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外科学牛皮癣

第十四节牛皮癣

牛皮癣是一种皮肤状如牛领之皮,厚而且坚的慢性瘙痒性皮肤病。在中医古代文献中,因其好发于颈项部,又称摄领疮;因其病缠绵顽固,亦称顽癣。明《外科正宗》说:“牛皮癣如牛项之皮,顽硬且坚,抓之如朽木。”相当于西医的神经性皮炎,其特点是:皮损多是圆形或多角形的扁平丘疹融合成片,剧烈瘙痒,搔抓后皮损肥厚,皮沟加深,皮嵴隆起,极易形成苔藓化。

初起为风湿热之邪阻滞肌肤或硬领等外来机械刺激所引起;病久耗伤阴液,营血不足,血虚生风生燥,皮肤失去濡养而成;肝火郁滞,情志不遂,郁闷不舒,或紧张劳累,心火上炎,以致气血运行失职,凝滞肌肤,每易成诱发重要因素,且致病情反复。

总之,情志内伤,风邪侵扰是本病发病的诱发因素,营血失和,气血凝滞则为其病机。

多见于青、壮年,呈慢性经过,时轻时重,多在夏季加剧,冬季缓解。

发病部位大多数见于颈项部、额部,其次为尾骶、肘窝、腘窝,亦可见腰背、两髋、外阴、肛周、腹股沟及四肢等处。常呈对称性分布,亦可沿皮肤皱折或皮神经分布呈线状排列。

皮损初起有聚集倾向的扁平丘疹,干燥而结实,皮色正常或淡褐色,表面光泽。久之融合成片,逐渐扩大,皮肤增厚干燥成席纹状,稍有脱屑。长期搔抓,皮肤浸润肥厚,嵴沟明显,呈苔藓化。自觉阵发性奇痒,入夜尤甚;搔之不知痛楚。情绪波动时,瘙痒随之加剧。

局限型皮损仅见于颈项等局部,为少数境界清楚的苔藓样肥厚斑片。

泛发型分布较广泛,以肘窝、腘窝、四肢、面部及躯干为多,甚至泛发全身各处,皮损同局限型。

本病慢性病程,常多年不愈,易反复发作。

1.慢性湿疮由急性湿疮转变而来,皮损也可苔藓化,但仍有丘疹、小水疱、点状糜烂、流滋等,病变多在四肢屈侧。

2.扁平苔藓损害多为暗红、淡紫或皮肤色多角扁平丘疹,有蜡样光泽、网状纹,可累及粘膜及指(趾)甲,组织病理切片有诊断价值。

3.白疕皮损基底呈淡红色,上覆银白色鳞屑,剥去后有薄膜现象和点状出血点。

本病治疗以疏风清热、养血润燥为治则。对继发感染,应采用抗菌药物,及时控制感染。

1、辨证论治

(1)内治

①肝经化火证

证候:皮疹色红,心烦易怒,失眠多梦,眩晕,心悸,口苦咽干;舌边尖红,脉弦数。

治法:疏肝理气,清肝泻火。

方药:龙胆泻肝汤加减。心烦失眠者,加钩藤、珍珠母;瘙痒剧烈者,加刺蒺藜、白鲜皮。

②风湿蕴肤证

证候:皮损呈淡褐色片状,粗糙肥厚,剧痒时作,夜间尤甚;舌淡红,苔薄白或白腻,脉濡缓。

治法:祛风利湿,清热止痒。

方药:消风散加减。病久不愈者,加丹参、三棱、莪术;剧痒难忍者,加全蝎、蜈蚣。

③血虚风燥证

证候:皮损色淡或灰白,抓如枯木,肥厚粗糙似牛皮;心悸怔忡,失眠健忘,女子月经不调;舌淡,苔薄,脉沉细。

治法:养血润燥,熄风止痒。

方药:当归饮子加减。失眠健忘者,加夜交藤、女贞子、石菖蒲;月经不调者,加女贞子、旱莲草、泽兰;肥厚粗糙者,加桃仁、红花、丹参。

(2)外治

①肝经化火风湿蕴肤,用三黄洗剂外搽,每天3~4次。

②血虚风燥外用油膏加热烘疗法,局部涂油膏后,热烘10~20次,烘后可将所涂药膏擦去,每天1次,4周为1疗程。

③羊蹄根散,醋调搽患处,每天1~2次。

④醋泡鸡蛋,以醋泡过鸡蛋的蛋黄与蛋白搅匀,用棉棒或棉球蘸其液外搽数次。

⑤皮损浸润肥厚剧痒者,外用核桃枝或叶,刀砍取汁,外搽患处,日1~2次。

2.其他疗法

(1)针刺播散型者,取曲池、血海、大椎、足三里、合谷、三阴交等穴,隔天1次。

(2)梅花针苔藓化明显者,用梅花针在患处来回移动击刺,每天1次。

(3)穴位注射用维生素B.1mg,0.25%盐酸普鲁卡因2ml,取针刺穴位进行注射,每周两次,10次为1疗程。

1.避免精神刺激,保持情绪稳定。

2.少食辛辣食物,戒烟酒。

3.禁用手搔抓及热水烫洗,避免硬质衣领摩擦。

赞赏

长按







































助力青少年祛除白癜风
北京治疗白癜风中医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amoyongshi.net/lcjc/39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