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一生带你了解药疹以及50肿皮肤病

药疹,也称药物的皮肤不良反应,是药物通过口服、吸入、注射、栓剂、外用药吸收等各种途径进入人体后引起的非预期的皮肤或皮肤黏膜的炎症反应

临床上引起的重症药疹,往往会伴有内脏损害和全身中毒症状,若不及时治疗可带来严重后果。

常见

药疹的分型

易引起

药疹的药物

药疹的

临床表现

1.固定型药疹

易引发的药物:常由解热镇痛类、磺胺类或巴比妥类引起;

皮损好发部位:多见于唇、口周、龟头等皮肤黏膜交界处,手、足背、躯干亦可发生;

特点:圆形或类圆形水肿性暗紫红色斑疹,1至数个,绕红晕,稍痒,重者可出现水疱、大疱、糜烂、浅溃疡;

处理:停药后给予抗组胺药物口服及糖皮质激素乳膏外用,生理盐水湿敷。

2.荨麻疹型药疹

易引发的药物:常由血清制品、青霉素、头孢菌素类等引起;

皮损好发部位:面部、四肢及躯干;

特点:表现为大小不等,形状不规则的风团,多泛发全身,数目多,伴血清病样症状(发热、关节痛、淋巴结肿大、血管性水肿等),严重时可引起过敏性休克;

处理:停用可疑致敏药物,同时根据病情轻重给予对症处理,病情较轻者,可给予抗组胺类药、vitC、葡萄糖酸钙等联合外用药处理,不用或仅用小剂量糖皮质激素,病情较重者应尽早足量短期应用糖皮质激素,同时加强支持治疗。

3.麻疹样或猩红热样药疹

易引发的药物:青霉素类、解热镇痛类、苯巴比妥类、磺胺类、半合成青霉素类;

皮损好发部位:面、颈部、上肢、躯干向下发展,2~3日遍布全身并相互融合,伴面部、四肢肿胀,褶皱部尤为明显;

特点:散在或密集的红色针尖样大小至米粒大小斑疹或斑丘疹,对称、泛发,以躯干为多,可伴有小出血点或猩红热型(片状红斑,很快泛发全身,皮疹融合),一般无内脏损害,皮疹消退后可伴糠状脱屑;

处理:停用可以致敏药物,给予钙剂和抗组胺类药物,伴有重型药疹,可给予糖皮质激素。

4.光敏皮炎性药疹

易引起的药物:甲氨蝶呤、阿霉素、长春碱等;

皮损好发部位:翻是裸露皮肤的部位均会发生红斑、水肿,自觉烧灼感;

特点:严重的光敏性药疹可以出现全身症状,如发热、头晕、恶心、呕吐、乏力、精神萎靡等,甚至可以导致休克;

处理:停用可疑药物及避光,口服抗组胺药、烟酰胺或中小剂量糖皮质激素,外用炉甘石洗剂或糖皮质激素乳膏。

5.多形红斑型药疹

易引发的药物:磺胺类、巴比妥类及解热镇痛药等;

皮损好发部位:对称分布躯干、四肢、粘膜可受累;

特点:①轻型:蚕豆大小,圆形、椭圆形水肿性红斑、丘疹,中心呈紫红色或有水疱(靶形损害);②重型:重症皮肤黏膜糜烂(水疱-糜烂-溃疡)、多形性红斑型药疹,伴高热,肝肾功能障碍,病情危重;

处理:对皮损应用清洁、保护、止痒,给予抗组胺药物、维生素c,保持水、电解质平衡,对重型病例早期、系统应用糖皮质激素,对于重症病例,可给予静脉丙种球蛋白,适用于糖皮质激素不佳或者糖皮质激素禁忌者。

6.紫癜型药疹

易引起的药物:抗菌药物、巴比妥类、阿司匹林等;

皮损好发部位:常见于双下肢,对称分布,重者泛发全身,严重者可出现关节肿痛、腹痛、血尿、便血等;

特点:皮损为针头至黄豆大小的紫红色瘀点、瘀斑,重者可出现小水疱或血疱,散在或密集分布,可融合成片;

处理:停用可以致敏药物,1周左右皮损可消退,可口服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如重型伴有继发性感染时可给予抗菌药物治疗,局部可用炉甘石洗剂、生理盐水湿敷。

7.大疱型表皮松解型药疹

易引起的药物:磺胺类、解热镇痛药、抗菌药物类、巴比妥类;

皮损好发部位:四肢、躯干;

特点:皮损为弥漫性紫红或暗红色斑,迅速遍布全身,出现松弛型水疱或大疱,尼氏征阳性→大面积表皮松解坏死→暗灰色坏死的表皮覆于糜烂面上,大量渗出,似浅二度烫伤,触痛明显,全身中毒症状,粘膜受累。常因继发感染,肝肾功能衰竭,电解质紊乱、内脏出血、蛋白尿、氮质血症死亡;

处理:以抗组胺药及皮质类固醇激素为主,适当加大补液量,加速致敏药的排泄,因患者周身创面,渗液多,易丢失大量血浆蛋白及水分,易导致循环衰竭,所以静脉给予血浆胶体、晶体成分。

在临床中遇到药疹时,需要停用一切可疑致敏药物及结构相似药物,加速致敏药物的排出,注意药物的交叉过敏或多价过敏。

用药前仔细询问药物过敏史,避免使用已知过敏药物或结构相似药物;

按规定做皮试,皮试前备好急救药物;皮试阳性者,禁止使用;

避免滥用药物,尽量减少用药品种,采取安全给药途径;

注意药疹的早期症状;

将已知致敏药物建立药物卡片,避免再次发生。

以下是50种常见的皮肤病的典型病理表现----杜一生带你速记

注意皮肤病理表现受疾病分期等多因素影响,表现多样,在此无法详述,仅列举典型或重要的表现,点到为止;另外,非肿瘤性皮肤疾病的组织病理常无法做出特异性诊断,仅作诊断参考。

寻常疣

表皮疣状增生

表皮上部见挖空细胞

真皮乳头毛细血管扩张

扁平疣

表皮轻度增生

表皮上部见挖空细胞

传染性软疣

表皮向真皮内梨状增生,表面呈火山口状

表皮内见红染的软疣小体

单纯疱疹/带状疱疹

表皮内水疱

棘细胞气球样变

坏死的角质形成细胞

皮下真菌病

表皮不规则增生

真皮致密而弥漫的混合性炎症细胞浸润(慢性化脓性肉芽肿性炎症改变),包括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组织细胞和多核巨细胞

可见真菌孢子(如孢子丝菌病)/硬壳细胞(如着色芽生菌病)

瘤型麻风

表皮下有无浸润带

真皮内组织细胞呈结节状或弥漫浸润

组织细胞呈灰蓝色、泡沫状

抗酸染色阳性

结节病

真皮或皮下上皮样肉芽肿(裸结节)

肉芽肿主要由组织细胞组成,边缘淋巴细胞少或无

环状肉芽肿

真皮内栅栏状肉芽肿,主要由组织细胞组成

肉芽肿中心为变性的胶原纤维,可见黏蛋白沉积

皮肤结核

真皮内结核或结核样结节

结节中央可见干酪样坏死

湿疹/皮炎

海绵水肿、表皮内水疱

急性湿疹有浆液渗出

慢性湿疹有表皮增生

真皮内淋巴细胞和嗜酸粒细胞浸润

多形性日光疹

真皮乳头明显水肿、血管扩张

真皮浅层和深层血管周围淋巴细胞浸润

虫咬皮炎

表皮海绵水肿

真皮淋巴细胞和嗜酸粒细胞楔形浸润

脂溢性皮炎

毛囊口角化不全

海绵水肿

玫瑰糠疹

灶性角化不全

灶性海绵水肿

真皮乳头水肿、血管外红细胞

真皮内淋巴细胞浸润

寻常型银屑病

表皮规则杵状增生,但颗粒层减少或消失

真皮乳头毛细血管扩张

真皮上部淋巴细胞浸润

毛发红糠疹

水平和垂直方向上交替的角化过度和角化不全

毛囊口角栓,其中有点状角化不全

表皮增生,欠规则

斑秃

早期主要为毛球和血管周围致密淋巴细胞浸润

后期主要为退行期毛囊(其基底膜增厚、均一化)和休止期毛囊(纤维性条索)

神经性皮炎

表皮规则增生

真皮乳头层胶原粗厚红染,走形与表皮垂直

玫瑰痤疮

真皮上层毛细血管扩张

肉芽肿性毛囊炎及毛囊周围炎

结节性痒疹

表皮不规则增生

表面剥蚀或溃疡

坏死的角质形成细胞

二期梅毒

表皮增生

血管周围炎症细胞浸润,以淋巴细胞为主,间有浆细胞和组织细胞

血管壁增厚,内皮细胞肿胀,数目增多

急性痘疮样苔藓状糠疹

角化不全

坏死的角质形成细胞

基底细胞液化变性

真皮浅层血管扩张、血管外红细胞

真皮内淋巴细胞浸润

慢性苔藓样糠疹

角化不全

棘层增生、海绵水肿

局灶性基底细胞液化变性

真皮内淋巴细胞浸润

真皮少许噬黑素细胞

扁平苔藓

基底细胞液化变性

真皮浅层致密淋巴细胞呈带状浸润

光泽苔藓

病变多累及一个真皮乳头

基底细胞液化变性

乳头两侧表皮向内环抱浸润的淋巴细胞和组织细胞

多形红斑

表皮坏死的角质形成细胞

表皮、真皮乳头水肿

基底细胞液化变性

真皮内淋巴细胞浸润

远心性环状红斑

浅层血管周围轻中度淋巴细胞浸润

持久性色素异常性红斑

基底细胞液化变性

真皮乳头噬黑素细胞

真皮游离黑素增多

真皮内淋巴细胞浸润

硬化萎缩性苔藓

表皮萎缩

基底细胞液化变性

真皮乳头增厚,早期高度水肿,后期胶原纤维均一化、硬化

皮肌炎

基底细胞液化变性

真皮上层水肿

真皮胶原间黏蛋白沉积

真皮内淋巴细胞浸润

盘状红斑狼疮

毛囊角栓

基底细胞液化变性(包括毛囊上皮)

真皮血管和附属器周围致密淋巴细胞浸润

系统性红斑狼疮

表皮萎缩或正常

基底细胞液化变性(包括毛囊上皮)

真皮内黏蛋白沉积

真皮血管和附属器周围淋巴细胞浸润

色素性紫癜性皮病

浅层血管周围轻中度淋巴细胞浸润

真皮层血管外红细胞

真皮噬含铁血黄素细胞

变应性皮肤血管炎/过敏性紫癜/持久性隆起性红斑

真皮小血管管壁及管周纤维素沉积和/或血管壁变性坏死

真皮小血管周围中性粒细胞浸润和核尘

变应性皮肤血管炎和过敏性紫癜有真皮乳头水肿、血管外红细胞

持久性隆起性红斑后期有纤维化

结节性红斑

间隔性脂膜炎

小叶受累少见,血管炎改变少见,坏死改变少见

Sweet综合征

真皮乳头显著水肿,甚至表皮下水疱

真皮内致密中性粒细胞浸润,伴核尘

坏疽性脓皮病

表皮缺如或假上皮瘤样增生

溃疡边缘可有淋巴细胞性血管炎

真皮全层致密而弥漫的以中性粒细胞为主的浸润

天疱疮

棘层松解、表皮内水疱

寻常型、增殖型:水疱位于基底层上方

红斑型、落叶型:水疱位于角质层/颗粒层下方

增殖型:另有表皮增生

直接免疫荧光见表皮内IgG及补体C3沉积

大疱性类天疱疮

表皮下水疱

疱内及真皮嗜酸粒细胞浸润

基底膜带IgG和补体C3线状沉积

类脂质渐进性坏死

表皮萎缩

真皮上层毛细血管扩张

真皮纤维化、硬化

皮肤附属器减少

硬皮病

表皮萎缩或正常

真皮胶原束增厚

皮肤附属器减少

皮肤淀粉样变

表皮增生,可见灶性角化过度

真皮乳头均一红染的团块物

真皮浅层噬黑素细胞

特发性皮肤钙质沉着症

真皮内颗粒状或片状嗜碱区

嗜碱区周围可出现异物反应(见多核巨细胞)

如果觉得有用就赶紧收藏吧,没事的时候打开杜一生的链接看看,杜一生带领你成为皮肤专家!因为我们为你们提供了全国最大的皮肤学习平台,让你与专家同步终生受益!

赞赏

长按







































北京医院治疗白癜风费用
治疗白癜风哪家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amoyongshi.net/yczz/760.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