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杀虫的农药竟被当做清塘药卖也有一些养

侧翻、狂游、抽搐,因失去平衡而静卧水底,然后等待死亡。这是鱼类神经中毒后的典型症状。

阳春三月,本是万物复苏的时节,在江西南昌进贤县的马咀湖,大量的鱼却因神经中毒而死去。死鱼漂浮在湖面,有些被打捞起来扔进木船,有些被当地村民捡走。

进贤县原本相连的马咀湖和青岚湖被一道大堤隔开。3月16日,进贤县农业农村局发布调查报告称,死鱼事件发生在马咀湖生态芡实水域种植基地,该基地由一家公司承包。为了进行消杀,该公司在芡实种植区域喷洒了甲氰菊酯。正是此举导致大量鱼类的意外死亡。

马咀湖死鱼事件发生后,有人打捞死鱼并丢进小木船。(青创生态工作室供图)

甲氰菊酯又称“灭扫利”,是一种拟除虫菊酯类农药,属于神经性杀虫剂。该产品注意事项指出,对鱼介类毒性很强,严禁将洗容器的水或剩余药液倒入河流、池塘。但现实情况是,甲氰菊酯常常被人有意或无意投入水域,给其中的鱼类等水生动物带来灭顶之灾。

3月中旬,农业农村部开展专项整治行动,要求各地对海参养殖中违法使用农药毒杀鱼虾的行为进行地毯式排查,其中特别严查的一项就是甲氰菊酯的违法使用。

1

旧药新用,杀虫农药屡次杀死鱼类   

甲氰菊酯产品大多为乳油状,加水勾兑之后,以喷雾的方式洒在作物上,可以杀死甘蓝上的菜青虫,苹果树上的红蜘蛛,棉花上的棉铃虫等,还能兼治螨虫。甲氰菊酯对害虫击倒快,高效、广谱、低残留,为此在农业生产中被广泛应用。

不过,甲氰菊酯入水后,能直接进入鱼鳃和鱼的血液,导致鱼类呼吸困难、代谢紊乱。有研究者发现,甲氰菊酯对斑马鱼、鳗鲡、小龙虾、河蟹、泥鳅等毒性较大,通常低于0.克/升的浓度就能产生毒性效应。

由于对鱼类等水生动物毒性强,甲氰菊酯本应远离水域,却不时被投入水中,变成鱼类“杀手”。以下就是部分使用甲氰菊酯毒死鱼的案例。

年月1日,高县大窝镇龙洞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养殖的鱼大量暴死,两天时间不到,鱼塘里10多万斤鱼几乎全军覆没,高县相关部门初步判断为中毒症状(宜宾日报月3日A版刊登)。事发后,高县公安机关迅速介入调查,日前,案件成功告破,4名犯罪嫌疑人已被刑拘。据犯罪嫌疑人讲述,他们只是图好耍,购买了甲氰菊酯想去河边毒几个鱼来吃,未曾想竟闯下大祸。

年4月,安徽省明光市渔民徐某用瓶甲氰菊酯(每瓶50克)在亩水面的圩区实施毒鱼,当场毒死青鱼、草鱼等大小鱼约斤,严重污染了水域环境、破坏了渔业资源。

年8月,江苏省丹阳市王某将他从网上买到的清塘剂倒入鱼塘,导致鱼塘内的鱼大量死亡,经鉴定,送检鱼塘内的水中和疑似清塘剂盛装瓶中均检出甲氰菊酯成分。

年4月6日和4月9日,广东和平县浰源镇接连发生两起鲟鱼死亡事件,经过公安机关连日勘验、鉴定及走访排查于4月11日将名重点嫌疑对象卢某州及黄某池(均系当地人)抓获归案。名犯罪嫌疑人系因发泄个人私愤对受害人养殖的鲟鱼投放“甲氰菊酯”(农用杀虫剂)药物,导致受害人养殖的鲟鱼大量死亡。

00年1月,贵州遵义四男子将16瓶甲氰菊酯全部倒入河流,导致.公里河段鱼类几近灭绝,河水、鳞片中检出甲氰菊酯成分,造成鱼类损失万余尾。

00年年1月,陈某结束外省生意回到平阳。回乡后,他想住在原先鱼塘旁的房子,便要求正住在该房屋中的林某搬出。但林某认为当初租鱼塘时也包括了房子,遂拒绝了陈某的要求。之后,陈某表示要将鱼塘和房子一并收回,不愿继续出租,林某以合同未到期为由再次拒绝,两人因此闹得很不愉快。事后,陈某心中愤懑不已,心想:我把鱼塘的鱼毒死,林某没得养鱼就只能将鱼塘和房子归还。同月17日上午,陈某来到一家店铺购买了三瓶甲氰菊酯,当天下午便将甲氰菊酯倒入鱼塘的进水管道,致鱼塘中养殖的鱼类大量死亡。

00年1月0日,浙江省开化县公安局华埠派出所接到群众报警称,位于开化县桐村镇王畈村大桥自然村的鱼塘里的鱼被人毒死,损失价值10万余元。通过侦查,警方快速锁定4名犯罪嫌疑人,并在天内全部抓获归案。当天中午,犯罪嫌疑人陈某骑车带着名工友在集镇里买了瓶名为甲氰菊酯的农药。准备好工具后,4人便分别骑辆摩托车,来到桐村镇王畈村银炉自然村的河道内,往河道内倒入农药,后又通过炮仗、渔网等工具进行捕捞。大量农药流至下游报警人所经营的鱼塘内,造成该鱼塘内大量鱼苗死亡。

00年3月5日清晨6时许,一艘快艇出现在漳州诏安四都镇林头村养殖场的海面上。快艇中的一名男子,正准备把药物投向海里时,突然,渔民们驾驶着10多辆快艇,从周围冲出,将男子围住。渔民们搜索该男子的快艇,在快艇里发现了大量农药,怀疑该男子投毒,于是报警。“他们当时要逃跑,还想把药全部扔掉。”老李称,及时制止后,在快艇里还发现不少农药,主要是甲氰菊酯和甲拌磷两种农药,农药封面分别标记中等毒和高毒,其中甲拌磷封面还显示“限制使用”。

在甲氰菊酯产品的注意事项上,清楚标注着“严禁将洗容器的水以及剩余药液倒入河流、池塘”。但记者在某电商平台搜索“甲氰菊酯”时发现,大部分甲氰菊酯产品的广告中有“清塘剂”“清塘”等字眼。

在某电商平台上,甲氰菊酯农药使用注意事项中清楚标注着“严禁将洗容器的水以及剩余药液倒入河流、池塘”。

当记者向某农药卖家咨询“清塘剂”时,对方回复:“听说甲氰菊酯可以清塘。”一些买家也表示,买甲氰菊酯就是为了杀死野杂鱼。甚至还有人以为,甲氰菊酯不是杀虫剂,就是专门用来清塘杀鱼的。

某电商平台上,不少甲氰菊酯的广告语中出现“清塘”“清塘剂”字眼。

在水产养殖中,清塘是一项基础工作。通过清塘可以把有害的野生杂鱼、寄生虫、病原体及部分影响生产的水生昆虫等杀除,为水产提供良好的环境。“近年来,拟除虫菊酯类农药在清塘等水产养殖环节中的应用时有发生。”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研究员王广军坦言,“在民间,有不少养殖户把甲氰菊酯作为清塘剂投放到水里。”

据进贤县调查报告,上述公司在马咀湖投放甲氰菊酯是为了清除春季时芡实上的一些害虫,即作为清塘剂在使用。王广军称:“对养鱼的人来说,鱼越多越好。但对养水生植物、虾蟹的人来说,野杂鱼可能就是一种‘害’。芡实幼苗比较嫩,容易被野杂鱼吃掉,而甲氰菊酯杀虫和野杂鱼的效果比较好,就会被当作清塘剂使用。”

但甲氰菊酯是一种农药,依照我国《农药管理条例》第三十五条和第六十条规定,严禁使用农药毒鱼、虾、鸟、兽等。水产养殖用药应当符合国家和地方有关农药、渔药安全使用的规定和标准。

“不过,目前市场上还没有更好的药物可替代甲氰菊酯作为清塘剂,或者其他药物杀野杂鱼的效果没有甲氰菊酯立竿见影。在这种情况下,有些养殖户法律意识淡薄,就会冒险使用甲氰菊酯清塘。”王广军说。

南昌进贤县农业农村局关于马咀湖芡实种植基地进行消杀事件初步调查情况报告

近日,有网民反映马咀湖内有鱼类中毒死亡的问题。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县主要领导亲自部署,立即组成由县分管领导牵头,县农业农村局、县公安局、县水利局、县生态环境局、三阳集乡和前坊镇为成员的联合调查组。联合调查组通过实地调查核实,现将初步调查情况公布如下:一、经现场勘察及走访调查,事件发生地为我县马咀湖生态芡实水域种植基地,其中三块种植地块为鱼类死亡的发生地块。该地块不属于禁捕退捕范围。目前该基地为江西明湖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明湖公司)承包种植,种植基地不用于水产养殖,经核实,涉事种植块未投放鱼苗。二、经调查,3月9日,明湖公司组织工作人员对涉事3块芡实种植块喷洒甲氰菊酯进行消杀,据明湖公司反映消杀的目的是为了清除春季时候芡实上的害虫。甲氰菊酯属于非禁用渔药,主要用于消杀线虫、地蛆和丝虫等有害生物,因此造成涉事种植块内鱼类意外死亡,非人为“电毒”鱼行为。三、在事件发生之后,县农业农村局、县生态环境局立即要求明湖公司做好死亡鱼类的无害化处理工作,死亡鱼类已基本处理完,经统计共无害化处理鱼余斤。属地乡镇三阳集乡和前坊镇迅速组织人员对涉事区域加强巡查,并对周边群众进行宣传引导。四、县水利局在第一时间安排专人对马咀湖进行封闭式控防,4小时值守泄水闸口,严防该种植地块水体外流,同时安排水利专家实地检测分析,正在制定水域生态修复方案。同时,县生态环境部门将持续做好马咀湖水体的监测工作。五、目前明湖公司已停止使用甲氰菊酯等类似药物的消杀工作,县公安局、县生态环境局相关部门正在对明湖公司进行深入调查,并将依法依规严肃处理,处理情况将及时对外公布。六、为防止类似事件的发生,县农业农村局对全县水域种植承包公司及个人展开全面排查,严控药物的使用,督促相关公司及个人做好规范管理工作。进贤县农业农村局01年3月16日

生物富集农药,最终经食物链传递进入人体

一般来说,养殖户通常都需要在养殖环境中投放特定的化学药品,保证养殖环境对水产品有利。但药品的用法和用量控制不合理,就会直接污染养殖环境。专家表示,长期过量及不合理地使用农药易导致大量农药从土壤迁移到养殖环境或捕捞水域中。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研究员孙恢礼指出,农药的过量使用,加剧了水环境污染、水产品化学污染问题。

“由于生物浓缩作用,生物会从周围环境中蓄积某种元素或难分解化合物,使生物有机体内该物质的浓度超过环境中该物质浓度,这会危害生物的安全性。”南京中医药大学药学院教授吴启南表示,违规使用农药会对水产品的安全性产生负面影响。

农业农村部渔业渔政管理局发布的《水产养殖用药明白纸00年1号》明确指出,水产养殖规范用药要做到“六个不用”:不用禁用药品,不用停用兽药,不用假、劣兽药,不用原料药,不用人用药,不用农药。

现有研究表明,不仅是农药,即使是专门用于水产养殖的渔药也不能过量使用。根据农业农村部《关于加强水产养殖用投入品监管的通知》,水产养殖用投入品,应当按照兽药、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的,无论冠以“××剂”的名称,均应依法取得相应生产许可证和产品批准文号,方可生产、经营和使用。

不过,养殖户是为了清塘往水中投放农药甲氰菊酯,从某种意义上是自我保护的一种措施,能否获得法律上的谅解?北京林业大学生态法研究中心主任杨朝霞教授说,“水域有不同的属性和功能,即便是被私人承包的水域,仍然是重要的生态环境要素,其公共属性依然存在。”

“虽然用甲氰菊酯清塘在主观上只是为了清塘,但客观上损害了渔业资源和水域生态环境,不能逃脱法律责任。用农药毒死大量的鱼造成了生态环境损害,根据《民法典》的规定,当事人还需要承担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责任。我们是社会中的人也是自然系统中的人,行使权利、开展有关活动时,要考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为保证水产的种养环境而使用农药并导致大量的鱼类被毒死,以前对此类案例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amoyongshi.net/zlff/68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