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经全是脑洞的不正经读书笔记2

继续脑洞,继续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

一般提起《山海经》都会想到奇怪的神兽,怪人,和神话。我现在就不偏偏不说这些。我说就植物,(*^▽^*),就这么任性~~为毛那?这是一种情节,小时候第一本关于自然的课外读物就是《中国保护植物》年。(p.s,真没想过越写越长,本来就想一篇把山经部分说完,结果,只写完南山经的一经的10个山头。。。但是这个过程还挺好玩的。)

关于植物(捎带着动物)的脑洞

这块就以山经部分的顺序,缕一下各种植物动物。下面的文字和现今自然环境对比参照,有人会说,地球板块会动,动物也会迁徙,但是动物植物适应栖息地是需要非常漫长的进化的,1万年也不会有太大的变化。

一、南山经一经

第一个山头

南山经之首曰鹊山。其首曰招摇之山,临于西海之上。多桂多金玉。有草焉,其状如韭而青华,其名曰祝馀,食之不饥。有木焉,其状如榖而黑理,其华四照。其名曰迷榖,佩之不迷。有兽焉,其状如禺而白耳,伏行人走,其名曰狌狌,食之善走。丽麂之水出焉,而西流注于海,其中多育沛,佩之无瘕疾。

多桂:很多桂树;这没啥好说的,

祝馀(是个啥,百度不到呀)

我推测是青稞,叶子像韭菜叶和麦穗如花还是青色的,并且是粮食,可以吃饱肚子。

外貌特征很像是一方面,另外还有两个线索,其一,桂树原产我国西南部喜马拉雅山东段(注意地理位置)。其二,然后就是就是叫“狌狌”的动物,白耳,既能匍伏爬行,又能像人一样直立行走,名称是狌狌,吃了它的肉可以使人走得飞快(如下图)。它叫白颊长臂猿为中、老、越三国交界地区的特有种,主要栖息于热带雨林。你们自己看和描述的像不像~

物种都在同一区域,最有可能的就是青稞了,它主要产自中国西藏、青海、四川、云南等地,是藏族人民的主要粮食。

进一步可以推测丽麂之水也许就是今天的丽江(但流经不一定相同),向西也确实入海了。

瘕疾,肚子有结块寄生虫的病,像不像血吸虫病?进一步说明这个地方有人居住。

育沛,蜜蜡,可做药材。佩之无瘕疾,

1

挑了张乖巧的图,该物种现在的所有总数估什不足只,已成为一个高度濒危的物种。(这货真的能吃?但是也说不定,原来不是有道菜就是猴脑吗~还要活的时候打开,不能想有画面感,吓死宝宝了)

2

主要产自中国西藏、青海、四川、云南等地,是藏族人民的主要粮食。

#??说半天才说了一个山头??,南山经一共40个山头,这推文找这个节奏是要走长篇连载的节奏呀……????????,宝宝我心头一紧…希望我自己能坚持下去。(?_?)。

来吧下一个山头~

第二个山头

又东三百里曰堂庭之山。金棪木,多白猿,多水玉,多黄金。

白猿,我猜是金丝猴,来看看滇金丝猴的外貌特征,其皮毛并不是金黄色的毛,以灰黑、白色为主。身体背侧、手足和尾均为灰黑色,背后具有灰白色的稀疏长毛。身体腹面、颈侧、臀部及四肢内侧均为白色。在云南,当地人也叫它雪猴或白猴)。多白猿,看样子成书的时候它不但没有濒危灭绝还很多那,后来人也没少吃吧??,现今主要在云岭山脉,金丝猴现在的所在地也刚刚好在白颊长臂猿的东侧。

棪木:即是今柿树科、柿树属君迁树,也就是黑枣树;多地有此植物,生于海拔-米左右的山地、山坡、山谷的灌丛中,或在林缘。

(JK罗琳用这个图做过头像,有没有可能,

下一部的神奇动物就是“白猿”那?)

第三个山头

又东三百八十里曰猨翼之山。其中多怪兽,水多怪鱼。多白玉,多蝮虫,多怪蛇,多怪木,不可以上。

这段描述颇有热带雨林的感觉,物种很多,飞禽走兽,毒虫,奇怪的蛇和植物。树不可上?树上有莽?树皮有苔藓很湿滑?观察之人应该也没有太敢深入的样子。

第四个山头

又东三百七十里曰杻阳之山。其阳多赤金。其阴多白金。有兽焉,其状如马而白首,其文如虎而赤尾,其音如谣,其名曰鹿蜀,佩之宜子孙。怪水出焉,而东流注于宪翼之水。其中多玄鱼,其状如龟而鸟首虺尾,其名曰旋龟,其音如判木,佩之不聋,可以为底。

鹿蜀:体型像马,脸白,像虎一样的纹路,有赤色的尾巴,叫声如歌。披着它的皮可以多子多孙。(看样子它也免不了被吃,扒皮的命运,多子孙嘛,我只知道一直有个民间说法,吃马肉鹿肉壮阳~不知道是不是这个意思)

这里有两种很像的动物,一种是斑驴,一种是??狓。都发现于非洲,逐个讲一讲。

△斑驴(灭绝)△??狓(濒临灭绝)

斑驴:已经灭绝,最后一匹野生的斑驴死于上世纪70年代。

斑驴的英文名字是“quagga”,来源于Khoikhoi语言对斑马的称呼,是个象声词,得自斑驴的叫声。(夸嘎(Quagga)……夸嘎(Quagga)请念出来像歌声吗,哈哈,它遇到危险的时候就会这么叫)。斑驴由于肉鲜美且出肉量高,因此一直是非洲人主要猎食的对象。后来欧洲人来了,哇这么奇怪的动物,打来吃,打来玩,打来做标本。但是它生活在草原中,和文中杻阳山附近的自然环境不大一样(上一个山头是热带雨林),那是它可能性不高。

霍加狓:百科上是这样说的,第一眼看上去更像一匹马,由于它的后部有黑白交替的条纹,它看上去非常像一匹斑马。过去曾经有人以为霍加狓是长颈鹿与斑马交配产生的,但实际上它与斑马不是近亲。长颈鹿脖子变长之前的模样跟霍加狓差不多。

目前??狓只分布在刚果民主共和国东部和北部的密集的热带雨林中。

还有几个有用的信息:1、它非常胆小,藏于密林。2、在埃及发现了一幅有??狓的壁画,古埃及人也知道??狓的存在。3、研究人员指出,这种珍贵的动物在刚果国家保护区内大约有到只,而在全球也只有3万只左右。??狓在年才被西方学者发现。现如今全球霍加狓只有多只。

so,鹿蜀比较有可能是??狓,或者和它同一科属的动物。(注意哦中文名“鹿”开头)。无论从形象,到生存环境都很像,当然不能说现在只有非洲有,在千年前别的地方就不可能有,古埃及还有还有人见过那。见不到它的最大可能就是猎杀灭绝。(我不会告诉你,其实我有想过海马的)

旋龟:暗红色的龟,形状像普通乌龟却长着鸟一样的头和蛇一样的尾巴,名称是旋龟,叫声像劈开木头时发出的响声,佩带上它就能使人的耳朵不聋,还可以治愈脚底老茧。(又有佩戴,估计又被吃了,龟壳还用做扩音器和搓脚石了。真的是物尽其用,佩服老祖宗)

这个动物没啥好说的,基本已经认定就是“鹰嘴龟”了。是一种栖息于山区溪流的小型龟种,分布范围遍及中南半岛诸国和中国大陆南部。有五个不同的亚种。数量非常稀少,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有药用价值,产于我国南方以及越南等国(以前菜市场有卖的)。在之后的几篇山经中也有提及。

我要加快速度了,脑洞太大了~~可是就是好奇,

第五个山头

又东三百里柢山。多水,无草木。有鱼焉,其状如牛,陵居,蛇尾有翼,其羽在魼下,其音如留牛,其名曰鯥,冬死而复生。食之无肿疾。

鯥([lù]):根据描述,它可以像鱼在水里游,也可以在石头上待着,分明就是两栖动物,蛇尾有翼(我的理解是尾尖有像鱼一样的鱼尾,可以帮助它在水里游),腋下有翅膀,冬死而复生,这句更明显,冬眠呗。然后他又被吃了!吃了治肿疾(我也没搞清楚肿疾是什么,就字面理解,水肿气肿之类的吧)

看到描述的第一反应是蜥蜴。不考虑翅膀和翼,这东西一定是蜥蜴,云南水蜥蜴头还挺像牛的,(原谅我搜着的时候快被吓死了,宝宝不喜欢蜥蜴,每次打开都是秒关,没敢看太仔细,原谅我这段没图。多看一眼我都难受),

但是有有翅膀的蜥蜴吗?还真有中国产裸耳飞蜥和斑飞蜥两种,分布于中国云南、西藏、广西和海南。栖息于热带、亚热带海拔~1米的森林中,常在树上活动,很少下到地面。所以可以排除。

但我搜索“在云南冬眠的两栖动物”时,最多的是蛙蟾一类的动物,配合地理位置有一个西北部、北部耐低温的物种较多,如“山溪鲵”和XX蛙。。。还挺像文中的描述的。

山溪鲵:

分布范围:大致在北纬34°~38°,东经48°~70°之间。在西藏高原东侧(西藏东部、云南北部、四川西部、青海东南部以及甘肃南部)和西侧(阿富汗的喀布尔和伊朗北部)呈断裂分布。分布于四川、贵州、云南等地,常见于高山山溪及湖泊石块树根下以及苔藓中或溶雪泉水碎石下。其生存的海拔范围为1至米。多栖息在海拔1~米的山溪内。

体形:头部略扁平,头长大于头宽,指、趾端相距2~3个肋沟之间距;掌、跖部腹面有棕色角质层,刚孵化的幼体,尾背鳍褶前达肩上方,完成变态时全长80mm左右,此时外鳃消失。

药用:羌活鱼为小鲵科动物山溪鲵(Batrachupruspinchonii(David))的全体。夏、秋季捕捉,捕得后用酒碎死,洗净晒干或以微火烘干,或鲜用。味辛、咸,性平。归肝、胃经。具有行气止痛的作用。主治肝胃气痛,跌打损伤等病症。

综上所示,无论从地理环境,体貌特征,药用,山溪鲵都是最像“鯥”的描述的。

第六个山头

又东三百里曰亶爰之山。多水,无草木,不可以上。有兽焉,其状如狸而有髦,其名曰类,自为牝牡,食者不妒。

类:繁體“類”,长的像狸,头顶有短毛,雌雄共体,然后又被吃了!吃了不妒忌?。。。

特别体繁体是因为有犬字。

斑鬣狗:有一些像犬科,但它们其实是更为接近灵猫科。也是很厉害的猛兽。进化主干在古北界和非洲。(古北界:。它涵盖整个欧洲、北回归线以北的非洲和阿拉伯、喜马拉雅山脉和秦岭以北的亚洲,主要山脉东西走向。)栖息于多种类型的开放式或干燥环境,如包括半沙漠、热带草原、林地、金合欢丛林和山地森林。

雌性斑鬣狗的泌尿生殖系统在哺乳动物中很独特,雌性的阴蒂很长,像勃起了的阴茎,所以古人雌雄莫辨也是可以理解的。在非洲当地土著居民杀害它们是为了食品、医药和巫术。

亚洲这边的斑鬣科动物已经没有了,文中描述的也仅仅是,斑鬣科某一个亚种,从非洲土著的行为来看,先民对它也是大肆猎杀的,随着人口膨胀,绝迹也是很正常的。

第七个山头

又东三百曰基山。其阳多玉,其阴多怪木。有兽焉,其状如羊,九尾四耳,其目在背,其名曰猼訑,佩之不畏。有鸟焉,其状如鸡而三首、六目、六足、三翼,其名曰鵸鵌,食之无卧。

猼訑:这个暂时想不出来,云南的羊,我查了一遍那个都不像。但这里“其状如羊”应该是体型像羊一般。但不一定是羊。

猼字:古书上说的一种狗。(我就肯不客气的联想“像羊的狗”)没想到还真有。。。。

訑字:古同“诞”,放纵。(连起来,一个放纵在自由,像羊的狗,有九尾四耳,眼睛靠后)

贝林登梗犬:(这脑洞没谁了)

鵸鵌:六足这个描述更像昆虫。而且是个挺大个的昆虫,会飞,以至于当成了鸟,有的甲虫头部有三个面,可能就是三首。(这块真不想去搜索,前面蜥蜴搜恶心了)

第八个山头

又东三百里曰青丘之山。其阳多玉,其阴多青[青护-言]。有兽焉,其状如狐而九尾,其音如婴儿,能食人,食者不蛊。有鸟焉,其状如鸠,其音如呵,名曰灌灌,佩之不惑。英水出焉,南流注于即翼之泽。其中多赤鱬,其状如鱼而人面,其音如鸳鸯,食之不疥。

传说中的九尾狐,有两种都有些像。有九节尾巴(不是九条),婴儿的哭声,吃人。

大灵猫(学名:Vivrrazibtha),俗名麝香猫、九江狸、九节狸、灵狸,属于灵猫科、灵猫属。大灵猫分布于中国、印尼、印度、孟加拉,不丹,锡金,尼泊尔等国,主要栖息在热带雨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林缘灌木丛、草丛中。在中国广布于热带与亚热带地区,包括甘肃南部、四川、陕西秦岭、安徽南部、浙江、福建、江西、湖北、湖南、广东、海南、广西、贵州、云南以及西藏东南低海拔地区。

杂食动物,(闹猫听过没有,和小孩哭很像)

小熊猫:外形像猫,但较猫肥大,全身红褐色。圆脸,吻部较短,脸颊有白色斑纹。耳大,直立向前。四肢粗短,为黑褐色。尾长、较粗而蓬松,并有12条红暗相间的环纹;尾尖深褐色。平时行动缓慢,性情较为温驯,很少发出叫声。听觉与视觉较迟钝,嗅觉也不特别灵敏。在原产地东部,尤其沿云南和缅甸边界分布更为普遍,但并非常见物种。栖息地大规模减少以及人类狩猎活动的影响,该物种的种群数量急速减少。在中国主要分布于西藏(喜马拉雅山南坡)、云南、四川等省。喜食箭竹的竹笋、嫩枝和竹叶,各种野果、树叶、苔藓、以及捕食小鸟或鸟卵和其它小动物、昆虫等,尤其喜食带有甜味的。

小熊猫指名亚种(学名:Ailurusfulgnsfulgns)

命名者与年代:Hodgson,

全身为棕红褐色,臀背部有鲜亮的橙黄色毛尖。额部为浅黄棕色。尾部环纹为红褐与黄白色相间。

分布于尼泊尔、中国西藏和云南、不丹、印度东北部的锡金和阿萨姆邦。

小熊猫川西亚种(学名:Ailurusfulgnsstyani)

命名者与年代:Thomas,

全身为深红褐色,臀背部没有鲜亮的橙黄色毛尖。额部色较深,为棕红色。四肢为黑褐色,有的黑色区域可延伸至肩部,尾环为红褐色与黑褐色或黄白色相间。

分布于缅甸、中国西南部的四川省

综上所述,大灵猫更贴近与原文描述的动物。

灌灌:形状像斑鸠,鸣叫的声音如呵~呵~呵~

山斑鸠:(一般斑鸠体羽大都为灰或褐色,无金属光泽;雌雄相似。这里说的是像斑鸠)

体形较一般斑鸠,全长达毫米。上体大都褐色;颈基两侧有杂以蓝灰色的黑块斑;肩羽具显著色红褐色羽缘;尾端灰白;下体主为葡萄酒的红褐色。

生态栖息于多树地区,或在丘陵、山脚,或在平原。于繁殖季节多在山地,冬迁至平原。常结群活动,亦见与珠颈斑鸠混群在一起。叫声低沉,如云“coocoo—cocoocoo”,重复叫好几次。

中国分布:分布北自黑龙江、南至海南岛、香港和台湾、西至新疆、西藏、遍及全国各地。

赤鱬:我来觉得和“红娃娃”即红瘰疣螈,有些像,感觉又不是特别像。(就不上图了,我看着恶心,有兴趣自己搜)(关于人面的形容,我有个特别的想法,下一篇笔记再说吧)

仅见于云南西南部陇川及其附近。西藏和云南的沪水、丽江、保山、腾冲、永德、龙陵、陇川、盈江、景洪、绿春、景东、双柏、新平、建水等地区。广西桂林也有发现。也是濒临灭绝的动物

第九个山头

又东三百五十里曰箕尾之山,其尾踆于东海,多沙石。汉水出焉,而南流注于淯,其中多白玉。

到了招摇山脉的尽头,箕尾之山(箕:竹篾、柳条或铁皮等制成的扬去糠麸或清除垃圾的器具(通常称“簸箕”):~帚。)(我理解为像箕帚一样的山),一直到东海岸边截止,有很多沙石。

凡鹊山之首,自招摇之山以至箕尾之山,凡十山,二千九百五十里,其神状皆鸟身而龙首。其祠之礼:毛,用一璋玉瘗;糈用稌米,一壁,稻米、白莹为席。

总计鹊山山系之首尾,从招摇山起,直到箕尾山止,一共是十座山,途经二千九百五十里。诸山山神的形状都是鸟的身子龙的头。祭祀山神的典礼;是把畜禽和璋(一种玉器)一起埋入地下,祀神的米用稻米,用白茅草来做神的座席。

按动植物分布和矿产分布,估摸着这里的南山经一经鹊山山系,也许就在这个划线区域附近,(别问我是那座山,这望眼一去全是山),从高原到热带雨林,到丘陵(青丘我理解为青色的丘陵),直至箕帚一样的山脉到东边的海岸,和地形图中的这片区域很像很像。

(另外西海应该就是青藏高原,在古人眼里“海”,类似于不可探知的边界,青藏高原就是这样的地方。有道是“海内存知己”,这里的海也是不现在定义的海洋的海)

咳咳~说点别的

终于编完了。。。。。。。。。。。。宝宝要去睡了。

反正我也不打算考证真实性,但是这个过程很长知识~~

本宝宝终于有原创功能了,可以一起留言讨论。

点击主页面的“秘密世界”,就可以看到新版面了。

另外最喜欢的打赏功能也有了,O(∩_∩)O哈哈~

赞赏

长按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
白癜风可以完全治好吗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amoyongshi.net/zlff/1296.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