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面神经损害定位诊断:
①茎乳孔以外-面瘫。
②鼓索与镫骨肌神经节之间-面瘫+味觉丧失+唾液腺分泌障碍。
③镫骨肌与膝状神经节之间-面瘫+味觉丧失+唾液腺分泌障碍+听觉改变。
④膝状神经节-面瘫+味觉丧失+唾液腺、泪腺分泌障碍+听觉改变。
⑤脑桥与膝状神经节之间-除面瘫外,感觉与分泌功能障碍一般均较轻;如损害影响听神经时,尚可发生耳鸣、眩晕。
2.单侧Ⅲ度唇裂畸形特点:
①患侧上唇自鼻底至游离缘全层裂开。
②患侧唇高不足,人中嵴、唇峰消失,唇弓移位、不连续、唇珠不明显。③鼻尖及鼻小柱向患侧倾斜(鼻小柱根部斜向健侧)。
④患侧鼻翼外侧脚下移、鼻翼扁平、鼻孔宽大、鼻底不完整。
⑤患侧可有不同程度的牙槽突裂及牙槽突前突、错位等。
3.关节内强直:
①进行性开口困难。
②面下部发育畸形,表现为面部两侧不对称,颏部偏向患侧;患侧下颌体、下颌支短小,患侧面部丰满;双侧强直者形成特殊的小颌畸形面容。发病年龄愈小,颜面部发育畸形愈严重,严重者可致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③咬合关系紊乱,如果关节强直发病于成年人或青春发育期以后,则面部和咬合关系无明显畸形,仅有开口受限。
④髁突活动减弱或消失。
⑤X线检查有助于诊断并鉴别纤维性强直和骨性强直。CT及三维重建检查可判断黏连范围、部位及程度。
4.关节外强直:
①进行性开口困难,有因坏疽性口炎引起的口腔溃疡史、上下颌骨损伤史或放射治疗等病史。
②面下部发育畸形及咬合关系紊乱较关节内强直为轻,其原因是病理变化发生在关节外部,下颌骨的主要发育中心未收侵犯。
③口腔或颌面部瘢痕挛缩或缺损畸形。
④髁突活动减弱或消失。
⑤X线检查:在下颌骨或颧骨后前位片上,有些病例可见到上颌与下颌支之间的颌间间隙变窄,密度增高。
5.腺样囊性癌具有以下生物学特性:
①肿瘤易沿或围绕神经扩散。
②肿瘤浸润性极强。
③肿瘤易侵人血管,造成血行性转移,转移率高达40%,为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中血液循环转移率较高的肿瘤之一;转移部位以肺为最多见。
④颈淋巴结转移率很低。
⑤肿瘤细胞沿骨髓腔浸润。
6.铸造用金合金按硬度由低到高分为:
Ⅰ型金合金硬度较软,适合制作单面嵌体,边缘延展性好,易于边缘密合;
Ⅱ型硬度中等,边缘延展性好,适合制作铸造冠;
Ⅲ型较硬,可制作薄的冠桥、套筒冠等;
Ⅳ型合金最硬,可制作受力较大的修复体,如可摘义齿支架、卡环、附着体等。
7.口腔黏膜棘层:
位于基底层浅层,由体积较大的多边形细胞组成。在上皮中是层次最多的细胞。胞核圆形或卵圆形,位于细胞中央,含1~2个核仁。胞质常伸出多而小的棘刺状突起与相邻的细胞相接,此突起称为细胞间桥。深部靠近基底层的棘层细胞也有分裂增殖的能力,因此和基底层一起称为生发层。在某些疾病如寻常性天疱疮,产生自身抗体,桥粒的结构受到破坏,上皮形成疱性病变。
8.非角质细胞包括黑色素细胞、朗格汉斯细胞及梅克尔细胞。
黑色素细胞来自神经嵴,含黑色素颗粒,在口腔黏膜中,牙龈、腭、舌等黏膜可出现较明显的色素沉着,可成为口腔黏膜色素痣和黑色素瘤的来源。朗格汉斯细胞为树枝状细胞,位于口腔黏膜上皮深部,是一种抗原呈递细胞,与黏膜的免疫功能有关。梅克尔细胞位于基底层内,可能来自神经嵴或上皮细胞。起触觉受体的作用。
9.浆液性腺泡
呈球形,由浆液细胞组成,细胞呈锥体形,基底部较宽,紧附于基底膜上,顶端向着腔内。胞核为圆形,位于基底部1/3处。胞质色深,组织固定好时,顶端胞质内可见大量折光性很强的分泌颗粒,称酶原颗粒。浆液细胞主要表达α-淀粉酶。
10.黏液性腺泡
呈管状,由黏液细胞组成。光镜下,黏液细胞呈锥体形。胞质内含丰富的黏原颗粒,在固定及染色过程中,黏原颗粒常被破坏,故胞质透明呈网状结构。
11.混合性腺泡
由黏液细胞和浆液细胞组成。前者组成腺泡之大部分,紧接闰管;后者呈新月状覆盖于腺泡的盲端表面,又名半月板。浆液细胞的分泌物有细胞间小管通入腺泡腔内。
12.
性质
大唾液腺
小唾液腺
纯浆液
腮腺
味腺
纯黏液
腭腺、纯腭腺
混合性
下颌下腺
舌下腺
唇、颊、磨牙后腺
13.口腔扁平苔藓
可见黏膜白色网状或线状条纹。固有层淋巴细胞带状浸润。
14.慢性盘状红斑狼疮
镜下:角质栓。基底细胞变性,基底膜不清晰。上皮下淋巴细胞沿血管袖套状浸润。免疫荧光基底膜出现绿色荧光带。
15.颌下腺静止时分泌量最大,占60%~65%;腮腺占22%~30%;舌下腺占2%~4%;小唾液腺占7%~8%。
16.唾液的作用:
消化作用、溶媒作用、润滑作用、冲洗作用、稀释和缓冲作用、杀菌和抑菌作用、黏附和固位作用、缩短凝血时间、排泄作用、其他作用。
17.口腔一般感觉的敏感性:痛觉>压觉>冷觉>温觉。
18.舌尖甜,舌根苦,舌侧酸。
19.
术区消毒
消毒药物
碘酊
口腔1%,颌面颈部2%,头皮3%
氯己定
口内及创口0.1%,皮肤0.5%
消毒方法
由中心向四周,感染伤口相反
消毒范围
头颈部手术——术区外10cm;四肢躯干——术区外20cm
20.牙根拔除术:
①根钳取根法——用于高位残根。
②牙挺取根法——断根位置低。支点为牙槽间隔/腭侧骨板。若断面是斜面,从斜面较高的一侧插入。
③翻瓣去骨法——切口基底部应较宽。切口下有骨组织支持。
21.延伸卡环用于:松动或牙冠外形差的基牙。
22.连续卡环用于:多用于牙周夹板,放置在两个以上的余留牙上。
23.倒钩卡环常用于:倒凹区在(牙合)支托的同侧下方的二型观测线基牙。
24.急性龋:
在一些特殊情况下,龋的发展速度会很快,从发现龋到出现牙髓病变的时间可以短至数周。急性龋洞内软化牙本质较多,病变组织着色浅,病变范围较广,质地较湿软,容易以手用器械去除,挖出的龋腐多呈片块状,又称湿性龋。由于进展速度快,龋坏牙本质中位于细菌侵入层下方的脱矿层较厚,缺乏硬化牙本质,在髓腔内侧又较少形成第三期牙本质,牙髓易于受到感染。在治疗去腐时,若将全部软化的牙本质除净,极易穿通髓腔。急性龋多发生在儿童和易感个体,如存在唾液分泌障碍的个体,易出现急性龋的情况。
25.电活力假阳性反应的原因:
①探头或电极接触大面积的金属修复体或牙龈,使电流流向牙周组织。
②未充分隔湿或干燥受试牙,以致电流泄漏到牙周组织。
③液化坏死的牙髓有可能传导电流至根尖周,当电流调节到最大刻度时,患者可能有轻微反应。
④患者过度紧张和焦虑,以致在探头刚接触牙面或被问知感受时即示意有反应。
职称备考,题库助力
左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