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宋词元曲
想长寿,除了先天的遗传因素外,后天生活方式也功不可没。我国新闻漫画的泰斗方成老先生享年岁。老先生一生与漫画结缘70余载,创作了大量漫画和杂文。在晚年仍坚持创作,思路也非常敏捷,甚至在93岁时,每天还能够自己用电脑打字写传记。很多人问他养生之道,他写打油诗一首,配上骑自行车的自画像。忙生活一向很平常,骑车画画写文章。养生就靠一个字:忙。诗曰:“生活一向很平常,骑车书画写文章。养生就靠一个字——忙!”“有忙于写,有忙于养花、养鸟、钓鱼等等,只要是真忙,心里想的,手脚为此活动的,都是养生之道。”-01-“忙”的确是全世界众多“大师”级人物的养生诀窍,比如:著名华裔建筑师贝聿铭,设计了苏州博物馆、卢浮宫玻璃金字塔,今年10岁;著名教育家徐中玉,主编并开创《大学语文》教材和课程,今年岁;“汉语拼音之父”周有光,享年11岁;作家罗洪,被钱钟书称为“真奇才”、“真正的小说家”,享年岁;“国学大师”、著名学者季羡林,享年98岁;巴金岁,马寅初岁,钱学森98岁,……这些“大师”级人物的长寿,让无数人羡慕不已。-0-为什么长寿?一个字:忙!贝聿铭九旬高龄时,仍旧不知疲倦地工作,设计了苏州博物馆。工作对于他来说,也是一种快乐。他笑称自己是“劳碌命”,人到苏州,就每天埋头工地,有时忙碌至凌晨,呆在馆里的时间一般会超过8个小时,仔细斟酌每一个细节。徐中玉的徒弟都到了退休年龄,皆是文化界的领军人物,他自己还在忙碌工作。日程这么满,体力是否允许?面对记者的疑问,老人透露了健康秘诀:“我习惯了7点起床,散步健身,工作健脑。坚持走路,保持工作状态!”罗洪的养生法,也有一个字“忙”:每天早晨5点起床,漱洗完毕后,准时收听6时的早新闻。上午读报、看书,午饭后,小睡几十分钟,一般不超过一个小时,起床后就要构思写作。八十年来笔耕不辍,百岁时仍然思路非常清晰。季羡林,凌晨4点左右他的书房的灯就会亮起。他说:“起来好去干活呀!”算起来,九十多岁的他,每天的工作时间都会超过10小时。有“汉语拼音之父”之称的周有光,在《人民日报·海外版》撰文说:“我85岁离开办公室,回到家中一间小得不能再小的小书房中,看报、看书、写文章。”齐白石也是信奉“忙”的著名人物。他要求自己每天必须作画若干,信条是:“不让一天空闲过。”-03-忙碌,是世界上最便宜的药!强化大脑
老年人忙碌会对认知功能带来一定益处。美国得克萨斯大学一项研究表明,日程安排紧凑的老年人在记忆力、信息处理和推理能力的测试中往往表现得更好。与过于清闲的人相比,忙碌的人通常有更好的认知能力,能更迅速地处理信息,并且有更优秀的记忆力和推理能力。提高身体免疫力
当人忙碌时,身体的免疫系统也处于“总动员式”的戒备状态,使免疫力提高,从而更有效地预防疾病。缓解压力
忙碌的人不会产生孤独和抑郁感,忙碌能够帮助赶跑消极情绪。心情更好
让自己忙一点、找点事情做,有助于保持快乐。气血通畅
从中医角度说,忙碌时,人体的筋骨也能得到有效活动,使浑身气血顺畅,有利于身体健康。-04-怎样让自己忙起来?不做懒人
仔细看看就能发现,这些长寿大师们,几乎无一人睡懒觉,生活方式极其规律,该睡时睡该起时起,工作、生活安排得井井有条。每周保持3~5次运动
如慢跑、游泳、打球和健步走等,可以提高身体的活力和人体在应付忙碌工作时的适应能力。不瞎忙
大师们的这种忙,不是瞎忙,不是忙得通宵达旦不睡觉,而是一辈子忙个不停,不考虑享清福。这样的精神,才使他们神清脑健。培养一个兴趣爱好
譬如琴、棋、书法、绘画、垂钓、旅游等。对于老年人来说,一个兴趣爱好,也能让人忙起来,还是乐得忙。老年人可以根据兴趣进行学习,以便“老有所乐”,在忙碌中学习,在忙碌中休闲,在忙碌中快乐。—《END》—来源:健康时报,综合自《老人忙碌也益脑》等?图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文明互鉴灵性对话佛梵持明
塔州之光
澳大利亚塔州中国文化公园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佛教●儒教●道教
TOGETHERWEAREONE
长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