麝香
为脊索动物门哺乳纲鹿科动物林麝、马麝或原麝成熟雄体香囊中的干燥分泌物。
野生品:主产于西藏、四川、陕西、甘肃、贵州。此外云南、青海、宁夏、山西、内蒙古、东北等西地亦产。以西藏、四川产量大,质量优;家养品:目前四川省都江堰市、马尔康市、米亚罗养麝场,活麝取香已获成功,已能提供商品药材。
辛,温。归心、脾经。
野麝多在冬季至次春猎取,捕获后,割取香囊,阴干,习称“毛壳麝香”;剖开香囊,除去囊壳,取囊中分泌物,习称“麝香仁”。家麝直接从香囊中取出麝香仁,阴干或用干燥器密闭干燥。
开窍醒神,活血通经,消肿止痛。
药材毛壳麝香:呈扁圆形或类椭圆形囊状体,直径3-7cm,厚2-4cm。开口面的皮革质,棕褐色,略平,密生灰白色或灰棕色短毛,从两侧围绕中心排列,中间有1小囊孔。另一面为棕褐色略带紫色的皮膜,微皱缩,偶显肌肉纤维,略有弹性,剖开后可见中层皮膜呈棕褐色或灰褐色,半透明;内层皮膜呈棕色,内含颗粒状及粉末状的麝香仁和少量细毛及脱落的内层皮膜(习称“银皮”)。有特异香气。
麝香仁野生品:质软,油润,疏松;其中呈不规则圆球形或颗粒状者习称“当门子”,表面多呈紫黑色,油润光亮,微有麻纹,断面深棕色或黄棕色;粉末状者多成棕褐色或黄棕色,并有少量脱落的内层皮膜和细毛。
麝香仁饲养品:呈颗粒状、短条形或不规则团块;表面不平,紫黑色或深棕色,显油性,微有光泽,并有少量毛和脱落的内层皮膜。香气浓烈而特异,味微辣、微苦带咸。
升麻
为毛茛科植物大三叶升麻、兴安升麻或升麻的干燥根茎。
主产于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山西、陕西等省亦产。
辛、微甘,微寒。归肺、脾、胃、大肠经。
秋季采挖,除去泥沙,晒至须根干时,燎去或除去须根,晒干。
发表透疹,清热解毒,升举阳气。
药材为不规则的长形块状,多分枝,呈结节状,长10-20cm,直径2-4cm。表面黑褐色或棕褐色,粗糙不平,有坚硬的细须根残留,上面有数个圆形空洞的茎基痕,洞内壁显网状沟纹;下面凹凸不平,具须根痕。体轻,质坚硬,不易折断,断面不平坦,有裂隙,纤维性,黄绿色或淡黄白色。气微,味微苦而涩。
石菖蒲
为天南星科植物石菖蒲的干燥根茎。
主产于四川、浙江、江苏等省。
辛、苦,温。归心、胃经。
秋、冬二季挖取根茎,除去叶及须根,洗净泥土,晒干。
开窍宁神,化湿和胃。
药材呈扁圆柱形,多弯曲,常有分枝,长3-20cm,直径0.3-1cm。表面棕褐色或灰棕色,粗糙,有疏密不均的环节,节间长0.2-0.8cm,具细纵纹,一面残留须根或圆点状根痕;叶痕呈三角形,左右交互排列,有的其上有鳞毛状的叶基残余。质硬,断面纤维性,类白色或微红色,内皮层环纹明显,并可见多数维管束小点及棕色油点。气芳香,味苦、微辛。
饮片呈扁圆形或条形厚片。外表皮棕褐色或灰棕色,有的可见环节及根痕,切面纤维性,类白色或微红色,有明显环纹及油点。气芳香,味苦、微辛。
石膏
为硫酸盐类矿物硬石膏族石膏。主含含水硫酸钙(CaSO4·2H2O)。
主产湖北省应城。山东、山西、河南等省亦产。
辛、甘,大寒。归肺、胃经。
采挖后,除去杂石及泥沙。
生用:清热泻火,除烦止渴;煅用:收湿敛疮,生肌止血。
药材为纤维状的集合体。呈长块状、板块状或不规则块状。白色、灰白色或淡黄色,有的半透明,条痕白色。体重,质软,纵断面具绢丝样光泽。气微,味淡。取药材一小块(约2g),置具有小孔软木塞的试管内,灼烧,管壁有水生成,小块变为不透明体。
饮片煅石膏:为白色粉末或酥松块状物。表面透出微红色的光泽,不透明。体较轻,质软,易碎,捏之成粉。气微,味淡。
石决明
为软体动物门鲍科动物杂色鲍(九孔鲍)、皱纹盘鲍、羊鲍、澳洲鲍、耳鲍或白鲍的贝壳。
杂色鲍产于我国福建以南沿海,越南、印度尼西亚、菲律宾等国也有分布。皱纹盘鲍产于我国辽宁、山东、江苏等沿海,朝鲜、日本也有分布。羊鲍、耳鲍产于我国台湾、海南、西沙群岛,澳大利亚、印度尼西亚、菲律宾等国均有分布。澳洲鲍主产于澳洲、新西兰。白鲍多混在澳洲鲍中,具体产地不详。
咸,寒。归肝经。
夏、秋二季捕捞,去肉,洗净,干燥。
平肝潜阳,清肝明目。
药材杂色鲍:呈长卵圆形,内面观略呈耳形,长7-9cm,宽5-6cm,高约2cm。表面暗红色,有多数不规则的螺肋和细密生长线,螺旋部小,体螺部大,从螺旋部顶处开始向右排列有20余个疣状突起,末端6-9个开孔,孔口与壳面平。内面光滑,具珍珠样彩色光泽。壳较厚,质坚硬,不易破碎。气微,味微咸。
皱纹盘鲍:呈长椭圆形,长8-12cm,宽6-8cm,高2-3cm。表面灰棕色,有多数粗糙而不规则的皱纹,生长线明显,常有苔藓类或石灰虫等附着物,末端4-5个开孔,孔口突出壳面。壳较薄。
羊鲍:近圆形,长4-8cm,宽2.5-6cm,高0.8-2cm。壳顶位于近中部而高于壳面,螺旋部与体螺部各占1/2,在螺旋部边缘有2行整齐的突起,尤以上部较为明显,末端4-5个开孔,呈管状。
澳洲鲍:呈扁平卵圆形,长13-17cm,宽11-14cm,高3.5-6cm。表面砖红色,螺旋部约为壳面的1/2,螺肋和生长线呈波状隆起,疣状突起30余个,末端7-9个开孔,孔口突出壳面。
耳鲍:狭长,略扭曲,呈耳状,长5-8cm,宽2.5-3.5cm,高约1cm。表面光滑,具翠绿色、紫色及褐色等多种颜色形成的斑纹,螺旋部小,体螺部大,疣状突起的末端5-7个开孔,孔口与壳平,多为椭圆形。壳薄,质较脆。
白鲍:呈卵圆形,长11-14cm,宽8.5-11cm,高3-6.5cm。表面砖红色,光滑,壳顶高于壳面,生长线颇为明显,螺旋部约为壳面的1/3,疣状突起30余个,末端9个开孔,也已口与壳面平。
饮片石决明:呈不规则的碎块。灰白色,有珍珠样彩色光泽。质坚硬。气微,味微咸。
煅石决明:呈不规则的碎块或粗粉。灰白色或青灰色,无光泽。质酥脆,断面呈层状。
水蛭
为环节动物门水蛭科动物蚂蟥、水蛭或柳叶蚂蟥的干燥全体。
蚂蟥产于河北、山东、安徽、江苏等省。水蛭产于全国各地,主产于山东、江苏、湖北、四川等省。柳叶蚂蟥产于河北、安徽、江苏、福建等省。
咸、苦,平。有小毒。归肝经。
夏、秋二季捕捉,洗净,用沸水烫死,晒干或低温干燥。
破血逐瘀,通经。
药材蚂蟥:为扁平纺锤形,有多数环节,体长4-10cm,宽0.5-2cm。背部黑褐色或黑棕色,稍隆起,用水浸后,可见黑色斑点排成5条纵线;腹面平坦,棕黄色;两侧棕黄色。前端略尖,后商钝圆。两端各具一吸盘,前吸盘不显著,后吸盘较大。质脆,易折断,断面胶质状。气微腥。
水蛭:呈扁长圆柱形,体多弯曲扭转,长2-5cm,宽0.2-0.3cm。
柳叶蚂蟥:狭长而扁,长5-12cm,宽0.1-0.5cm,背腹两面均呈黑棕色。
饮片烫水蛭:呈不规则扁块状或扁圆柱形,略鼓起,表面棕黄色至黑褐色,附有少量白色滑石粉。断面松泡,灰白色至焦黄色。气微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