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医内科学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艾滋病

1、艾滋病属于哪种病原体感染

A、革兰阴性菌

B、革兰阳性菌

C、真菌

D、DNA病毒

E、RNA病毒

2、下列不支持艾滋病诊断的是

A、口咽念珠菌感染

B、持续发热

C、头痛、进行性痴呆

D、皮肤黏膜出血

E、慢性腹泻

3、下列药物,不能用于艾滋病治疗的是

A、齐多夫定

B、双脱氧胞苷

C、双脱氧肌苷

D、阿糖腺苷

E、拉米夫定

答案与解析

1、E

答案解析:艾滋病属于单链RNA病毒(E对),属于反转录病毒科,慢病毒属中的人类慢病毒组。革兰阴性菌(A错)包括痢疾杆菌、伤寒杆菌、大肠杆菌、变形杆菌、绿脓杆菌等。革兰阳性菌(B错)包括葡萄球菌、链球菌、肺炎双球菌、炭疽杆菌等。真菌(C错)包括酵母菌、白地霉等。DNA病毒(D错)包括人乙型肝炎病毒、流感病毒等。

2、D

答案解析:当HIV抗体阳性时,反复发作的口腔白念珠菌感染(A对)、持续发热(B对)、头痛、进行性痴呆(C对)、慢性腹泻(E对)均支持艾滋病的诊断。艾滋病对皮肤和黏膜造成的损害主要是肿瘤和感染等,并不出现出血症状,故皮肤黏膜出血(D错,为本题正确答案)并不能作为艾滋病诊断的依据。

3、D

答案解析:目前抗HIV的药物分为六类30余种,分为核苷类反转录酶抑制剂、非核苷类反转录酶抑制剂、蛋白酶抑制剂、融合抑制剂、整合抑制剂、CCR5抑制剂。齐多夫定(A对)、双脱氧胞苷(B对)、双脱氧肌苷(C对)、目前抗HIV的药物分为六类30余种,分为核苷类反转录酶抑制剂、非核苷类反转录酶抑制剂、蛋白酶抑制剂、融合抑制剂、整合抑制剂、CCR5抑制剂。齐多夫定(A对)、双脱氧胞苷(B对)、双脱氧肌苷(C对)、拉米夫定(E对)均属于核苷类反转录酶抑制剂,抑制艾滋病病毒反转录。阿糖腺苷(D错,为本题正确答案)。主要用于疱疹病毒感染的治疗,对艾滋病无效。

细目三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

要点四

临床表现

潜伏期一般为1~7日,通常为2~4日。急性起病,早期表现类似流感。主要为发热,体温大多持续在39℃以上,热程1~7日,一般为3~4日,可伴有眼结膜炎、流涕、鼻塞、咳嗽、咽痛、头痛和全身不适。部分患者可有恶心、腹痛、腹泻、稀水样便等消化道症状。重症患者病情发展迅速,可出现肺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肺出血、胸腔积液、全血细胞减少、肾衰竭、败血症、休克及Reye综合征等多种并发症,严重者可致死亡,且病死率高达50%。体征可见眼结膜轻度充血,咽部充血,肺部有干啰音等,半数患者有肺部实变体征。H7N9患者病情发展迅速,常快速进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感染性休克和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仅少数患者表现为轻症。发病早期无特异性表现,后期重症病例治疗效果差,病死率高。H7亚型感染者症状较轻,H9N2和H10N7感染者仅出现一过性流感症状。

要点五

实验室检查与其他检查

(一)血常规检查多数患者外周血白细胞、淋巴细胞和血小板不同程度减少。(二)骨髓穿刺检查骨髓穿刺检查示细胞增生活跃,见反应性组织细胞增生伴出血性吞噬现象。(三)血生化检查部分患者肝功能异常,表现为ALT、AST升高,亦可出现BUN的升高。(四)病原及血清学检查1.病毒抗原及基因检测取患者呼吸道标本,采用免疫荧光法(或酶联免疫法)检测甲型流感病毒核蛋白抗原(NP)及禽流感病毒H亚型抗原。还可用快速核酸模板等温扩增技术(NASBA)或RT-PCR检测禽流感病毒亚型特异性H抗原基因。2.病毒分离从患者呼吸道标本(如鼻咽分泌物、口腔含漱液、气管吸出物或呼吸道上皮细胞)中分离禽流感病毒。3.血清学检查以微粒中和法或特异的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抗体,发病初期和恢复期双份血清抗禽流感病毒抗体滴度有4倍或以上升高,有助于回顾性诊断。(五)其他检查重症患者胸部X线检查可显示单侧或双侧肺炎,严重者呈“白肺”,少数可伴有胸腔积液等。

要点六

诊断与鉴别诊断

(一)诊断根据流行病学资料、临床症状和病原分离而确诊。1.医学观察病例1周内有流行病学接触史者,出现流感样症状,对其进行7日医学观察。2.疑似病例有流行病学史和临床表现,患者呼吸道分泌物标本采用甲型流感病毒和H5型单克隆抗体抗原检测阳性者。3.临床诊断病例被诊断为疑似病例,且与其有共同暴露史的人被诊断为确诊病例者。4.确诊病例临床诊断病例呼吸道分泌物标本中分离出特定病毒或采用RT-PCR检测到禽流感病毒基因,且发病初期和恢复期双份血清抗禽流感病毒抗体滴度4倍或以上升高。(二)鉴别诊断注意与流感、普通感冒、细菌性肺炎、传染性非典型肺炎(SARS)、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巨细胞病毒感染、衣原体肺炎、支原体肺炎等疾病进行鉴别诊断,确诊需依据实验室检查,如病原体分离、血清学检查和核酸检测。

要点七

治疗

(一)一般治疗对疑似和确诊患者应进行隔离治疗。加强支持治疗,预防并发症。注意休息,多饮水,加强营养,饮食易消化。(二)对症治疗可应用解热药、缓解鼻黏膜充血药、止咳祛痰药等。儿童忌用阿司匹林或含阿司匹林的药物,避免引起儿童Reye综合征。(三)抗流感病毒治疗应在发病48小时内试用抗流感病毒药物。1.神经氨酸酶抑制剂试验研究表明,奧司他韦(oseltamivir)对禽流感病毒H5N1、H7N9和H9N2有抑制作用。成人每日mg,儿童每日3mg/kg,分2次口服,5日为一疗程。WHO在年颁布的《关于人感染禽流感病毒(H5N1)的药物学管理的快速建议指南》中认为,对确诊或高度怀疑的患者给予奥司他韦治疗,具有较高的预防疾病恶化的价值。扎那米韦(zanamivir)是第一个新型抗流感病毒的神经氨酸酶抑制剂,对病毒的各种变异株均有作用,是一种雾化吸入剂,每次10mg,每日2次,现已批准用于治疗无并发症的、年龄满7岁的急性流感患者。2.离子通道M2阻滞剂金刚烷胺(aman-tadine)和金刚乙胺(rimantadine)可抑制禽流感病毒株的复制,早期应用可阻止病情发展,减轻病情,改善预后。金刚烷胺成人每日~mg,儿童每日5mg/kg,分2次口服,5日为一疗程。治疗过程中应注意中枢神经系统和胃肠道副作用。肾功能受损者酌减剂量。有癫痫病史者忌用。(四)抗生素治疗在明确或有充分证据提示继发细菌感染时使用,可选用氟喹诺酮类或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五)重症患者的治疗对出现呼吸障碍者给予吸氧及其他呼吸支持,防治继发细菌感染,必要时进行免疫调节治疗,如糖皮质激素、胸腺肽、干扰素、丙种球蛋白等。

细目四艾滋病

艾滋病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immunodeficiencysyndrome,AIDS)的简称,是由人免疫缺陷病毒(Humanimmunodeficiencyvirus,HIV)引起的以侵犯辅助性T淋巴细胞(CD4+Tlymphocytes,Th)为主,造成细胞免疫功能缺损为基本特征的传染性疾病,最后继发各种严重机会性感染(opportunisticinfection)和恶性肿瘤。

要点一

病原学

HIV分为HIV-1型和HIV-2型,两者均为RNA病毒,属于反转录病毒科(retroviridae)慢病毒属(lentivirus)。HIV呈球形,直径~nm,由包膜和核心组成。包膜表面有糖蛋白棘突,其中嵌有糖蛋白gp和gp41,内含多种宿主蛋白。核心包括两条单股正链RNA、反转录酶、整合酶和蛋白酶等。核心与膜之间由基质蛋白p17构成。根据包膜蛋白基因(env)核酸排列的不同,HIV-1分为M、0、N3个亚型组13个亚型:M亚型组包括A、B、C、D、E、F、G、H、I、J和K共11个亚型,N亚型组只有N亚型,O亚型组只有O亚型。HIV-2有A、B、C、D、E、F、G共7个亚型。HIV-1是引起艾滋病的主要毒株,中国已发现的有A、B(欧美B)、B(泰国B)、C、D、E、F和G共8个亚型。HIV-2主要在西非和西欧流行。HIV的基因组包括9个可识别基因,分为三类:一类为结构基因,包括组特异性抗原基因(gag)、多聚酶基因(pol)和包膜蛋白基因(env)。另一类为调节基因,包括反式激活基因(tat)、病毒蛋白调节因子(rev)。第三类为辅助基因,包括病毒颗粒感染因子(vif)、负调节因子(nrf)、病毒蛋白R基因(vpr)。HIV-1与HIV-2两型病毒的核苷酸序列差异超过40%。HIV的逆转录酶无校正功能导致HIV基因频繁变异。HIV进入人体后可刺激机体产生抗体,但中和抗体少,作用极弱。血清同时存在抗体和病毒时仍有传染性。HIV主要感染CD4+T细胞,也感染单核吞噬细胞、小神经胶质细胞和骨髓干细胞等,有嗜淋巴细胞性和嗜神经性。HIV对热敏感,对甲醛、紫外线和γ射线不敏感。56℃30分钟能使HIV在体外对人的T淋巴细胞失去感染性;℃20分钟能使HIV完全灭活;75%乙醇、0.2%次氯酸钠、2%戊二醛及0.1%漂白粉5~10分钟能使HIV灭活。

要点二

流行病学

(一)传染源艾滋病患者和无症状HIV感染者是本病的传染源,尤其后者。HIV主要存在于传染源的血液、精液、阴道分泌物、胸腹水、脑脊液、羊水和乳汁等体液中。(二)传播途径1.性接触传播是本病主要传播途径。2.血源传播通过输血、器官移植、药瘾者共用针具等方式传播。3.母婴传播感染HIV的孕妇可以通过胎盘、产程中及产后血性分泌物、哺乳等传给婴儿。HIV阳性孕妇中11%~60%会发生母婴传播。4.其他途径接受HIV感染者的人工授精,医务人员被HIV污染的针头刺伤或皮肤破损处受污染等。目前尚无证据证明一般日常生活接触、食物、水、昆虫能够传播本病。(三)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儿童和妇女感染率逐年上升。静脉注射吸毒者、性工作者、同性恋、性乱者、血友患者、多次接受输血或血制品者是感染的高危人群。(四)流行特征年美国首次报道艾滋病。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估计,截至年底,全球现存活HIV/AIDS患者万例,当年新发HIV感染者万例,有万例正在接受高效联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highlyactiveantiretroviraltherapy,HAART,俗称“鸡尾酒疗法”,又称抗反转录病毒治疗)。在继续推行综合、强化的干预措施基础上,提出“90-90-90策略”,即存活的HIV/AIDS患者90%被检测出,诊断的HIV/AIDS患者90%接受规范的HAART,治疗的HIV/AIDS患者90%达到病毒被抑制。并规划到年,将年新发感染人数控制在50万以下。我国版指南在抗反转录病毒治疗(ART)启动时机上首次提出:一旦确诊HIV感染,无论CD4T淋巴细胞水平高低,均建议立即开始治疗。HIV的孕妇不论其CD+T淋巴细胞计数多少或临床分期如何,均应终生接受ART。HIV感染母亲所生新生儿应在出生后尽早(6~12小时内)服用抗病毒药物。截至年底,我国报告的现存活HIV/AIDS患者例,当年新发现HIV/AIDS患者例(其中95%以上均是通过性途径感染),当年报告死亡例。

要点三

临床表现

(一)急性HIV感染期少数急性感染(感染后平均2~4周)者有临床症状,通常持续数日到数周后自然消失,平均为1~2周,以发热最为常见,可伴有头痛、咽痛、恶心、呕吐、腹泻、皮疹、关节痛、淋巴结肿大以及神经系统症状。一般只有在对高危人群,如静脉吸毒或同性恋者的随访中才能发现,随后进人长期无症状感染期。(二)无症状感染期无症状感染,可由原发感染或急性感染症状消失后延伸而来,持续时间一般为6~8年,短可数月,长可达15年。临床无明显症状,但血中可检出病毒及抗体,有传染性。(三)艾滋病期为感染HIV后的最终阶段。患者CD+T淋巴细胞计数明显下降,多少于/μL,HIV血浆病毒载量明显升高。此期主要表现为持续1个月以上的发热、盗汗、腹泻,体重减轻10%以上。部分患者可表现为神经精神症状,如记忆力减退、精神淡漠、性格改变、头痛、癫痫及痴呆等,另外还可出现持续性全身性淋巴结肿大。(四)并发症艾滋病期可并发各系统的各种机会性感染及恶性肿瘤。1.呼吸系统肺孢子菌肺炎(pneumocystispneumonia,PCP)最为常见。该病起病隐匿或呈亚急性,干咳,气短,活动后加重,可有发热、紫绀,严重者出现呼吸窘迫,动脉血氧分压(PaO2)降低。肺部阳性体征少,或可闻及少量散在的干湿啰音。胸部X线检查显示间质性肺炎。确诊依靠病原学检查。此外,巨细胞病毒、结核杆菌、鸟分枝杆菌、念珠菌及隐球菌等常引起肺部感染。2.中枢神经系统如隐球菌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弓形体脑病、各种病毒性脑膜脑炎等。3.消化系统念珠菌(假丝酵母菌)食道炎,巨细胞病毒性食道炎、肠炎,沙门菌、痢疾杆菌、空肠弯曲菌及隐孢子虫性肠炎。其中肠道隐孢子虫感染较为常见,表现为慢性持续性腹泻,水样便可达数月之久;隐孢子虫、巨细胞病毒、鸟分枝杆菌、结核杆菌及药物等可引起肉芽肿性肝炎,急、慢性肝炎,脂肪肝及肝硬化,同性恋患者常见肛周疱疹病毒感染和疱疹性直肠炎,大便检查和内镜检查有助于诊断。4.口腔可见鹅口疮、舌毛状白斑、复发性口腔溃疡、牙龈炎等。5.皮肤可见带状疱疹、传染性软疣、尖锐湿疣、真菌性皮炎和甲癣。6.眼部可见巨细胞病毒性和弓形体性视网膜炎,表现为快速视力下降,眼底絮状白斑。7.肿瘤可见恶性淋巴瘤、卡波西肉瘤等。卡波西肉瘤是艾滋病患者最常见的肿瘤,由人疱疹病毒8型感染所致,病变不仅累及皮肤,而且累及内脏,依次为肺、淋巴结、胃肠道、肝、泌尿生殖系统,甚至少数累及肾上腺、心和脾。皮肤卡波西肉瘤呈红色或紫红色,早期为平坦的斑点,进而发展为隆起的斑块,最终形成结节,并可发生糜烂、溃疡。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amoyongshi.net/jbgs/8149.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