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ETF发行机构
1、中国ETF发行机构
ETF基金发起时,基金管理人在获得中国证监会批文后,可以向交易所提出申请。首次募资后,经交易所批准,ETF产品可在交易所挂牌上市。
中国股票型ETF的发行始于年。早在年,上交所就提出了发行ET产品的构想。之后,华夏基金和上交所进行了前期研究,上交所上报监管机构并制定了业务规则,终于在年成功推出中国第一只ETF产品---华夏上证50ETF。
截至年12月31日,共只ETF成立,规模达到亿元,较去年同期规模上涨59%,其中4季度规模扩张速度加快,单季规模上涨27%。将ETF分为宽基、行业、主题、商品、债券、smartbeta六大类,从规模和数量来看,宽基ETF仍然是主要类型,其规模占全市场总规模的54%,数量占全市场ETF总数的36%。目前宽基类ETF仍是各家基金公司的必争之地,年新成立31只宽基ETF,同质化较为严重,单是沪深ETF就增加了7只,但从其首发募集情况来看,只有泰康和工银瑞信规模超过到50亿,其余5只的首发基本都在5亿以下。从全部ETF的规模来看,目前规模前5名依次是:华夏、易方达、南方、嘉实、博时。
图1:ETF发起人/管理人TOP5统计
数据来源:wind数据库
总体而言,中国ETF产品的发行是由基金管理公司牵头,经交易所审批和协助完成的。在运营过程中,由基金公司负责基金管理,并收取管理报酬;交易所负责监管,并收取上市费和交易费。
2、美国ETF发行机构
美国的ETF产品发行同中国情况类似,基金公司向交易所提出申请,交易所批准之后统一公司发行ETF产品。SPDRExchangeTradedFunds、TheVanguardGroup和BlackRock是美国发行ETF最多且产品规模最大的三家公司。(见下图2)
二、ETF产品运营中的费用及归属
1、计入基金财务报表的费用
在运营期内,基金管理公司应按照规定披露基金当期损益情况。其中计入基金当期损益的费用如表所示:
图3:股票型ETF费用一览
资料来源:基金公司季度公告/财务报表
美国ETF财务报表与国内采用不同的会计准则,基金管理公司会在期末披露基金当期发生的费用率(expenseratio),表现当期从基金净值中所扣除的费用占比。常见的费率包括总费用率(grossexpenseratio)和净费用率(netexpenseratio),总费用率包含基金融券产生的利息和红利支出,还包含销售渠道费用、审计费用、上市费以及管理费等。此外,净费用率不受费用豁免条款的影响。
与中国相同,申购赎回费用及二级市场交易费用不计入基金费用,基金的管理人报酬从基金净资产中扣除。国内外ETF产品的管理费用都会显著低于其他主动型公募基金产品。在美国,部分基金公司会在产品发行初期或规模较小时,提供“waiverorreimbursementagreements”,即管理人和其他服务商暂时放弃收取部分费用,在条款结束再进行补缴。因此美国ETF产品的业绩报表中会出现管理费用(managementfee)为负的情况。
整体来看,美国ETF报表披露的费用科目和费用归属与中国基本一致。
2、投资者买卖基金产生的费用
(1)申购和赎回费用
与其他开放式公募基金一样,投资者在申购和赎回ETF时需要缴纳一定比例的费用。但不同的是,ETF采用实物申购赎回制度,即通过“一揽子股票”购入基金。同时,ETF申购赎回无需缴纳印花税。
中美监管方都明确规定了ETF申购赎回的最低金额。上海证券交易所规定,投资者申购赎回ETF时需要开设A股账户,同时费率应低于0.5%。费用由基金管理公司直接收取。美国监管方暂未对申购和赎回费率进行规定,具体要求可以到各基金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