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旦的时候我写过一篇《:依旧是等待》,观点是年将是资产价格波动微小,对交易者而言沉闷乏味的一年。可十几天后出现了新冠肺炎疫情,结果今年不仅不沉闷,而且几乎天天都在见证历史。
所以现在我要对之前的观点做些调整。本文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从经济的角度谈疫情影响的两个阶段;第二部分说说对几个重要投资品的看法,包括石油、股市和房地产。1.疫情对经济影响的两个阶段1.1疫情影响的第一阶段从春节一直到整个2月份,这是疫情的第一阶段。这个阶段国内疫情严重,国外基本没事。这个阶段有三个方面的内容值得一说。1.1.1智囊团和高层对疫情对经济影响的判断1月底2月初,国内的研究者对经济受影响的看法有些争论。第一种观点认为疫情对经济的影响是短期的,作用方式和程度跟“非典”差不多,或者只是稍微强些,疫情过后经济会出现V型复苏。对全年GDP的影响可能就是一个点,不超过两个点,后期政策加力的情况下,全年GDP增速保持在5%以上没有问题。第二种观点观点认为,类似“非典”的冲击当然是无可避免的,但是由于我们现在的宏观环境比非典时的环境差了不少,影响会远超非典,并产生长期影响。全年GDP增速可能会跌到4%以下。这两种观点的分析套路其实基本都是一样的:第一方面,算经济硬损失。比如当时很多分析报告里面都可以看到这样的话:本次疫情直接导致餐饮住宿、文化旅游等行业遭受巨大损失。年春节假期,全国电影票房收入58.59亿元,旅游收入亿元,零售和餐饮企业实现销售额亿元;而今年春节,电影票房基本为零,旅游收入预计减少80%,零售和餐饮企业销售收入预计减少50%。仅这三个行业在春节假期的经济损失就高达近1万亿元,相当于年全年GDP的1%。第二方面,把非典的时候拿出来类比。年4个季度GDP增速分别为11.1%、9.1%、10%和10%,2季度受“非典”影响,GDP增速比前后两个季度平均增速低1.5个百分点。套搬过来就是这次“新冠”的影响主要在一季度,估计拖累一季度GDP2个点左右,二季度开始恢复正常,对全年的GDP拖累就是0.5-1个百分点。当然,持第二观点的会强调因为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这次的影响会比非典大很多。我这里总结了一下两个时期中国经济基本面的一些不同。对比内容“非典”期间新冠病毒疫情期间经济发展阶段处于工业化和城镇化快速发展期,从年到年,连续五年GDP增速超过10%处于“经济新常态”,经济增速持续9年回落,年经济增速为6.1%对外贸易年底加入WTO,处于对外贸易高速增长通道中美贸易摩擦,世界贸易框架面临巨大挑战,整体贸易环境相对恶化制造业与投资在内需和出口需求刺激下,制造业蓬勃发展;在基础设施建设和城镇化带动下,投资长期保持高速增长处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期和制造业转型升级关键期,政府投资依然强劲,但总投资增速远低于十多年前消费和服务业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32%,服务业遭受疫情冲击对经济总量的影响较小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57%,服务业遭受疫情冲击对经济总量的影响较大人口和城镇化年底城镇化率为39.09%,进入城镇化加速阶段;劳动力成本优势明显、供给充裕,人口红利不断释放年底城镇化率达到60.60%,进入城镇化中后期;出生人口数量下降,人口老龄化加剧整体负债率年中国整体负债率估计为%左右,经济运行风险相对较小年中国整体负债率估计为%左右,经济运行风险明显加大以上就是这两种观点的分析模式。其实这两种观点,都是站在疫情只在中国传播、能够在三四月份被基本控制这个基础上来说的。当时确实也很难想到后来疫情在全世界发展到如此严重的程度。两种观点的争论,起初第一种占了上风(或者说第一种被高层更多地认可了)。2月份Z书记在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部署会议上指出,“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要强化“六稳”举措,加大政策调节力度,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完成“十三五”规划”。那段时间经济方面的部门,像发改委、统计局、央行,出来说话也都会提“疫情冲击是短期的”这种说法。可见当时高层对实现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的信心依然非常坚定。1.1.2第一阶段的经济政策这个阶段国家密集出台了大量措施保持经济社会运行稳定,我这里大致做些梳理,可以看到,这些政策其实都是短期对冲政策,而不是中长期政策。因为当时政策出台时间紧,所以先出短期的,解决燃眉之急;另外既然高层判断疫情对经济的影响是短期的,那么自然也是以短期政策为主。(1)国家层面政策措施金融方面:2月2日起,央行通过多次公开市场操作,净投放货币超1万亿,补充市场流动性;同期,央行先后下调了中期借款便利利率、回购利率和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除5年期LPR下调5个基点外,其余均下调10个基点;2月7日,央行设立亿元专项再贷款,向重点医疗防控物资和生活必需品产销企业提供信贷支持,25日,央行又增加亿再贷款、再贴现额度支持中小微企业获取信贷。此外,央行等部委明确,因疫情影响无法按期偿还房贷、信用卡的个人以及符合条件的中小微企业可申请延期还款,不做违约处理。2月14日,证监会发布上市公司再融资新规,放宽了非公开发行股票融资规模限制,特别是对创业板企业取消了大量限制,该政策对资本市场形成了巨大的正面刺激。税费减负方面:人社部、医保局、国税总局和住房公积金等部门近期出台了阶段性减免企业养老、失业、医疗、工伤保险单位缴费措施。规定除湖北外各省份,从2月到6月可对中小微企业免征上述费用,从2月到4月可对大型企业减半征收;湖北省从2月到6月可对各类参保企业实行免征;6月底前,企业可申请缓缴住房公积金。国家发改委明确,2月到6月,降低除高耗能行业用户外的其他企业用户用电价格5%,实施支持性两部制电价政策,提前执行淡季天然气价格政策。初步测算以上措施可降低企业成本亿元。稳定就业方面:2月25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扩大今年硕士研究生招生和专升本规模,增加基层医疗、社会服务等岗位招募规模,加大对小微企业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支持;积极扩大农民工就业,新上一批带动就业能力强的项目,优先吸纳贫困劳动力。此前,相关部门印发通知,明确因疫情影响暂时不能返岗的农民工,企业不得对其解除劳动合同。人社部等部门出台政策支持建设线上招聘服务平台,鼓励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为受疫情影响较大的单位适当减免招聘服务费用,免费开放若干职业技能网上培训平台和课程。(2)地方层面政策措施地方层面的政策措施基本是对中央政策精神的细化落实,但也有部分地区在房地产方面制定了新举措。无锡、西安等城市出台“温和救市”措施,对于疫情期间达成的土地出让协议,房地产企业可分期、延期缴纳土地出让款;银行不得对房地产企业盲目抽贷、断贷;适当降低商品房预售许可要求等。(3)民间自发举措疫情期间,一些企业和行业实施了互助或自救性质举措。万达集团1月底宣布对全国所有万达广场的商户减免一个月租金及物业费,预计减免额度30至40亿元。四川火锅协会发起倡议,向四川援助湖北医护人员免费提供一年的火锅餐饮服务。此外,国内众多景区宣布对医护人员免费开放。这些举措既是对医护人员的真诚致谢,也是疫情过后拉动消费的办法。1.1.3这个阶段的政策困难本来年就有很多困难,又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又是完成十三五规划,外部形势也不好,结果还突然出现新冠肺炎,直接导致我们的货币财政被迫宽松,比预期还宽松。当时疫情还没有影响到海外,全球央行财政部的大放水还没有来,所以当时国内的政策空间很小。(1)货币政策空间狭小年,我国大型银行法定存款准备金率高达21%,经过连续几年降准,目前已降到12.5%,加上1%左右的超额准备金也不过13.5%,而目前欧美发达国家整体准备金率也有12%左右,日本则约20%。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理论上应比发达国家提计更高的准备金率,可见人民币降准空间已经很小。人民币存贷利率同样从年开始逐年下调,特别是年以后美联储开启2年加息通道,我国并未跟随,相反利率还有所下降。综合来看,我国利率下调空间也已经非常微小,年以前,央行调整利率一般以50个基点为单位,而1月份仅下调10个基点就是证明。(当然,3月份货币政策空间一下又打开了)(2)财政压力进一步加大年以后,我国中央政府赤字率除年略有下降外,其余年份均在增加;绝对赤字规模则每年均在增加,同期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速却逐渐降低。年由于实行了大规模减税降费,全国税收收入15.8万亿元,仅增长1%。年继续实行大规模减税降费已不可避免,同时因实体经济特别是消费等行业损失明显,全年税收形势不容乐观。年可能导致财政压力增大的另一个因素是土地出让情况。从年至年,全国土地出让收入增长了多倍,特别是年达到亿元,同比增加亿元,对缓解当年财政压力起到了重要作用。但土地出让收入并非每年都只增不减,年因全球金融危机影响,全国土地收入同比减少23.71%,年多因素导致当年土地收入同比减少21.31%。年同样是多个房地产利空因素交织的一年,如果今年土地出让收入减少,财政压力无疑更加巨大。1.2疫情影响的第二阶段三月初,疫情在海外蔓延的势头猛然加速,全球金融市场受到冲击很大。本来国内这个时候已经把疫情控制得很不错,主要工作转向复工复产、恢复经济,没想到海外还有一波更大的,这个对全球产业链和出口的影响非常大,我们复工复产的节奏也被打乱,很多外贸企业复工没多久发现海外订单取消了。而且现在还得防着金融危机,一下来了更多的麻烦。这可以成为疫情影响的第二阶段。这个阶段也有三方面可以说说。1.2.1全球金融市场波动资本市场:全球股市大幅波动,欧美日韩股市罕见地多次熔断,跌幅普遍在30%以上;3月4日,美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历史上首次跌破1%,之后更创出0.32%的历史记录。外汇市场:3月6日起,由于美元短缺,美元指数急速上升,美元对人民币中间价迅速突破7.1,并且人民币相对于欧元、英镑这些还算非常坚挺的,随着美联储采取一系列流动性释放措施,美元指数逐步回落,目前外汇市场暂时趋于稳定。大宗商品市场:由于疫情影响叠加沙特俄罗斯石油谈判失败,今年来,纽交所原油期货价格从每桶60美元以上急跌至20多美元,3月30日盘中甚至跌到19.92美元。此外,橡胶、焦煤等工业用品和铜锌铝等贵金属价格也明显下跌。1.2.2全球主要经济体的救市政策这次世界各国的救市政策都非常快、非常猛,可能确实大家都没见过股市这种跌法,很担心08年的局面重演。根据一些机构的统计,3月来,全球数十个国家的央行降息超50次,相关国家向市场承诺提供的资金总额超过10万亿美元,救市力度已超过年国际金融危机时期。以美国为例,3月3日和17日,美联储两次降息,将联邦基准利率从1.5%-1.75%大幅降至0%-0.25%,并启动亿美元量化宽松计划回购国债和抵押担保证券;3月17日,美联储开始绕过商业银行直接购买企业短期商业票据;3月23日,美联储宣布不限量按需买入美债和机构住房抵押贷款支持证券;3月28日,特朗普签署了规模达2.2万亿美元的经济刺激计划,包括对美国家庭直接现金补助、扩大失业保险、支持小企业获取贷款、保障公共卫生经费等,这也是美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经济救助计划。1.2.3高层对经济受影响程度判断的转变(1)高层态度转变前文已经说了,高层2月份的判断是“疫情对经济的冲击是短期的、总体上是可控的”,2月份出台的再贷款、再贴现、定向减税降费等措施也基本属于短期对冲手段。但3月份海外疫情严重程度确实超乎预料。所以到了3月27日,政-治-局召开会议,分析国内外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运行形势,这个会上就不再有“疫情冲击是短期的”之类的表述,而是改为“当前,国内外疫情防控和经济形势正在发生新的重大变化,境外疫情呈加速扩散蔓延态势,世界经济贸易增长受到严重冲击,我国疫情输入压力持续加大,经济发展特别是产业链恢复面临新的挑战”。可见高层的判断已经发生转变。这意味着之后经济政策也将出现相应调整。(2)全面大规模经济刺激计划即将启动3月27日的政-治-局会还有一个新提法,叫做“抓紧研究提出积极应对的一揽子宏观政策措施”,什么是“一揽子宏观政策措施”呢?会上已经明说了的有提高财政赤字率、发行特别国债、增加地方专项债额度等。货币政策方面,近期各国央行大幅降息打开了人民币政策空间,预计今年人行会多次降息降准(写稿时已经定向降准了)。此外,较大规模的消费刺激政策和一些新的基建投资计划也值得期待。棚改政策可能再次发力。年,全国棚改开工量万套,只有年的一半,今年可能会恢复到万套左右。(3)全年经济目标的问题今年的GDP增长目标定到多少,有个很有意思的事。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一年,有一个很硬的任务目标叫“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年翻一番”,以现在的数据来算,要达到这个目标,的GDP增速还是要保持在6左右。当然,统计局可以对过去的GDP数据做调整,但怎么也得有5.5吧。所以最开始大家都猜测今年的GDP目标会定到5.5-6.0%,后来国内出现疫情,一些专家出来呼吁,不用死守这个目标,保持经济稳定就可以了。但从高层的表态来看,“努力实现全年经济社会目标任务”的信心十分坚定。3月份海外疫情严重,经济影响更大了,有分析认为,高层可能对2月份强调的坚持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任务要求有所放松,允许“年比年翻一番”的目标推迟实现,将今年增长目标调至5%以下。可是3月27日的政-治-局会重申了“努力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确保实现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并且4月1号,Z书记在浙江考察时强调,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奋力实现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所以今年两会的时候究竟会吧目标定为多少,很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