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脚被称作“人的第二心脏”
保养至关重要
但因位于人体的最下面
显得不如其他器官“重要”
而往往被人忽视
但是,脚是人体的根基
是站立和运动的基础
人之有足
犹如草木有根、楼房有基一样
根基不牢,后患无穷
脚的健康问题
由于其发病缓慢而隐秘
很少引起大众的重视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了解一下
足部常见的疾病
让健康从脚下开始
足部常见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01高弓足
高弓足是常见的足部畸形多为神经肌肉性疾病引起的前足固定性跖屈从而使足纵弓增高有时合并后足内翻畸形偶见原因不明者可称为特发性高弓足
病因:高弓足病因非常复杂,其中约80%病例是神经肌肉性疾病,致使足弓降低的动力性因素如胫前肌或/和小腿三头肌肌力减弱,以及足跖侧内在肌挛缩,从而造成足纵弓增高。这些神经肌肉性疾病可发生在大脑锥体系,脊髓皮质束、脊髓前角细胞、周围神经和肌肉等不同水平。
常见的疾病包括脊髓皮质炎、大脑性瘫痪、脑脊髓脊膜膨出、神经管闭合不全。另一些疾病则比较少见,如脊髓纵裂、脊髓栓系综合症、Charcot-Marie-Tooth病等。
某些病例有明确的家庭史,又无神经肌肉病变的证据,可能是先天性病变,或称为特发性高弓足。
治疗:治疗原发疾病、矫正足部高弓内翻畸形、分散足底压力,康复训练是高弓足主要治疗方法。
1、当足部仍然柔软时,以手法牵伸紧张的肌腱,使用矫形足垫,平均分散足底压力,避免因压力集中在局部引起病变。
2、使用横弓垫托起横弓,矫正爪状趾;使用各种跖骨横条以减轻跖骨头的承重,缓解疼痛。
3、使用反托马斯跟矫正足内翻。
4、多做伸展小腿肌足弓肌肉,筋膜的拉伸活动。
5、选鞋时应该选择鞋底不容易被扭曲的稳定性好的鞋,但足垫应柔软。
6、严重的高弓内翻足畸形需要手术矫正。
02扁平足
扁平足又称平足症,指足弓低平或消失,患足外翻,站立、行走的时候足弓塌陷,引起足部疼痛的一种畸形。
病因和发病机理:先天性的发育异常和后天获得性是扁平足常见的原因。大部分儿童及青少年扁平足是先天性的。后天获得性扁平足常继发于创伤、关节退变、糖尿病、类风湿关节炎、神经性病变等,也可以是儿童平足的延续。儿童的扁平足,若不及时矫正,会引起足踝部,下肢骨骼的发育异常,出现严重的骨关节结构畸形,如患足的过度外翻及内旋,可造成膝关节代偿性外翻(X型腿)和髋关节代偿性外旋等,继而可能引发膝、髋、下背等部位的疼痛和关节炎。成人扁平足的足部失去吸震、缓冲、减压作用,走远路或跑步时下肢易疲劳、诱发膝关节炎、踝关节扭伤、腰背部疼痛。
治疗:扁平足的治疗分为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
保守治疗是基本的治疗方法,包括运动治疗和使用矫形器。运动治疗主要是训练足部肌肉的肌力,训练的重点是胫后肌、趾长屈肌和跗部肌肉等。
训练的方法包括:
1、坐位时的足内翻活动、踝关节的跖屈和背伸。
2、足趾屈伸、足趾分开并拢、足趾钳铅笔、玻璃珠、布块或小棍等物。
3、站位时提踵、足尖着地,在鹅卵石、沙滩或凹凸不平的路上行走、用足尖、足外侧缘步行等。
使用矫形器是矫正扁平足的常用方法,包括矫形鞋垫、矫形鞋等。
1、矫形鞋垫主要为纵弓垫和舟状骨垫,在足弓下起到承托的作用,以维持足弓的形态。适用于普通鞋,放置于鞋内,穿戴时不会引起不适感。
2、矫形鞋可选用内侧楔形足跟鞋和托马斯足跟鞋。内侧楔形足跟鞋采用足跟内侧的楔形物来使鞋子的足跟发生倾斜,这个楔形物通过使跟骨倾斜至内翻或中立位来达到垫高足内侧足跟的目的;而托马斯足跟鞋将足跟内侧的高度延伸至足弓处。
3、选鞋子时,应选用足底较柔软,足跟部稳固性高的鞋
03拇趾外翻
拇趾外翻是前足最常见的畸形,一般认为拇趾向外偏斜超过就是拇趾外翻。
病因和发病机理:通常认为异常的距骨旋前是拇外翻的主要原因。长期穿鞋头过窄的鞋或鞋跟过高的鞋,导致局部负重增加,第一排足趾骨组合异常内收,出现距骨的异常旋前。其他易感因素包括遗传因素、肌力不平衡、韧带松弛、退行性疾病等。
治疗:足部辅具、矫形鞋垫和适合的鞋是预防和治疗拇趾外翻的主要方法。
1、早期选用硅胶拇外翻分趾垫,横弓垫撑起横弓,以增加行走功能与重塑足部结构。
2、使用前足内侧契状垫减低前足外翻、使用矫正鞋垫将足弓撑起并避免后足外翻,也可用适当的楔形支具来控制距下关节旋前。
3、拇趾不能动则用带洞或无洞的跖骨圆头鞋垫处理,必要时同时用纵弓支撑。
4、发现早且拇趾能动,则可用拇外翻夜用动态矫形器来维持关节的活动性。
5、适合的鞋很重要,可改良现有的鞋,将鞋的前面部分扩开,在内侧跖趾关节突起部分开孔,加软垫。用于拇外翻的鞋前部应特别的宽和深,以适应任何前足的畸形。鞋底要有足够的刚性和坚硬,以支撑外翻足鞋垫,同时鞋后跟的后帮要合适坚固,鞋系带要牢固,以防止足后跟后移和足不向前滑动。
04足底筋膜炎
足底筋膜炎是足底筋膜过度的牵拉所致的无菌性炎症。足底的筋膜发自跟骨足底面的中间结节,向远处与每个跖趾关节的足底面、屈肌腱鞘、近端趾骨的基底连接在一起。在正常的步行周期,筋膜吸收了从足跟着地到全足着地的负重力量。足旋转时提供从足跟离地到脚尖离地的韧性和稳定。脚尖离地时,跖趾关节处于伸展位,类似于卷扬机机制,足底的筋膜紧张,稳定和提高足弓。
病因和发病机理:足底筋膜炎的发生与多方面的因素有关,例如年龄、体重、骨刺、运动量、肌肉骨骼适应和生物力学畸形。从生物力学方面来看,经受足底筋膜炎痛苦的患者通常有至少一种类型的畸形,例如扁平内翻足、高弓足、前足外翻和足跟肌腱过短等。
治疗:足底筋膜炎的治疗方法包括使用矫形鞋垫和足部矫形器、物理治疗、非甾体抗炎药(NSAID)和控制体重等。
1、有扁平足的患者使用具有后足和纵弓支持作用的足垫,以有效地支撑足弓,减轻足底筋膜的紧张,降低过度的内翻。
2、有高足弓的患者可使用足跟垫来减轻缓冲力,增加吸震。
3、选择具有吸震和缓冲力的鞋子,可以适当提高足跟高度,避免足跟过低的鞋。
4、在晚上给患者配戴夜用背伸矫形器,将患者的踝置于5°背伸伸展位,从而抵抗跟腱和足底筋膜的挛缩。
5、症状严重患者,可服用非甾体抗炎药,足部超短波、低中频电疗、冲击波治疗。
6、进行足部的运动训练,如站弓箭步拉紧后侧小腿的肌肉,每次持续10~15秒,踮脚尖站在阶梯边缘,用毛巾套住脚的前掌部,膝盖伸直作拉筋运动,用足趾抓地上毛巾等。
05跖痛症
又称为前足痛,是跖趾关节部位的疼痛。是一个或多个跖趾关节的慢性劳损性炎症。通常发生在第2~4的跖骨头或第一个跖骨头,尤其好发于第二、三跖骨头及掌趾关节,常合并厚茧。
病因和发病机理:跖痛症是一种常见的足部问题,可能与足部的不正常结构和不正常的跖趾活动有关,如第二趾过长、鎚状趾、横弓塌陷、脚趾过度背屈。常见因素包括不适当的鞋,如足跟太高的鞋、前足窄的鞋。反复长时间慢跑或跳舞,前足压力过大,活动幅度过大。年龄大,足底脂肪垫变薄或退化等容易诱发跖痛症。
治疗:成功的治疗依赖于识别原因和消除有害影响。
治疗上包括:
1、制动休息。
2、使用跖骨横条或横弓垫,前足硅凝胶减压垫或在相对位置加孔道,使压力远离跖骨头而分布至跖骨干上。这样也能使横弓得到休息,从而恢复这一部分的功能。
3、避免高跟、前足窄的鞋,选择软底鞋和低足跟鞋。
1.如何更科学地跑步?2.科学健身八大法则3.疫情严峻,免疫力最重要,医学运动处方告诉你如何提高4.“气溶胶传播”可怕吗?发热的机制是什么?如何运动防疫更有效?5.新冠病毒肺炎传播方式有变吗?图文来源于网络,仅用于科普宣传,不具有任何商业用途,如若侵权,请联系删除~
▼更多精彩推荐,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