选择性的抗病毒药是
A.利巴韦林
B.干扰素
C.聚肌胞
D.阿昔洛韦
E.胸腺素
94.WHO评价牙周健康状况的标准是15岁少年的
A.牙龈健康平均检出区段数
B.牙龈出血平均检出区段数
C.牙石平均检出区段数
D.菌斑平均检出区段数
E.牙周袋平均检出区段数
95.窝沟封闭术中酸蚀的目的
A.使牙面呈酸性
B.沟底清洁牙面
C.强化树脂与釉质的结合
D.使树脂固化完全
E.去除牙面窝沟菌斑
96.3~6岁幼儿口腔保健的正确叙述是
A.应用硬毛小头的牙刷
B.用豆粒大小的含氟牙膏牙刷
C.乳牙龋坏可以不治疗
D.推荐使用氟水漱口
E.氟化物的使用主要由家长实施
97.医院中哪个设备和场所没有规定必需设置醒目的警示标志
A.装有放射性废物的设备、容器
B.放射性废物储存场所
C.放射诊疗工作场所的入口处
D.在控制区进出口处
E.在监督区进出口处
98.不宜作为控制牙菌斑的方法是
A.早晚刷牙
B.使用牙签
C.使用牙线
D.药物漱口
E.清水漱口
答案及解析:
71.
E
医疗机构承担赔偿责任的情形包括:未尽到说明义务;未尽到与当时医疗水平相应的诊疗义务;泄露患者隐私。
72.
D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第三十
二条规定:医疗机构应当开展细菌耐药监测工作,建立细菌耐药预警机制,并采取下列相应措施,①主要目标细菌耐药率超过30%的抗菌药物,应当及时将预警信息通报本机构医务人员;②主要目标细菌耐药率超过40%的抗菌药物,应当慎重经验用药;③主要目标细菌耐药率超过50%的抗菌药物,应当参照药敏试验结果选用;④主要目标细菌耐药率超过75%的抗菌药物,应当暂停针对此目标细菌的临床应用,根据追踪细菌耐药监测结果,再决定是否恢复临床应用。
73.
D
取得执业证书未经医师注册的,不得从事医师执业活动。
74.
A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第六条规定: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实行分级管理。根据安全性、疗效、细菌耐药性、价格等因素,将抗菌药物分为三级:非限制使用级、限制使用级与特殊使用级。①非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是指经长期临床应用证明安全、有效,对细菌耐药性影响较小,价格相对较低的抗菌药物;②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是指经长期临床应用证明安全、有效,对细菌耐药性影响较大,或者价格相对较高的抗菌药物;③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是指具有以下情形之一的抗菌药物:具有明显或者严重不良反应,不宜随意使用的抗菌药物;需要严格控制使用,避免细菌过快产生耐药的抗菌药物;疗效、安全性方面的临床资料较少的抗菌药物;价格昂贵的抗菌药物。
75.
A
X线表现上骨内袋的牙槽骨呈垂直型吸收。
76.
A
牙周袋的形成过程可以概括的形容为牙龈结缔组织炎症→胶原纤维破坏→结合上皮根方增殖。
77.
E
牙槽骨吸收方式和程度,一般用X线片显示,但它主要显示牙龈附近近远中的骨质破坏情况,而颊舌侧骨板与牙齿及骨组织重叠则显示不清晰。牙周炎的骨吸收最初表现为牙槽嵴顶的硬骨板消失或嵴顶模糊呈虫蚀状。嵴顶的少量吸收使前牙的牙槽骨间隔由尖变平或凹陷,在后牙则使嵴顶由平变凹,以后牙槽骨高度降低。
78.
C
正常的牙龈边缘通常菲薄,并贴附于牙冠的颈部。
79.
D
慢性龈炎的主要病理变化是在龈沟壁处有炎症细胞浸润,在沟内上皮的下方可见中性粒细胞浸润,再下方为大量的淋巴细胞(主要为T淋巴细胞)。炎症细胞浸润区域的胶原纤维大多变性或丧失。
80.
E
牙周治疗的总体目标是:消除炎症,使牙周破坏停止;恢复牙周组织形态;恢复牙周组织的功能;维持疗效,防止复发。
81.
A
增生性龈炎早期表现以牙龈的炎症性肿胀为主,牙龈呈深红或暗红色,松软光亮。龈缘肥厚,龈乳头呈球状增生,甚至形成龈袋或假性牙周袋。
82.
E
在很少见的情况下,上颌磨牙的急性根尖周脓肿可通过上颌窦排脓。
83.
D
慢性龈炎没有牙槽骨吸收,而牙周炎则发生牙槽骨的吸收。
84.
D
急性牙龈脓肿多发生于春、秋两季,多数病例起病急骤,有前驱症状,如疲乏、发热、口干等,也常有感冒或扁桃体炎。开始时牙龈乳头鲜红、肿胀、发亮,唾液黏稠,服用一般抗菌药物多无效。随即发生多个牙龈乳头的肿胀和跳痛,每个红肿的龈乳头内有小脓肿形成,此时患者感到剧烈疼痛,数日后脓肿可自行溃破。有时同一牙的颊舌侧龈乳头各形成一个脓肿,患牙及邻牙均可有轻度叩痛。牙龈以外的口腔黏膜往往也充血水肿,但无破损或假膜形成。患者体温升高,白细胞增多,全身不适,局部淋巴结肿大、触痛,口臭明显,唾液增多,大便秘结等。病程常迁延1~2周,甚至更长,治疗见效慢,脓肿常此起彼伏,患者十分痛苦。
85.
A
对牙周组织损伤最大的力是扭力和旋转力。
86.
D
牙周病的局部促进因素包括:牙石、咬合创伤、食物嵌塞、不良充填物及修复体等。
87.
E
牙周炎积极治疗结束后,必须进行牙周支持治疗的原因是牙菌斑是不断沉积的,有必要由专业人员定期进行清洁;积极治疗阶段可能遗留少量龈下菌斑;牙周袋深处及根分叉病变深部仍可能存在慢性炎症;有些治疗的缺陷或遗漏部分在维护期内会逐渐暴露出来。
88.
E
牙槽骨水平型吸收是最常见的吸收方式。牙槽间隔、唇颊侧或舌侧的嵴顶边缘呈水平吸收,而使牙槽嵴高度降低,常有骨上袋形成。
89.
B
扁平苔藓的棘层增生者较多,也可见棘层萎缩。
90.
C
天疱疮的病理特征为棘层松解和上皮内疱形成。
91.
D
白斑的主要病理改变为上皮增生,有过度正角化或过度不全角化,或两者同时出现为混合角化。上皮粒层明显和棘层增生,没有非典型细胞。
92.
B
扁平苔藓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皮肤黏膜病。本病的病因与发生是多因素的,其中有可能与局部的慢性机械损伤、药物刺激、牙科材料、口腔内的电流刺激以及精神紧张、全身性疾患和遗传因素等有关。还可能与某些细菌、病毒感染相关。随着疾病的进展,不仅辅助性T细胞增多,而且抑制性T细胞也增多,但B细胞与自然杀伤细胞很少出现。这表明由于T细胞被激活,产生了、多种细胞因子(如IL-4、IL-6、TNF-α等),促进了T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过程。因此,T细胞功能缺陷或降低,是本病的一项客观检测指标。
93.
D
阿昔洛韦是对I和Ⅱ型单纯疱疹病毒有高度选择性的抗病毒药。
94.
C
世界卫生组织以15岁少年的牙石平均检出区段数,作为牙周状况的评价标准,以便于不同国家或地区之间进行人群牙周健康状况的比较。其评价标准见下表:
牙周状况的评价标准
牙石检出平均区段数等级
0.0~1.5很低
1.6~2.5低
2.6~3.5中
3.6~4.5高
4.6~6.0很高
95.
C
酸蚀是去除釉质中的有机物,形成微孔来增加树脂与釉质问的结合。
96.
E
学龄前的儿童在家主要有家长照顾,口腔卫生保健应从出生开始。
97.
E
《放射诊疗管理规定》第十条规定:医疗机构应当对下列设备和场所设置醒目的警示:①装有放射性同位素和放射性废物的设备、容器,设有电离辐射标志;②放射性同位素和放射性废物储存场所,设有电离辐射警告标志及必要的文字说明;③放射诊疗工作场所的入口处,设有电离辐射警告标志;④放射诊疗工作场所应当按照有关标准的要求分为控制区、监督区,在控制区进出口及其他适当位置,设有电离辐射警告标志和工作指示灯。
98.
E
清水漱口无清除牙菌斑作用,药物漱口液能抑制菌斑的生长。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