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口腔炎也会影响血糖控制糖尿病同伴

得了白癜风该怎样治疗 http://pf.39.net/bdfyy/bdfhl/210809/9291394.html

糖尿病患者中,牙周炎的发病率非常高,发生重度牙周炎的风险也远高于非糖尿病患者。糖尿病口腔病变虽不属于严重的并发症,但这些病症的存在,可能影响进食、睡眠等日常生活,有时糖尿病血糖控制不好,也许和口腔炎和牙周有一定的关系。

一、糖尿病友发生口腔疾病症状

1、口干口渴,有烧灼感

如果糖尿病患者在服用胰岛素或降糖药期间依旧觉得口渴,这就说明其病情在加剧。遇有这种情况,医院查血糖,并立即开始服用降葡萄糖含量的药,同时要保证每天水的生理需要量。

2、皮肤黏膜异常

皮肤黏膜表现为,可出现淤点、淤斑、水肿。

3、牙周炎

最多见的症状是牙龈出血,时间长了,……

{!--PGC_COLUMN--}

最多见的症状是牙龈出血,时间长了,牙齿会松动。一般来说,如果不积极治疗,10年左右牙齿就会掉。研究表明,糖尿病人患重度牙周炎的风险比一般人高8.5倍,且缺失牙的风险高2倍。专家建议,糖尿病人可以1年洗牙1—2次,同时一天至少刷2次牙,每次3分钟以上,牙齿的各个面都要刷。患牙周病的糖尿病人应先把血糖控制稳定,再处理牙的问题。如果牙周病很重或难治的患者一定要查血糖。

4、口腔真菌感染

多为念珠菌感染,表现是嘴里出现白膜、红斑、口角炎。普通人此病的患病率是8%,而糖尿病人达到16%。该病又叫鹅口疮。糖尿病患者、老年人、婴儿或身体虚弱者容易感染。临床表现为口腔内颊、舌、上腭等部位出现乳白色或灰白色的伪膜,其周围有较窄的红晕,界限清楚。除去伪膜,下面为红色的糜烂面,有疼痛及口腔炎症状。

5、糜烂性扁平苔藓

这个病是仅次于复发性口腔溃疡的口腔黏膜病,表现为口腔黏膜网状白纹、发红,有的病人有黏膜糜烂,因此引发疼痛。此病不会像复发性口腔溃疡能自愈,往往持续时间长。由于口腔内长期存在创面,有癌变的可能。

6、颌面部软组织感染

糖尿病患者代谢障碍,免疫功能降低,容易诱发颌面皮肤毛囊与皮脂腺感染,出现颌面部疖痈,尤其是发生在鼻周围、上下唇“三角区”的疖痈,容易引起全身并发症。主要是细菌感染,导致局部蜂窝组织炎,表现为红、肿、热、痛,全身则有发烧。

现在知道这些症状了,那么出现问题,一定要及时预防哟

二、糖尿病牙周炎发生因素

首先,很多人认为牙周炎就是牙齿周围发生了炎症,但口腔本身就是一个有菌的环境,牙周炎的发生其实是细菌和宿主之间的一种平衡被打破了导致的,能打破这种平衡的有两种因素:

其一,细菌量过多,就是刷牙和清理牙齿的姿势不对,导致口腔中细菌量比正常多得多,打破了平衡,形成了炎症;

其二,是细菌量虽然没有增大,但是我们的机体因为某些原因免疫力下降了,同样也会导致牙周炎的发生。

如果得了糖尿病,又不清楚清洁口腔,牙周炎在嘴里就像走在康庄大道。糖尿病是牙周疾病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影响因素,但它们两个之间是互相促进的关系。糖尿病造成的免疫力下降对炎症会有放大的效果,同时牙周炎作为慢性炎症对糖尿病的代谢控制也具有负面影响。炎症产物还会随着牙周的血管进入全身的血液循环,会降低胰岛素的敏感性,即发生了胰岛素抵抗,影响糖尿病患者血糖的控制,进一步加重糖尿病的病情。所以在控制血糖的情况下一定要定期到牙科门诊检查维护口腔健康。

三、得糖牙周炎,要选择好治疗时间

牙周治疗推荐安排在上午早饭后和服降糖药后,治疗时间应尽量短,控制在2小时以内,避免干扰患者的正常饮食,动作尽量轻柔。另外,尽量避免在患者更换降糖药物治疗方案时进行牙周治疗。

四、糖尿病治疗牙周炎,血糖先要控制好

对于伴牙周炎的糖尿病患者,应强调日常口腔护理和基础治疗。

在未确诊或血糖未得到良好控制之前,不要进行更进一步治疗。必要时可选择性使用药物治疗。若必须手术,应空腹血糖7.0mmol/L,糖化血红蛋白(HbA1c)<7.5%。若达不到此标准,应预防性用抗生素。

五、糖尿病牙周炎好了,血糖也就好控制

牙周炎和糖尿病是一个双向的关系,糖尿病会加重牙周病的严重程度,同样,牙周疾病也能够影响血糖的控制。研究发现,血糖升高与胰岛素抵抗密切相关,胰岛素抵抗又和炎症相关,牙周炎患者的炎症源于口腔中的细菌产生,经过血液循环对胰岛产生作用,出现胰岛素抵抗,倘若患者能控制炎症,胰岛素抵抗就会降低,有利于血糖的控制。

牙周疾病最早期症状是刷牙出血,很多人都出现过这种情况,但对刷牙出血存在误区,把出现的原因归结于维生素C的缺乏或者上火等,刷牙出血是牙周疾病最早期的警示信号,应该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随着病情发展会出现反复的牙龈肿胀、溢脓,不要等牙齿松动或者脱落后再去就诊治疗。

六、糖尿病牙周炎及并发症预防保健应突出“六个点”

①“多学点儿”,多学点有关糖尿病的基本知识和防治方法,有助于配合医生的治疗;

②“少吃点儿”,适当减少热量摄取,戒烟限酒,均衡饮食,低盐、低脂、高纤维、维生素充足,纠正高血脂;

③“勤动点儿”,增加体力活动,有利于避免肥胖、减轻胰岛素抵抗;

④“保暖点儿”,寒冷刺激易引发呼吸道等感染及脑溢血、心肌梗塞等严重并发症,故应注意防寒保暖;

⑤“放松点儿”,保持平常心,劳逸结合;

⑥“常查点儿”包括自查、医院检查,主要进行眼底、心脏、肾脏及神经系统、足部检查,争取早发现、早治疗。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amoyongshi.net/lcjc/89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