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疹是一种常见的由多种内外因素引起的表皮及真皮浅层的炎症性皮肤病,一般认为与变态反应有一定关系。其临床特点是多形性损害,有渗出倾向,常对称分布,自觉瘙痒,常反复发作,易演变成慢性。一般分为急性、亚急性和慢性三类。
本病可泛发全身,也可局限于某些部分。根椐其发病部位的不同和皮疹的性质特点,中医有不同的名称,泛发性的称为浸淫疮、血风疮、粟疮,局限性的分别称旋耳疮、肾囊风、四弯风、乳头风、脐疮等。本病西医也称湿疹。
湿疹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一)遗传因素
某些类型的湿疹与遗传有密切的关系。
(二)环境因素
洗衣粉,人造织物、人造食品、方便食品、反季食品,居室清洁剂、杀虫剂道路的沥青路面,马路旁绿化植物的花粉等制药厂的抗生素,如使用化妆品及猫、鹦鹉等。
(三)感染因素
某些湿疹与微生物的感染有关。这些微生物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马拉色菌、气源性真菌如交链孢霉、分枝孢霉、点青霉、烟曲霉、镰刀霉、产黄青霉、黑曲霉及黑根霉等。
(四)饮食因素
牛奶、鸡蛋等;如葱、蒜、洋葱、羊肉等;具有特殊刺激性的食品,如辣椒、酒、芥末、胡椒、姜等;某些生吃的食品,如生葱、生蒜、生西红柿,生食的某些壳类果实,如杏仁、栗子、核桃以及某些水果,如桃、葡萄、荔枝、香蕉、菠萝、桂圆、芒果、草莓等;某些富含细菌的食品,如死鱼、死虾、死螃蟹以及不新鲜的肉类,某些富含真菌的食品,如蘑菇、酒糟、米醋等;某些富含蛋白质而不易消化的食品,如蛤蚌类、鱿鱼、乌贼等;种子类食品,如各种豆类、花生、芝麻等。这些食物除了引起食物变态反应外,近代食物生化研究发现,在香蕉的皮中可以分离出组胺物质,在香蕉、菠萝、茄子、葡萄酒、酵母中含有很高的组胺成分,鸡肝脏、牛肉、香肠内亦含有相当高的组胺,而导致湿疹的发生。
(五)药物因素
卡那霉素、庆大霉素青霉素
(六)其他因素
湿疹的产生尚可由苦闷、疲劳、抑郁、忧虑、紧张、情绪激动、失眠等神经精神因素及日光、紫外线、寒冷、潮湿、干燥、摩擦等气候、物理因素所引起。此外慢性肠胃疾病、慢性酒精中毒、肠寄生虫以及新陈代谢障碍、内分泌失调等因素皆是湿疹发生的原因。
一、诊断要点1、急性湿疹
(1)发病呈急性。
(2)皮疹好发于四肢屈侧(肘窝、胭窝)、小腿、手足背、头面部、外阴部、脐窝、乳房、肛门周围等处。多对称分布,也有不对称者。
(3)皮疹表现为多形性(红斑、丘疹、水疱、脓胞、糜烂、渗液、结痂、鳞屑等),边界不清楚。
(4)自觉剧痒。一般全身症状不明显。泛发者可伴有发热不,疲乏倦怠,全身不适等全身症状。
2、亚急性湿疹
多由急性湿疹演变而来,症状较为缓和,有炎症消退的倾向。表现为红肿减轻,渗液减少,出现鳞屑、结痂,仍可见小丘疹、丘疱疹、小水疱及糜烂,自觉瘙痒。
3、慢性湿疹
多由急性、亚急性湿疹未能及时治愈,多次反复发作演变而成;也有少数患者一开始即表现为慢性湿疹。表现为患者皮肤增厚,触之较硬,呈暗红色或暗褐色,表面粗糙,或呈苔藓样变;皮疹边界清楚,伴有少量糠秕样鳞屑、抓痕、结痂和色素沉着;外围也可有丘疹、丘疱疹散在,问有糜烂、渗液。自觉阵发性瘙痒。
4、急性湿疹应与接触性皮炎相鉴别。
后者一般有明确的接触史,皮疹发生于接触部位,边界清楚,皮疹形态较单一,较重者可发生大疱,一般病程较短,去除病因(不再接触致敏物质)后很快可痊愈。
5、慢性湿疹应牛癣相鉴别。
后者皮疹以典型的苔癣样变为主,无多形性皮疹,无渗出表现,且皮疹80%~90%发生于颈项部,其次为肘部、尾骶部等。
二、疾病分析湿疹因禀赋不耐,风、湿、热客于肌肤而成。若反复发作,日久耗血伤阴,肤失濡养则生风化燥,而为血虚风燥。急性湿疹一般以湿热为主,亚急性湿疹多为风热,而慢性湿疹则多属血虚风燥。
三、治疗方法一般用药:龙胆泻肝片、湿毒清片、肤痒颗粒、荨麻疹丸、星元佳氯雷他定片、盐酸西替利嗪片等
联合用药:对症中成药+抗过敏药+增强免疫力辅助剂
例如:荨麻疹丸+星元佳氯雷他定片+天然维生素C
湿热型
皮肤可见红斑、肿胀、丘疹、水疱、脓疱、糜烂,渗液较多,浸淫成片,瘙痒较剧烈。可伴有发热,疲乏倦怠,或有腹痛,便秘或腹泻,小便短赤。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或弦滑数。
治疗方法:清热利湿,佐以祛风。
风热型
皮肤见红斑、丘疹、鳞屑、结痂,或有少量渗液。舌质红,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数。
治疗方法:疏风清热,佐以利湿。
血虚风燥型
患部皮肤增厚,表面粗糙,或呈苔藓样变,色素沉着,脱屑,或见头晕乏力,腰酸肢软。舌质淡红,苔薄白,脉缓或濡细。
治疗方法:养血祛风。
中药治疗:千斤拔30克,何首乌15克,乌豆衣12克,当归、蝉衣、苦参、白鲜皮各10克。水煎服,复渣,每日1剂。
四、外用药治疗一般用药:希定克软膏、一扫光药膏、宝宝湿疹膏、肤痒霜、炉甘石洗剂、苦参洗液
联合用药:对症中成药+抗过敏药+增强免疫力辅助剂+外用
例如:荨麻疹丸+星元佳氯雷他定片+天然维生素C+希定克软膏+苦参洗液
婴儿湿疹
发生于婴儿头面部的湿疹,称之为婴儿湿疹。因其发生于吃奶时期,故古医籍称之为奶癣。本病西医也称为婴儿湿疹,又称婴儿期异位性皮炎。
一、诊断要点1、多见于1个月至1岁左右的婴儿。
2、皮疹主要发生在头面部,尤以双侧面颊部和前额部最为常见,但口周、眼眶周围和鼻尖部一般于很少发生皮疹。重症患儿,皮疹也可蔓延至躯干和四肢等部位。
3、根据皮疹形态,婴儿湿疹可分为下列三种类型:
(1)脂溢型:多发于出生后1~2个月,额部、颊部、眉间皮肤潮红,有黄色油腻性鳞屑,头顶部可有油腻性附着较紧的厚层脂痂。以后颈、腋下及腹股沟等处皮肤,可有糜烂、潮红及渗液。一般于停乳或改善喂养后,逐渐痊愈。
(2)渗出型:此型较为多见。常见于3~6个月婴儿,婴儿多肥胖。双侧面颊部、前额部、头顶、颔下可见红斑、丘疹、小水疱、糜烂、渗液、结痂、脱屑等,以糜烂、渗液多见。损害大小不一,边界不清。严重者躯干、四肢等部位也可发生。瘙痒较剧烈,可继发感染。
(3)干燥型:好发于营养不良及较消瘦的婴儿。皮肤干燥,皮疹呈淡红斑或有扁平小丘疹,上有糠秕样鳞屑及结痂,或呈片状浸润,边界不清。主要发于面部,也可发生于四肢。瘙痒较剧烈。
4、继发感染者可有发热等全身症状,附近淋巴结或肿大。
5、常反复发作,每因消化不良或天气寒冷使症状加重或复发。
二、疾病分析婴儿湿疹由于母亲过食辛辣燥热之品,遗热于儿,或因喂乳不当,饮食失节,脾失健运,蕴湿生热,发为湿性婴儿湿疹;或为脾虚失运。血燥生风,肌肤失养,发为干性婴儿湿疹。
三、治疗方法一般用药:参照成人湿疹
联合用药:参照成人湿疹
湿热型
皮疹表现为湿性(脂溢型和渗出型),或伴有消化不良,大便干结,小便黄。
治疗方法:利湿清热,佐以祛风。
中药治疗:大黄、黄芩、黄柏、苍术、薏米各50克,共研细末,每次1克,每日2次,温开水送服。
脾虚型
皮疹表现为干性,常伴有消化不良,吐乳,大便溏薄。
治疗方法:健脾渗湿。
四、外用药治疗一般用药:希定克软膏、一扫光药膏、宝宝湿疹膏、肤痒霜、炉甘石洗剂、苦参洗液
联合用药:希定克软膏+宝宝湿疹膏
婴儿湿疹的预防本病好发于夏季,有过敏体质的多发,婴幼儿的发病率高于成年人。在婴儿湿疹明显时得先治疗,婴儿湿疹治疗皮疹消失后并不万事大吉,更重要的任务是家庭护理预防宝宝湿疹的反复。以下六个关键,预防婴儿湿疹。
1、饮食注意
母乳喂养可以减轻湿疹的程度。蛋白类辅食应该晚一些添加,如鸡蛋、鱼、虾类,一般宝宝从4个月开始逐渐添加,而有湿疹的宝宝,建议晚1~2个月添加,且添加的速度要慢。宝宝的饮食尽可能是新鲜的,避免让宝宝吃含气、含色素、含防腐剂或稳定剂、含膨化剂等的加工食品。
如果已经发现某种食物因食用出现湿疹,则应尽量避免再次进食这些食物。
①有牛奶过敏的宝宝,可用豆浆、羊奶等代替牛奶。
②对鸡蛋过敏的宝宝可单吃蛋黄。
③人工喂养的宝宝患湿疹,可以把牛奶煮沸几分钟以降低过敏性。
宝宝食物以清淡饮食为好,应该少些盐份,以免体内积液太多而易发湿疹。
多吃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如绍叶菜汁、胡萝卜水、鲜果汁、西红柿汁、菜泥、果泥等,以调节宝宝的生理功能,减轻皮肤过敏反应。
以保持正常的消化和吸收能力,食物应以清淡为主,少加盐和糖,以免造成体内水和钠过多的积存,加重皮疹的渗出及痛和痒感,导致皮肤发生糜烂。
2、衣物方面
比如贴身的衣服是棉质的,所有的衣服领子最好是棉质的,衣服穿得要略偏凉,衣着应较宽松、轻软。床上被褥最好是棉质的,衣物、枕头、被褥等要经常更换,保持干爽。日常生活护理方面要避免过热和出汗。并让宝宝避免接触羽毛、兽毛、花粉、化纤等过敏物质。衣被不宜用丝、毛及化纤等制品。
3、洗浴护肤
以温水洗浴最好,避免用去脂强的碱性洗浴用品,选择偏酸性的洗浴用品。护肤用品选择低敏或抗敏制剂护肤,并且最好进行皮肤敏感性测定,以了解皮肤对所用护肤用品的反应情况,及时预防过敏的发生。
4、环境方面
室温不宜过高,否则会使湿疹痒感加重。环境中要最大限度的减少过敏原,以降低刺激引起的过敏反应。家里不养宠物,如鸟、猫、狗等。室内要通风,不要在室内吸烟,室内不要放地毯,打扫卫生最好是湿擦,避免扬尘,或用吸尘器处理家里灰尘多的地方,如窗帘、框架等物品上。
5、保持睡眠充足
保持宝宝大便通畅,睡眠充足:睡觉前为宝宝进行节奏性肢体运动20分钟左右,既可以增加机体抗敏能力,又有利于胃肠功能和提高宝宝睡眠质量。
END
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