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儿子三岁老出虚汗,睡觉时更明显,舌苔厚白,容易受凉。麻烦老师了…谢谢!
答,小孩子出虚汗,腠理不固,舌苔厚白,易受凉,乃脾虚湿盛,所以健脾益气,除湿消积,把握这个大思路,就不会那么容易出虚汗。
身体里头有堵塞的东西,汗就会被逼出来,身体里头有亏虚之处,汗就固密不住,所以现在很多孩子是因虚致积,因积又加重其虚,如果不靠七分饱的清淡素食,再配合健脾益气,培土增强抵抗力之法,者疾病很难彻底转过头来。
打扰一下,问一下《医学启源》能否给我一份电子版的,可以是图片,也可以是pdf
答,《医学启源》这部书,网上直接可以下载,或买得到,十几块钱而已,非常方便。
我们现在看书啊,能用纸质版的,尽量不用电子版,眼睛本身属于离火之象,再看这个带有火气辐射热量的荧屏,两个火加在一起,就是一个炎,现在为何好多人容易得各类炎症,消炎药到处都是,因为这个用眼看视频太厉害了。
看到眼睛酸麻胀痛,红肿发热都不放下,看到晚上脑旋转,睡不着,干脆就熬夜,这样身体没有几年可以给你耗。
我们每一个习惯里头都折射出养生大道,希望大家多看纸质版书,少看电子版的书,养眼睛养肝也养心。
两位老师,感谢你们的回复。看到9月8号你们对女孩子掉头发的解答,我最近也有同样的困扰。头发掉的非常厉害,我自己判断是烧焦型。渐渐地我找到了规律,背上和头皮时不时地会一阵发热、出汗,只要一出汗头发就掉得厉害。汗为心之液,那么光是背上和头皮出汗又说明了什么问题呢?还有,我特别怕冷,听从中医的建议不吃生冷的东西,水果之类的有两年没吃了,今年夏天特别怕热(以前都是特别耐热的),这个现象和上述背部、头皮爱出汗是不是都与我不吃水果有关呢?虽然问题有些雷同,还是希望老师能在百忙之中帮助解答~~谢谢两位老师!
答,冬天怕冷是阳气不足,夏天怕热是阴血不够。《黄帝内经》叫,阳虚则外寒,阴虚则内热。既怕冷又烦热是什么问题,是阴阳两虚,整体的免疫力抵抗力下降。
就像老人或早衰的人,天气一变化,他就受不了,非常敏感,这人啊,一气周流力量不够大时,外界一变化,身体就跟不上。
所以不是水果问题,而是自身体质没有强悍上去,利他付出的事情做少了,喜乐能够生阳,习劳能够长阴,就是长肌肉气血。
这人过得好不好,健不健康,就看他的嘴,这宝船嘴,嘴角往上翘,欢容喜笑,身体就有用不完的力道,这嘴角一噘,一个抱怨马上所有能量通通消耗。
所以要常练这张嘴,对于妻子道来说,要多干活,少噘嘴,这活少干了,身体力量就会减退,叫失健,这最一噘了,就像翻船一样,垂头丧气,百脉闭塞,就叫失康了,康就是康庄大道,健就是有力,康就是通畅。
你不喜欢干活就没力了,不喜欢笑脸迎人,乐于助人,脉道就不通了,既没力又不通,那就叫失去健康,获得疾病。
所以所有问题都是表象枝末,回去练两招,直指根源。
一习劳知感恩。
二善言不离口,把闭塞的百脉笑通开来。
微笑是一种布施,自利利他,嘴巴轻轻往上扬,你身体立马充满正能量。
汗为心之液,既然是烧焦型的,为什么会烧焦?是因为心先焦了,我们现在开讲蒙学,从《小儿语》开始,这《小儿语》不单教小孩,也教我们大人。
一切言动,都要安详......
沉静立身,从容说话......
先学耐烦,快休使气......
这些都是降得浮躁之气定的《座右铭》,气能够沉定下来,焦躁就熄灭了,降本流末而生万物啊!心能够安下来,汗就正常了。
老师好,请问妈妈有口腔扁平苔藓怎么办?另外妈妈腿有退行性病变和颗粒物,一走路就疼,还有每次洗澡都要感冒,每次得吃个感冒药。
答,扁平苔癣,湿在脾胃,地湿长苔藓,人湿病癣疾,制阳光,消阴翳,升阳可除湿,连洗澡都容易感冒,可见胃气相当稀薄,可适当喝些姜枣茶,加些黄芪,鼓舞胃气,这比食感冒药还管用。
《神农本草经》上讲,黄芪主大风疴疾,又主体虚百病,提虚它会招外风,卫外功能加强后,邪风就进不来了。
老吃感冒药解表,身体也会消耗变虚,所以要懂得补中气,培元气,老人膝关节退变,也会脾主四肢功能减退,肝主筋,肾主腰脚,同时退化。
想出烦恼,先发愿,要消病苦,必习劳。平时常跟母亲去走走,运动锻炼,回来后用原始点按摩法,捋顺经脉,泡脚点按,提高抵抗力。
长此以往,正气日进,邪气日退,乃为愈病延年之关键,不可徒逞药物之功。
小腹胀满,滑精、小便不利,偶尔晨勃。怎么办?食用巴戟天、小茴香、橘核可以吗?
答,小茴香、橘核能理顺少腹气机,巴戟天可壮腰督,去风湿。
为什么会腹胀滑精,乃脾肾亏伤,运化摄纳无力,需要用些提高脾胃运化之力的药,比如健脾圣药苍术,燥脾之药用之水液上升,则小便顺畅,腹胀得消。
同时不要暴饮暴食,暴饮加暴食等于暴死,也不要胡吃海塞,胡吃加海塞等于胡病,现在好多人饮食生活习惯一塌糊涂,身体气机周流就乱七八糟。
所以想端正身体,先要端正习惯,想治疗疾病,先要治疗心念思想。
用药是在慎风寒节饮食惜精神戒嗔怒基础上,往往才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请问何为“降本流末,而生万物”,不是很理解。
答,《大学》讲物有本末,事有始终,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我们处理事情啊,需要抓主要矛盾,就像学医一样,你知道了学医是志于道,而不是志于谷,那么你就会道业增长,而谷粮也不缺。
这叫抓住了根本,细致末梢,都顺着过来。
但如果学医是为了借术谋利,志在名利,结果贪名必死,好利必亡。
最后身心健康都没保障,真不知如何收场,这叫舍本逐末,人才两空。
在《伤寒论序》上就讲得很好,竞逐荣势,企踵权豪,大家都在竞争荣华富贵,追逐势力权位,把脚踮得高高的,追求那些身心不受用的东西,会有什么结果呢?
张仲景称之为忘躯殉物,危若冰谷,忘记了自己的身体,把身体投入到名闻利养战场里头去成为炮灰,太危险了,危险得像在冰山深谷边上走。
所以外在的太平,不是真太平,内心的安宁才是真太平。
求得内心安宁,就是抓本,把本降伏了,抓住了,自然那些枝末啊,都不会缺少,就像树干长得粗实了,自动枝繁叶茂,树干都被虫蛀斧砍,枝叶没有长得好的。
所以我们学医学养生,第一件大事就是明白本末,本末倒置铁定完蛋,舍本逐末,注定失败,正本清源,降本流末,你就能够生生不息,身体好,精神好,家庭好,事业好。
但凡有烦恼痛苦,都是提醒我们这个本末没有抓好。
所以时常要反思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
人之所以痛苦,在于追求错误的东西,弥天的烦恼,因为方向正确转变,而得到撤销,所以根除烦恼的秘诀,不在于在招式上见招拆招,而是在心性上让他不起烦恼,这叫真正的转念自在功夫。
如果做到了后,很明显你啊种的菜都比别人种得好,你做的事也比别人做得漂亮,你的人脉啊,很自然兴盛起来,不需要刻意去经营,只需要做到根本的清静平等觉,你时时刻刻都在发光,都处于弘法利生,感召善因缘状态。
要知道钱财,名闻利养,都是末,心性是根本,钱财名闻利养,不是赚来的,求来的,而是修来的。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