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午,江西省九江市都昌县塘口野生动物救护站护鸟员在西源乡大源垄湿地进行日常巡护时,发现30多只野生大雁排成人字形队伍飞越上空。这应该是今年第一批抵达鄱阳湖畔的越冬候鸟,在今后的几个月中将有大批冬候鸟迁徙进入它们越冬栖息地。
生态环境良好的西源乡大源垄湿地,位于都昌县塘口野生动物救护站北部约3公里处的靠近鄱阳湖的自然村内,湿地广阔平坦、水清草丰,蕴藏着丰富的水生动植物资源,是越冬候鸟理想栖息地。
那都有哪些冬候鸟在大源垄湿地越冬呢?率先到达大源垄湿地的冬候鸟的先头部队有哪些?小编这就带您去看看!
豆雁
豆雁(学名:Anserfabalis)是大型雁类,其外形大小和形状似家鹅。上体灰褐色或棕褐色,下体污白色,嘴黑褐色、具橘黄色带斑。主要栖息于开阔平原草地、沼泽、水库、江河、湖泊及沿海海岸和附近农田地区。飞行时双翼拍打用力,振翅频率高。脖子较长。腿位于身体的中心支点,行走自如。有扁平的喙,边缘锯齿状,有助于过滤食物。
有迁徙的习性,迁飞距离也较远。喜群居,飞行时成有序的队列,有一字形、人字形等。以植物性食物为食。繁殖季节主要吃苔藓、地衣、植物嫩芽、嫩叶、包括芦苇和一些小灌木,也吃植物果实与种子和少量动物性食物。为一夫一妻制,雌雄共同参与雏鸟的的养育。
图片来源于网络
鸿雁
鸿雁是出色的空中旅行家。每当秋冬季节,它们就从老家西伯利亚一带,成群结队、浩浩荡荡地飞到我国的南方过冬。第二年春天,它们经过长途旅行,回到西伯利亚产蛋繁殖。鸿雁的飞行速度很快,每小时能飞68~90公里,几千公里的漫长旅途得飞上一两个月。
在长途旅行中,雁群的队伍组织得十分严密,它们常常排成人字形或一字形,它们一边飞着,还不断发出“嘎、嘎”的叫声。鸿雁的这种叫声起到互相照顾、呼唤、起飞和停歇等的信号作用。
那么,鸿雁保持严格的整齐队形,即排成“人”字形又是为了什么呢?
原来,这种队伍在飞行时可以省力。最前面的大雁拍打几下翅膀,会产生一股上升气流,后面的雁紧紧跟着,可以利用这股气流,飞得更快、更省力。这样,一只跟着一只,鸿雁群自然排成整齐的“人”字形或“一”字形。
冬候鸟在鄱阳湖越冬大约三个多月时间,越冬栖息地及候鸟的保护相当重要。所以小编代都昌县野生动物救护站的护鸟员们在此呼吁:请爱鸟护鸟的热心人士,制止毒鱼、电鱼和猎捕冬候鸟的违法行为,拒绝买卖、食用任何野生动物,为维护家园的自然生态,为了明天生存环境做出努力。
记录一支民间鸟类保护组织在鄱阳湖畔鸟类救护的工作动态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