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溢性脱发,又称男性型秃发、雄性激素性秃发、弥散性秃发,又称“富贵头”,是青春期后头额、颞、顶部进展缓慢的秃发,男女两性均可发生,但以男性患者更为常见。临床本病患者往往伴有头部皮脂溢出较多、头皮屑多、毛发干枯、瘙痒等症状。本病有碍容貌,随着人民生活平的提高,对本病的治疗日益受到重视。
本病发病机制复杂,现代医学对此尚未完全阐明,目前认为本病是一种雄激素依赖的常染色体遗传性秃发,雄激素(睾酮、特别是游离活性睾酮)、毛囊单位的雄激素受体、酶的活性、遗传易感性的秃发区头皮(靶器官)在脂溢性脱发发病中起着重要的本病属于中医学“发蛀脱发”、“蛀发癣”等范畴。
病因病机
一、中医
本病临床病因早期以血热风燥、脾胃湿热较为多见,而后期以肝肾不足为主要病因者较为少见。
1、血热风燥平素血热之体,复感风邪,郁久转而化燥,进而耗血伤阴,阴血不能上潮巅顶荣养毛发,毛根干涸,故发焦脱落。
2、脾胃湿热脾主运化,为后天之本,若脾气虚弱,或过食肥甘、辛辣、酒类,以致脾胃运化失常,水湿内聚化热,致使湿热上蒸巅顶,侵蚀发根白浆,发根渐被腐蚀,引起头发黏腻而脱落。
3、肝肾不足禀赋不足,思虑过度,劳伤肝肾,而致精血日渐亏虚,毛发失去濡养而脱落。
总之,凡见干性脱屑而痒,头发稀少干焦,或枯黄者,多为血热化风化燥所致;湿性脱屑而痒重,头发黏腻或如油涂水洗者,常由湿热上蒸所为;有遗传倾向,病久多为肝肾不足。其病变在毛发,病位在脏腑,尤与肝、脾、肾三脏关系密切。
二、西医
西医对本病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了,一般认为与遗传因素、内分泌失调等有关,而精神因素、饮食因素、病菌感染等均是诱发或加重的因素。
1、遗传因素患者多有家族史,多见于同一家族的男性,故遗传是较公认的发病因素。至于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或隐性遗传,单基因还是多基因遗传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2、内分泌失调本病一般在青春期后才开始秃发,且多见于男性,这无疑与青春期后体内雄激素的水平升高有关。正常生理状态下,雄性激素对头发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青春期去睾男性不发生本病,但如给以雄性激素后则可发生本病。一些男性秃发患者脱氢表雄酮明显增高,并认为由于其增加通过抑制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G-6-PD)活性,过早终止毛囊生长期而引起秃发。新近发现睾酮在5α-还原酶作用下转变为活性更高的二氢睾酮,并与细胞内雄性激素受体结合,进入细胞核产生一系列的生物学效应,而在秃发区这种酶的活性比其他非秃发区高,这就解释了临床为什么同一个患者,秃发总是发生在额颞顶部,而不累及枕后和耳上方。而将脂溢性脱发患者两颞侧枕后部带有浓发的头皮白体移植到头顶部秃发区获得成功,这一实验更证实了脂溢性脱发患者秃发区头皮是雄激素特定作用的靶器官的推断。
3、皮脂分泌增多皮脂溢出与脂溢性脱发的因果关系尚未完全明了,有学者认为皮脂分泌增多,一来皮脂积聚过量,可机械压迫毛发根部从而造成脱发;二来皮脂分泌过多使毛囊口角化过度,使毛囊口栓塞从而影响毛囊营养,毛囊渐萎缩、毁坏而造成脱发;另外,皮脂分解物如油酸、亚油酸、角鲨烯等物质过量,也会影响毛发生长。相反的解释是皮脂分泌过多是脂溢性脱发的一个主要症状,部分患者并不伴有皮脂分泌增多或相反伴有皮脂分泌减少而头发干枯。
4、病菌感染许多观察证实,在绝大多数脂溢性皮炎头皮损害中,可查到亲脂性、多形态的卵圆形糠秕孢子菌,这种菌能产生将血清甘油三酯分裂为刺激性脂肪酶的酯酶,可影响表皮的再生,并致发炎而产生头屑以脂溢性皮炎而伴有脱发。另外,其他细菌感染如葡萄球菌、链球菌及痤疮棒状杆菌感染也可诱发本病。
5、精神因素脂溢性脱发多见于文化程度高及从事脑力劳动及夜间工作、活动者。这些人常睡眠少,精神压力大,中枢神经系统长期处于紧张状态,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皮肤血管神经功能失调,使头皮营养障碍易致秃发。有研究表明,脂溢性脱发患者头顶部皮下血流比正常人显著减少。
临床表现
一、症状及体征
秃发程度轻重不一,早期轻者两侧鬓角处脱发。前额发际处也可伴有某些程度的脱落。随着上述部位秃发的逐渐加重,头顶部头发也逐渐减少。以后在这两秃发区融合成片,呈马蹄形外观,仅枕部及两侧颞部仍保留剩余的发缘。患者头发油腻或干燥枯槁,多有大量头皮鳞屑,呈灰白色细小糠秕状;日久,头发渐稀少变细,新生发越来越细软无光泽。秃发区皮肤光滑,可见少许毳毛,自觉症状缺乏或仅有微痒。病程大多缓慢。女子少见,程度也较轻,一般为弥漫性头发稀落,特别是头顶部,而两侧鬓角处秃发少见。
二、常见并发症
脂溢性脱发常见的并发症主要有脂溢性皮炎、痤疮。
实验室和其他辅助检查
尚无统一的公认的实验室及其他辅助检查手段。现较常用的有
一、机体内分泌功能检测
毛发的生长受内分泌直接或间接控制调节,如脑下垂体、甲状腺、甲状旁腺、肾上腺、性腺等的功能在脂溢性脱发的病程中起着较重要的作用。
二,头部皮肤微循环检测
微循环灌注在毛发的生长和再生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头皮毛囊位于皮下组织上部,其下1/3由丰富的血管丛包绕,毛发的生长和再生依赖于对毛囊的足够营养供血。研究表明,脂溢性脱发皮损区的血流量明显减少,但它与脂溢性脱发本身的因果关系尚未完全明了。
三、头发微量元素检测
头发是人体终末排泄器官,其微量元素含量的变化直接反映人体代谢的状况,研究表明,Cu、Zn等微量元素能调节机体内分泌功能,从而影响脂脱的病程。
四、组织病理切片及头皮性激素及其受体活性水平、酶的活性检测
组织病理最早期可察觉的变化是秃发区毛囊生长期缩短,休止期毛囊的百分比增多。毛囊结缔组织性毛根鞘的下部出现变性,血管周围出现嗜碱性变化。毛囊逐渐萎缩留下一束硬化的玻璃样结缔组织。表皮菲薄,表皮突变平,表皮下毛细血管丛几乎消失。真皮中含硫的黏多糖沉积增多。毳毛毛囊的酶的活性一般正常。
头皮性激素及其受体活性水平、酶的活性水平检测实际上是机体内分泌功能在病变部位的一种反映。有研究表明,脂脱病人皮损部游离活性睾酮、5α-还原酶、3α-羟基类固醇脱氢酶等的水平升高。
诊断要点
一、患者以20~30岁的青壮年男性居多,女性也可发生,但较为少见。
二、在皮脂溢出的基础上发生秃发。
三、秃发常从前额两侧开始,渐向头顶部延伸,头发渐变得稀少纤细,柔软无力,失去光泽。前发线从两侧后退,形成俗称的“高额”。也有部分患者从头顶开始秃发。本病常发生于头部,胡须及其他毛发不受侵犯。
四、脱发区头皮光亮如镜,或呈一片均匀、稀疏、细软的头发。常伴脱屑,除微痒外,无其他自觉症状。
五、病程缓慢,进度、范围、程度常因人而异,时好时坏,可持续多年不变,亦可短短数年达到老年脱发程度,多为永久性脱发。
六、患者往往有家族史。
鉴别诊断
本病临床主要与各种原因引起的后天弥漫性脱发相鉴别,如产后脱发、药物性脱发、内分泌性脱发、症状性脱发、老年脱发等。
一、产后脱发
约95%的女性在产后或停服避孕药后出现休止期脱发,表现为产后患者发现在枕头、衣服上脱落的头发增加。轻拉发容易使毛干从毛囊脱离。镜检脱落毛干的近端,发现有休止期毛球(棒状发)。原因在于妊娠晚期雌性激素等增多,产后影响毛发生长周期各阶段的过渡,在分娩后4—20周,大量毛发同步地进入休止期而脱落。
二、药物性脱发
此种脱发与药物有直接的关系,因用药种类、剂量和时间的不同,脱发的严重程度、毛根象和全身症状等有所差异,但停止应用此类药物后,发可恢复正常生长。常见有关药物包括:
抗癌或细胞毒类药物,如环磷酰胺、氨甲蝶呤和白血宁等(生长期脱发)、甲砜霉素(休止期脱发)。抗凝血类药,如肝素和类肝素(休止期脱发)。维生素A,每日剂量超过5万U,疗程在数月以上者,易致生长期脱发。抗甲状腺制剂,如硫尿嘧啶(休止期脱发)。抗精神病药,如三苯乙醇,是一种降胆固醇药,可妨碍毛发的生长发育而致脱发增加。其他如醋酸铊、左旋多巴、心得安、三甲双酮等。
三、内分泌性脱发
其他内分泌疾患,如甲状腺功能低下或亢进,甲状旁腺或垂体功能低下、性腺功能减退症、糖尿病等均可致头发无光泽,弥漫性脱发。
四、症状性脱发
又称继发性脱发或疾病性脱发,这种脱发指因患全身性疾病或局部疾病,在发病过程中或恢复过程中所引起的脱发现象,但是导致这些脱发的原因清楚,诊断明确,脱发只是疾病引起的一种症状,故称为症状性脱发。常见的症状性脱发包括:某些严重的急性传染病,如伤寒、流脑等;慢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梅毒、麻风、扁平苔藓、恶性肿瘤等。这类脱发处理原则应是积极医治原发疾病。
五、老年性脱发
是人体衰老的表现之一,类似早秃样,主要在额部和顶部,头皮可见萎缩,腋毛和阴毛也有逐渐脱落和稀少的趋向,脱发和白发往往同时存在。一般见于40~50岁以上的人。但由于遗传及个体差异,每个人发生老年性脱发的年龄不同,甚至差异很大。
治疗
脂溢性脱发病程较缓慢,恢复时间较长,要向患者作耐心的思想工作,解除思想负担。按临床不同表现进行中医辨证治疗,同时试用一些患者可以接受的疗法,如西医治疗、中西医结合疗法。先抑制毛发过多地脱落,予病人信心,再通过治疗使其慢慢长出新发。
一、辨证治疗
据不同的临床表现分别以凉血消风、健脾祛湿、补益肝肾为治法。
1、血热风燥
症候特点:头发干枯,略有焦黄,均匀而稀疏脱落;搔之有白屑叠叠飞起,落之又生,自觉头部烘热,头皮瘙痒;口干咽燥,溲黄。舌质红,苔微黄或微干,脉数。
治法:凉血清热,祛风润燥。
代表方剂:凉血消风散加减。
常用药物:凉血清热选生地黄、丹参、丹皮,祛风选荆芥、防风、刺蒺藜、蝉蜕、苦参。
基本处方:生地黄12g,杭菊花12g,当归12g,荆芥6g,防风9g,刺蒺藜12g,蝉蜕6g,白鲜皮12g,苦参6g,甘草6g。每日1剂,水煎服。
方解:方中生地黄凉血、清热润燥;杭菊、荆芥、防风清热祛风;蝉蜕、刺蒺藜祛风止痒;苦参清热燥湿;当归养血活血;白鲜皮凉血清热;甘草清热润燥,调和诸药。
加减法:血分热甚,五心烦热,舌红或绛者,加赤芍15g、牡丹皮15g、紫草12g以清热凉血;风热偏盛而身热、口渴、头皮潮红者加金银花20g、连翘12g以疏风清热解毒。头发焦黄干枯者加桑椹子15g、菟丝子15g、何首乌15g以补益肝肾,养血润发。
2、湿热熏蒸
症候特点:患者平素恣食月巴甘厚味居多,头发稀疏脱落,伴头皮光亮潮红,头屑较明显或头发瘙痒,口干口苦,烦躁易怒,胃纳差。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滑。
治法:健脾祛湿,清热护发。
代表方剂:萆薛渗湿汤加减。
常用药物:健脾祛湿选茯苓、泽泻、萆薛、蒲公英,清热利湿选蒲公英、茵陈蒿、薏苡仁等。
基本处方:炒白术12g,茯苓12g,泽泻10g,白鲜皮12g,萆薜12g,赤石脂10g,生山楂12g,生地黄12g,蒲公英20g,茵陈蒿15g,甘草6g,炒薏苡仁15g。每日1剂,水煎服。
加减法:头发中潮湿或油多者加赤茯苓15g、麦芽15g、布渣叶15g以除湿祛脂;头汗多者加五味子12g、桑叶15g以疏风清热,收敛止汗。
3、肝肾不足
症候特点:脱发多有遗传倾向,患者以体弱或脑力过度者为主,头发稀疏脱落日久,脱发处头皮光滑或遗留少数稀疏细软短发,伴眩晕失眠,记忆力差,腰膝酸软,夜尿频多。舌质淡红苔少,脉沉细;偏阴虚者,伴口苦,五心烦热,梦多,梦遗,舌质红,苔少脉细数。
治法:补益肝肾,养发生发。
代表方剂;七宝美髯丹加减。
常用药物:补益肝肾制何首乌、菟丝子、山茱萸、枸杞子、女贞子、旱莲草、黄精。
基本处方:黄芪20g,制何首乌15g,菟丝子18g,山茱萸9g,枸杞子9g,女贞子18g,旱莲草18g,黄精12g,党参12g,白术12g,当归15g,炙甘草6g。每日1剂,水煎服。
加减法:腰膝酸软、头昏耳鸣加桑寄生15g、续断12g以补肾壮阳。若偏阴虚者治以滋补肝肾,养阴清热,方用六味地黄丸加女贞子18g、旱莲草18g,以加强养阴补肾,益发生发之功。
二、其他治疗
(一)中成药
1、养血生发胶囊 每次4粒,每日3次。具养血补肾、祛风生发功能,用于精血不足、风盛所致的脂溢性脱发。
2、何首乌片每次5片,每日3次。具补肝肾、乌须发的功能,用治肝肾不足之脱发。
3、六味地黄丸 每次6g,每日3次。具滋补肝肾功能。适用于脱发属肝肾不足者。
4、龙胆泻肝丸 每次6g,每日2~3次。具泻肝胆实火,清三焦湿热的功能,适用于肝胆实热所致者。
5、健脾丸每次6g,每日3次。具健脾祛湿的功能。对脾弱湿盛患者效果较好。
6、祛脂生发丸每次1丸,每日2次。对脾胃湿热者适宜。
7、祛风换肌丸每次6g,每日3次。具祛风燥湿功能,用于风湿过盛于上者。
8、二至丸每次6g,每日2次。具补肝肾,乌须发的功用。用于肝肾不足所致者。
9、灵丹片每次4片,每日3次。对各型脱发都有阻止脱发和毛发再生的良好作用,一般服药1个月即能控制脱发。
10、脂溢性生发片每日3次,每次6片。具有祛脂止痒,促进毛发生长作用,用于本病皮脂溢出过多者效果较好。
11、扶桑片每日2~3次,每次6g。具有乌鬓发,驻容颜的功能,用于风盛湿阻所致者。
(二)针灸
1、体针疗法
主穴:百会、四神聪、头维(双)、生发穴(风池与风府连线中点,双)、翳风。
手法:根据病人体质强弱而采用补或泻手法。每次留针20分钟,或加用适量电流刺激,每日1次或隔日针1次。10次为1疗程。
2、耳针疗法
取穴:肺、肾、交感,针刺隔日1次,亦可采用压豆法。
3、头三针疗法
取两个固定穴:①防老(百会穴后1寸),②健脑穴(风池穴下5分);一个机动穴:上星穴(油脂分泌多者取之),头皮瘙痒者加大椎穴。
手法:防老穴针刺斜向前方,穿皮针刺,针柄的头部与患者头皮平,进针1分,在皮里肉外,每日或隔日针1次,每次留针15~30分钟,10次为1疗程。
4、梅花针疗法头部脱发区,皮肤消毒后,可用梅花针轻轻叩打,以不出血为度,每日或隔日1次。
功效:使全身经络通畅,气血条达,瘀阻消散,气血津液得到滋养,使头发恢复其固有功能。
(三)穴位注射疗法
1、取足三里、曲池穴,用复方丹参注射液2—4ml穴位注射,3日1次,10次为1疗程,适用于实证。
2、取足三里、三阴交穴,用复方人参注射液2—4ml穴位注射,3日1次,10次为1疗程,适用于虚证。
(四)头皮叩击疗法
以督脉为中线,两耳尖为基线,在二线中间各画一线,即将头顶部左、右等分4个条形区,分别命名为督脉线、左线、右线、左基线、右基线,循上经线叩击,每日3次,15日为一疗程,对轻、中型者疗效显著。
(五)外治法
1、中草药外洗方
(1)根据头发的焦枯与油腻酌情选用外洗方。湿热偏重,头发油腻选透骨草方(透骨草、侧柏叶各20g,皂角刺60g,白矾10g)水煎外洗,或脂溢洗方(苍耳子、王不留行各30g、苦参15g、白矾9g)水煎外洗;风燥偏胜,头发干枯,选桑白皮洗方(桑白皮30g、五倍子15g、青葙子60g)水煎外洗。
(2)脂溢性皮炎外洗方:野菊花20g,白芷15g、薄荷(后下)15g。煎水外洗,每3-5日1次。
(3)苍耳子、王不留行各30g,苦参15g,明矾9g,水煎外洗,隔3天洗1次,有止痒、去屑之效。
(4)猪胆1个,将苦胆汁倒人半面盆温水中,搅拌后洗头或洗患处。把油脂状鳞屑清洗干净,再用清水冲洗干净,每日1次。
2、外搽方
(1)皮脂擦剂:硫磺l0g,枯矾、轻粉各2g,10%大黄水ml混匀,外擦头皮,每日2次。
(2)脱发再生剂:鲜侧柏叶40g,何首乌、白鲜皮、毛姜各10g,加人75%酒精ml,浸泡2周,过滤,外擦患处。
(3)鬓发生长方:先将等份的桑叶与麻叶粉碎后按30%的比例加75%酒精浸泡1周后过滤药液分装备用,每日2次涂于局部,并按揉3分钟。
(4)生姜皮、人参各50g,共研细末,用生姜蘸药末搽发落处。
(5)生发酊:川花椒、侧柏叶、老生姜、红花各20g,75%酒精适量,浸泡诸药20天,外擦脱发区,每日1-2次。
(6)生发酒:斑蝥2个,百部20g,以75%酒精ml浸泡,经7昼夜过滤去渣。局部外用,每日2次。
(7)香菊酒:零陵香、香白芷各20g,野菊花15g,甘松、防风各10g,60%酒精ml,浸泡3日,滤净。外擦头皮,每日2次。
(8)蜈蚣油:外涂,每日1~2次。适于病程较长,脱发较重,头顶头发稀少或原有早老性脱发者。
(六)脱发综合疗法
1.梅花针合TDP神灯(高效电磁波治疗仪)照射疗法先用75%酒精在秃发区常规消毒,再用梅花针轻巧而均匀地叩刺皮损区及百会穴、风池穴。根据秃发区局部的皮肤变化情况,灵活选择弹刺手法,每区3~5分钟。继以神灯(高效电滋波治疗仪)预热后,照射患部,距离20~30cm或以患者自我感觉舒适为宜,每次15—20分钟。每周2次。
2.足三里穴位注射法患者坐位,取双侧足三里穴,用6号针头抽取丹参注射液(虚证选用人参注射液)2ml,局部皮肤常规消毒后,用无痛快速针法将针刺人皮下组织,然后缓慢推进或上下提插,探得酸胀等“得气”感应后,回抽无血,即可将药物缓慢推人lml,然后更换针头,将剩余药物依上法注射另一足三里穴,间隔2~3天1次。
(七)医院制剂
1.祛脂生发酊仙鹤草20g,藿香15g,侧柏叶20g,苦参15g,啥粟兰20g,花椒8g,白鲜皮15g等,加入75%酒精1ml浸泡1周取滤液,装瓶密封备用。适用于皮脂溢出明显者。每日2~3次,外涂患处。
2.止痒生发酊鱼腥草20g,白芷20g,冰片1g,大风子20g,甘草10g,薄荷20g,白鲜皮15g等,加入75%酒精1ml,制备同上。适用于以瘙痒为主者,用法同上。
3.乌发生发酊西洋参20g,边条参10g,田七片5g,红花10g,川芎20g,丹参15g,黄芪20g,甘草10g,花椒8g等,加入75%酒精1ml,制备用法同上。适用于以脱发为主者,能控制脱发,促进毛发生长。
4.益发B外用酊刺五加20g,黄芪15g,人参叶15g,侧柏叶15g,川芎10g,丹参20g,花椒10g,冰片2g等,加入75%酒精1ml,制备用法同上。功效:滋补肝肾、益气活血、开窍益发、除湿祛风,外用治疗各型脂溢性脱发。茶籽、徐长卿、侧柏叶、白芷、薄荷等组成。
5.脂溢性洗液B外洗,每次约10~20ml,每1~2日1次。功能:祛风止痒、燥湿除湿、养发固发。适用于本病以瘙痒、头屑多为症候特点者。
6.脂溢性洗液S硫磺、大黄等。外洗,每次10~20ml,每1~2日1次。功能:祛风止痒、燥湿除湿、养发固发。适用于本病以油腻、瘙痒为症候特点者。
7.颠倒散由大黄、硫磺等分,分别研细末混合而成。取10~20g加入适量洗发精混合后洗头,停留约3分钟后用清水冲洗干净。适用于头皮作痒,头屑多,或皮脂溢出明显者。
三、西医治疗
本病发病机制复杂,现代医学对此尚未完全阐明,目前认为本病是一种雄激素依赖的常染色体遗传性秃发,雄激素(睾酮、特别是游离活性睾酮)、毛囊单位的雄激素受体、酶的活性、遗传易感性的秃发区头皮(靶器官)在脂溢性脱发病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5α-还原酶、3α-羟基类固醇脱氢酶等酶的作用下,雄激素与毛囊单位的雄激素受体相结合,使活性较低的睾酮转换为活性较高的二氢睾酮,进人细胞核产生一系列生物效应,使细胞内环磷酸腺苷降低,毛发生长期缩短或毛囊微小化,从而产生脱发症状。临床治疗方法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全身疗法
1、抗雄性激素治疗雄激素在局部组织代谢的异常是脂溢性脱发的一个重要环节,但近20年来的临床表明,所用抗雄性激素治疗大多数只能减少毛发脱落,新生作用不明显,不能从根本解决防治问题。目前临床治疗途径主要是寻找安全有效的物质以阻止雄激素在靶器官表达活性。如雄激素受体竞争抑制剂,通过与受体结合阻止二氢睾酮进入细胞内发挥作用。
(1)雄激素受体竞争抑制剂,如环丙氯地孕酮、安体舒通、甲氰咪胍等。以环丙氯地孕酮作用最强,与雌激素合用还能抑制促黄体生成素和促皮质激素分泌。
(2)抑制5α-还原酶,5α-还原酶抑制剂原是作为前列腺肥大治疗药物而开发,其主要结构类别有非那雄胺(finasteride)等。finasteride能阻断Ⅱ型5α-还原酶可减少头皮部60%的双氧睾酮,由此缩小毛囊而使脱发过程逆转。在为期1年的两项多中心、安慰剂对照临床试验共涉及例18~41岁轻到中度男性患者,口服finasteride每次lmg组中有48%的患者获得头发再生长,86%停止脱发;而安慰剂对照组则分别为7%和42%。finasteridelmg片剂的商品名已被定为保法止,适用于41岁以下的男性效果好,对早期轻到中型(即Hamilton的分级Ⅱ到V级)。
具体用法为:
环丙氯地孕酮,mg/片,在月经周期的第5~14天服用l00mg。
安体舒通,20mg/片,每次20mg,每日3次,口服,连续治疗1~6个月。主要用于肾上腺雄性激素增高的妇女患者。
甲氰咪胍,开始量为每次mg,每日3次,连服10天后改为每次mg,每日3次,连服4周后改为每次mg,每日3次,3个月为1疗程。副作用是恶心,食欲不振,头痛,疲劳感等。
复方18甲基诺酮片,开始量每次1片,每日2次,连服2周后改为每次1片,每日1次,连服4周后改为隔日1次,每次l片,3个月为1疗程。副作用为男性引起乳房胀满、硬结、性勃起无力、性欲减退等。女性则疗效不显著。
保法止,用法是每次lmg,每日1次。必须坚持日服1次,至少服用3个月才能显示疗效,并需无限期地服用,否则长出的头发在停药12个月内就会脱落(陈祥生摘,芬甾酮治疗男性雄激素原性脱发,国外医学-皮肤性病学分册,(6):)。副作用方面,主要有性欲降低,阴茎勃起受阻,精液分泌减少,乳房增大,发生的几率均在2%以下且在停止治疗后,副作用可逆转,继续治疗的病人有58%副作用也会消失。制造商还警告孕妇或可能怀孕的妇女不要服用finasteride或接触其碎裂药片,因该活性成分可能被带进口中或通过皮肤吸收,可能会导致下一代男性器官不正常,即尿道下裂。儿童及原有性功能障碍者,肝功能严重障碍者也禁用。
2、生物反应修饰因子近10年来发现不少物质作用的共同特点是促进细胞分裂、分化、扩张血管、松弛平滑肌,有免疫调节作用,并能调节多种生物活性的物质,如cAMP、表皮生长因子等。其促进毛发生长机制主要是影响毛囊器官基本控制机制,引起对毛囊控制过程的全新调节。这类物质包括:敏乐啶、二氮嗪、环孢素A、维甲酸等,临床使用2%敏乐啶丙二醇酒精溶液,局部每日外用2次,至少6~8个月才能评价疗效,25%左右的患者能达到美容上的效果,由于易感基因的终身效应,有人建议长期维持治疗。其他几种生物反应修饰因子亦试用于临床,但大多存在副作用较大、疗程长、疗效欠理想的缺点。目前多用于局部治疗。
3、其他
(1)发维佳片:其主要成分为L—胱氨酸、右旋泛酸钙、维生素B及酵母片等,每次4片,每日3次,3个月为1疗程。
(2)十五烷酸甘油酯(PDg):PDg能使能量产生被抑制的毛囊获得能量供应,从而发挥生发效果。
(二)局部疗法
1、2%~4%黄体酮酊,每日2次,涂患部,需治疗半年左右。
2、l%敏乐啶霜或溶液,每日2次涂于患部。
3、1%~2%环孢素A溶液,每日2次涂患部,需4~6个月。
4、0.%维甲酸酒精溶液,涂患部,每日2次,连用4个月。
5、0.05%己二烯雌酚酊,每日2次,持续6~12个月,对部分病人有疗效。该药酊剂对女性病人可致月经周期紊乱,提示被明显吸收。
6、氟参香二甲基亚砜液内含氟美松50mg,丹参、降香各20g,二甲基亚砜70ml。每日2次,外擦。
7、生发透剂内含地塞米松0.5g,中药复方丹参液ml,辣椒酊50ml,二甲基亚砜ml,95%乙醇加至0ml。每日2次,外擦。
8、生发4号丹参、苍术各g,地塞米松lg,阿托晶2.5g,甲地孕酮0.6g,氮酮5g,60%酒精0ml,外用。丹参、苍术、阿托晶活血化瘀;地塞米松、甲基孕酮既可促进毛发生长,又能产生抗雄激素的作用;氮酮为皮肤透剂,加强药物吸收;酒精可刺激局部皮肤,有祛脂止痒作用。
9、硫化硒洗剂主要成分为硫化硒、十二烷基硫酸钠、硼砂、硬脂酸等,配成2.5%硫化硒洗剂,洗头后涂以此药,轻揉出泡沫,并停留在头上3分钟,然后用温水冲洗干净。每周洗头2次,每次15ml。本品可降低皮脂中脂肪酸含量,还可杀真菌、寄生虫及抑制细菌。国内产品名为“希尔生”
10、2%酮康唑洗剂(采乐)具体用法:将头发润湿。取5ml洗剂涂在头发尤其发根上,揉搓、按摩并保留3~5分钟后,用清水冲洗干净。每周洗2次,症状减轻后,可减少洗发次数。也可与其他适合的非药物香波交替使用。
(三)手术治疗
1、微移植术(单根毛发移植术)主要用于前发际线的修饰,以克服斑片移植术后毛发呈丛状生长的情况。
2、头皮减少术最大限度地切除秃发区皮肤,尽量松解有发区头皮,达到重新缝合,获得满意效果。
3、Jurl皮辫主要修整前发际线,使前发际线显得自然。
4、头皮扩张术适用于广泛性秃发,效果满意,无明显副作用。
(四)局部注射疗法
1、阿托品局部皮下点状注射法用5号针头抽取0.5mg阿托品,在脂溢性脱发处及脱发边缘皮下点状注射(注射点间距0.5一1.0cra),每点注射阿托晶0.1~0.2ml,每隔3天注射1次,每次的注射点应避免重复。
2、ATP穴位注射法取头维、百会、风池等穴,用5号针快速刺人穴位,病人有酸麻胀感时每穴注入5~10mgATP,隔日1次,10次为l疗程。
四、名医、专家经验方
1、溢脂洗方治脂脱(朱仁康)
组成:苍耳子、王不留行各30g,苦参15g,明矾9g,水煎外洗,隔3日洗1次,有止痒、涤屑之效。(医院编.朱仁康临床经验集.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青春洗头粉(毛如宝)
组成:硫磺、生大黄、苦参各等分,共研极细末备用。临用时,先以温水洗头,再将此药粉9g用水调成糊状洗头,待5~10分钟后,再以香皂或硫磺洗净头发,隔日1次,有止痒活血之效。(毛如宝.青春洗头粉治疗脂溢皮炎.上海中医药杂志,,(5):21)
3、祛湿健发汤(赵炳南)
组成:炒白术15g,泽泻10g,猪苓15g,革薜15g,车前子10g,川芎10g,赤石脂l2g,首乌藤15g。
主治:湿热型脂脱,证见头皮油腻,如涂膏脂,或头皮多屑,有明显瘙痒。(秦汉琨.脱发证治.中医杂志,,(1g):10)
4、生发汤治疗脱发(王俊康)
组成:生地黄、熟地黄、当归各15g,枸杞子、何首乌(炙)、桑椹子、白鲜皮、苦参、路路通、板蓝根、桂枝尖各10g,生黄芪30g,水煎服,1日2次。
主治:脱发。
加减法:脾虚湿困者加茯苓10g;肾亏者加山茱萸、怀山药、牡丹皮各10g;肝肾阴虚者加女贞子、旱莲草、刺蒺藜各10g;阴阳俱虚者加金匮肾气丸;心脾两虚者加归脾汤;气血两虚者加八珍汤;肝郁血虚者加逍遥散;血热生风者加乌发丸,丹参、白芍、荆芥各10g;并结合外用药自制除脂灵(斑蝥2个,狼毒、川草乌、麻黄、百部各l0g,用75%酒精0ml浸1周备用)。(张俊庭主编.当代中医师灵验奇方真传.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5、养血润燥方(李今庸)
组成:何首乌、生地黄各20g,当归、柏子仁、蝉蜕、防风、茯苓各l0g,旱莲草15g,侧柏叶30g,水煎服,日1剂,服2次。
主治:血燥有风,证见头发脱落,头皮光亮,头屑多,瘙痒,一般无全身症状。(李今庸著.李今庸临床经验辑要.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五、单方验方
1、芝麻梗、清明柳(清明节左右采的柳树嫩叶)各约l00g,煎汤洗发并按摩头皮,连续使用l~2月。
2、鬓发堕落令生长方桑叶、麻叶各g,二药粉碎后按30%的比例加75%乙醇溶液浸泡1周后过滤药液,分装备用。外搽患处并按摩3分钟左右,1日2次,连续治疗3个月。适用于干性、油性脂脱。
3、大黄10g,黄芩15g,黄连15g,水煎服,日l剂。适用于湿热蕴蒸之脂脱。
4、脂溢性皮炎外洗方野菊花20g,白芷15g,薄荷(后下)15g。煎水外洗,每3~5日1次。
5、生代赭石(研末)g,每次3g,每日服2次。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