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茶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我国茶区分布广泛,茶树品种繁多,制茶工艺不断革新,形成了丰富多彩的茶类。目前,世界上还没有统一的茶叶分类方法,在众多的茶类划分中,运用最广泛的当属中国六大茶类,即绿茶、红茶、青茶、黑茶、白茶、黄茶。
绿茶
绿茶是我国产量最多的一类。全国共有18个省产茶,如湖北、安徽、浙江等地均为产茶大省。全世界70%以上的绿茶产自中国。绿茶具有香高、味醇、形美、耐冲泡等特点。其制作工艺都经过杀青一揉捻一干燥的过程。由于加工时干燥的方法不同,绿茶又可分为炒青绿茶、烘青绿茶、蒸青绿茶和晒清绿茶。绿茶是不发酵茶,所以会保留比较多鲜叶的天然营养物质,其茶汤清绿,具有多种保健功效,还可以防辐射。我国传统绿茶--眉茶和珠茶,向以香高、味醇、形美、耐冲泡,而深受国内外消费者的欢迎。
西湖龙井
西湖龙井是中国十大名茶之一,因产于中国杭州西湖的龙井茶区而得名。西湖龙井茶之名始于宋,闻于元,扬于明,盛于清。井茶外形挺直削尖、扁平俊秀、光滑匀齐、色泽绿中显黄。冲泡后,香气清高持久,香馥若兰;汤色杏绿,清澈明亮,叶底嫩绿,匀齐成朵,芽芽直立,栩栩如生。品饮茶汤,沁人心脾,齿间流芳,回味无穷。
龙井不仅是极佳的饮品,入菜也是一绝。杭州名菜龙井虾仁便是采用清明节前后的龙井茶配以虾仁制作而得名,成菜后,虾仁白嫩、茶叶翠绿,色泽淡雅,味美清口。
碧螺春
据记载,碧螺春茶叶早在隋唐时期即负盛名,有千余历史。产于江苏省苏州市吴县太湖的东洞庭山及西洞庭山(今苏州吴中区)一带,所以又称“洞庭碧螺春”。当地民间最早叫洞庭茶,又因这种茶叶奇香扑鼻,当地人称之为“吓煞人香”。
洞庭碧螺春产区是中国著名的茶、果间作区。茶树与各种果木交错种植,枝桠相连,根脉相通,茶吸果香,花窨茶味,因此碧螺春具有天然的花香果味。碧螺春是中国名茶的珍品,以形美、色艳、香浓、味醇“四绝”闻名于中外。碧螺春条索紧结,蜷曲似螺,边沿上一层均匀的细白绒毛。泡在开水中,杯中犹如雪片飞舞,慢慢舒展成一芽一叶。泡成茶后,色嫩绿明亮,味道清香浓郁,饮后有回甜之感。人们称赞此茶:“铜丝条,螺旋形,浑身毛,花香果味,鲜爽生津”。
雁荡毛峰
雁荡毛峰又称雁荡云雾,旧称雁茗,为雁山五珍之一,浙江茶农创制的名茶之一。产于浙江省乐清市境内的雁荡山,明代即列为贡茶,佳茗之声远近闻名。
雁荡毛峰以龙湫背所产之茶质量最佳。茶树终年处于云雾荫蔽之下,生长于深厚肥沃土壤之中,芽肥叶厚,色泽翠绿油润。个别茶树生长于悬崖缝隙间,人力采摘困难,古时有山僧驯猴攀援悬崖峭壁采集香茗,所集茶叶称为“猴茶”。
雁荡毛峰外形秀长紧结,茶质细嫩,色泽翠绿,芽毫隐藏。汤色浅绿明净,香气高雅,滋味甘醇,叶底嫩匀成朵,有一饮加“三闻”之说。一闻浓香扑鼻,再闻香气芬芳,三闻茶香犹存;滋味头泡浓郁,二泡醇爽,三泡仍有感人茶韵。
蒙顶石花
蒙顶石花为中国十大名茶、中国顶级名优绿茶、扁形绿茶的代表、中国最早出现的扁形茶。蒙顶石花造型自然美观,外型像石头上苔藓,冲泡后整芽形似花。此茶产于蒙山,故名蒙顶石花。
蒙顶石花其名起源于唐朝,据史料考证:唐天宝元年,蒙山雀舌茶被列为贡茶,当时我国西南诸域凡以一芽一叶初绽原料制作的散茶,以形命名都统称为“雀舌”,蒙山雀舌遂被籍名为“石花”以贡。
黄山毛峰
黄山毛峰产于安徽省黄山(徽州)一带,所以又称徽茶。由清代光绪年间谢裕大茶庄所创制。每年清明谷雨,选摘良种茶树“黄山种”、“黄山大叶种”等的初展肥壮嫩芽,手工炒制,该茶外形微卷,状似雀舌,绿中泛黄,银毫显露,且带有金黄色鱼叶(俗称黄金片)。入杯冲泡雾气结顶,汤色清碧微黄,叶底黄绿有活力,滋味醇甘,香气如兰,韵味深长。由于新制茶叶白毫披身,芽尖峰芒,且鲜叶采自黄山高峰,遂将该茶取名为黄山毛峰。“黄金片”和“象牙色”是黄山毛峰的两大特征。
顾渚紫笋
顾渚紫笋,因其鲜茶芽叶微紫,嫩叶背卷似笋壳,故而得名。“紫笋”一名,正是出自陆羽《茶经》“紫者上,笋者上”。欢迎加入厨影超级吃货群,畅谈美味,享受人生!更多精彩内容请白癜风有妙方白癜风的早期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