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扁平苔藓是一种原因不明的慢性浅在性炎症的角化性病变。最多见于颊粘膜,其次为舌、唇、腭、牙龈及磨牙后区粘膜。病损主要表现为左右对称的白色线状、树枝状、环状或网状条纹,条纹两侧的粘膜发红。有时病损发生于舌背可表现为浅灰白色斑块,同时可伴发白纹。白纹的颜色从灰白到乳白色不等,但都呈白珠光色,很容易辨认。有时上述白色病损可伴有疱或溃疡,所以在临床上可以分为不同类型的口腔扁平苔藓。其病程慢性迁延,可以复发,且有癌变可能,属于癌前状态。口腔扁平苔藓与皮肤扁平苔藓可以同时发生,或先后发生,也可能单独发生。忽视治疗容易发生癌变。
根据临床表现,粘膜典型病损特征,可以明确诊断。难以确诊时,可进行活检,一般化验及免疫学检查对本病无特异价值。
鉴别诊断
1.白斑颊咬合线及舌背处扁平苔藓,有时肉眼检查与白斑难以区别。舌背扁平苔藓病损局部为灰白而透蓝色,舌乳头萎缩,微凹、质地较软,弹性张力基本正常,平滑有润泽,有时病损如云雾状。在舌背病损中间,部分舌乳头色灰白呈小斑块状微突起。而白斑多为白色或白垩状斑块,有裂隙,周缘界限清楚,触之稍硬粗糙,无自觉不适,病程进展缓慢,变化小。病理上白斑上皮为过度角化,可有异常增生。男性较多见,应注意白斑与扁平苔藓也可同时存在。
2.盘状红斑狼疮盘状红斑狼疮病损常向皮肤侧扩展,致使唇红粘膜皮肤界限不清。而扁平苔藓病损只在粘膜内扩展,不扩展至皮肤。红斑狼疮在组织病理上与扁平苔藓不同,其有胶原纤维透明变性、均质化、水肿、断裂,血管扩张,血管内可见玻璃样血栓,棘层萎缩变薄,粘膜表面有时可见角质栓塞等。免疫荧光有助于鉴别诊断。
3.剥脱性龈炎本病具有非特异性,常是某些疾病的一种表征。如天疱疮,类天疱疮、银屑病、良性淋巴组织增生等,都可在牙龈出现相类似的损害。剥脱性龈炎与发生于牙龈的扁平苔藓有时难以区分。本病牙龈表现为充血发红水肿光亮,上皮可有剥脱,形成糜烂出血,因而有敏感症状。而龈扁平苔藓一般缺少敏感症状,表面光滑,可见细微网纹,并常可在口内其他部位查到扁平苔藓损害。
在治疗上,中医中药是首选,西医治疗副作用大。在预防该病的发生,应消除精神紧张,治疗全身性慢性病灶,生活力求规律,可大大减少该病的发生率。根据资料统计发现,口腔扁平苔藓的患者中特别是糜烂型患者的发生机率更高。因此建议有此症状者,一定要完全戒除烟、酒、槟榔等恶习,并定期追踪,积极配合治疗,足量用药,就不难医治的。
根据医生多年的临床经验,扁平苔藓是一种皮肤粘膜慢性炎症,可以单独发生于口腔或皮肤,也可皮肤与粘膜同时罹患。损害除见于口腔外,也可见于生殖器,指甲,但比较少见。中年女性患者较多,但也有在性别上并无明显差别的表现。
医生还是,口腔黏膜出现问题,如:复发性口腔溃疡、口腔扁平苔藓、口腔白斑、白塞氏病并有口臭症状的患者,应该高度警惕恶变的发生。近年来发现口腔溃疡与恶变有着密切关系,其中复发性口腔溃疡口腔扁平苔藓是恶变的罪魁祸首!
席新生大夫年毕业于河南中医学院,副主任医师、副教授,河南医院退休专家,曾任河南中医学院五官学科教研室副主任、河南医院口腔科主任、开封市卫生学校口腔专业名誉高级讲师,医院医院管理分会委员,河南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口腔专业委员会委员。主要从事口腔修复工作及口腔黏膜病的诊断治疗,40年来坚持在口腔临床一线工作,运用针灸、穴位注射、自血疗法、中药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扁平苔藓、白塞氏综合征,坚决杜绝使用激素、抗生素,疗效显著,复发率极低。特别致力于对口腔粘液囊肿的保守治疗的研究,不手术,费用低,痛苦小。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