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花千姿百态,全世界有近3万种,约占开花植物的1/10。兰花的形态、色泽、气味等极其多样,变幻莫测,常常超乎人类的想象。兰科中心保存有兰花种类多种,不同时节,不同兰花渐次开放,此起彼伏,如同跳动的音符,演奏着兰花独特的绽放乐曲。驻足赏兰是我来兰科中心工作后获得的最大特权和福利。每隔几天我便会园内寻觅一圈,总会发现有新的兰花开放,因此,短短数月,手头已记录了数百种珍奇兰花的花开瞬间。
石豆兰属是兰科植物中的第一大属,全世界约有种,我国有种,深圳有记录10种。因此,继半年前发布的相遇兰花中的极品:卷瓣兰,接着来分享石豆兰属的那些美丽品种。
石豆兰属Bulbophyllum,属名由“Bulbo-”(具鳞茎的)+“phyllum”(叶片)组成,是指该属1-2枚叶片长在假鳞茎顶端。
领带兰Bulbophyllumphalaenopsis
兰有松之朴实,竹之坚韧,梅之高洁,自古以来颇受人们的推崇和钟爱。“气质如兰,邦振天下”也成为了某轻奢男装品牌的广告词。“君子怀幽趣,谦恭礼乐才。经心皆识见,书史尽通该。”宋太宗的《缘识》充分展现了谦谦君子卓尔不群的绅士风范,自然界中有一种奇特的兰花更是将这种绅士风范演绎得淋漓尽致,它就是——领带兰。
领带兰Bulbophyllumphalaenopsis
领带兰,顾名思义“像领带一样的兰花”,其圆球形的假鳞茎似领结,顶生1枚扁平的叶片,宽约7cm,近革质,自然下垂,远观极似绅士们的领带而命名。据记载,其叶片最长可达1.5米,堪称为世界上最长的叶片。种加词“Phalaenopsis”意为“似蝴蝶的”,同蝴蝶兰的属名,意指其叶片似蝴蝶兰。
数年前在上海辰山植物园就已领略其领带似的绅士风采,但一直无缘见到开花,直到“六一”节那天园内觅花,慕然回首,才发现其藏着基部的低调而奢华的花序。
领带兰的花序
领带兰的花序很短,上面生有10余朵花。花猩红色,中萼片卵圆形,先端钻形短尖,侧萼片合生,外被许多棘状和乳突。其花瓣小,隐藏在萼片中,一般难以发现。凑近了细看时,嗅到一种腐臭的气味,看来如同许多其他的石豆兰属植物,领带兰也吸引食腐的蝇类和甲虫前来为之传粉。可能是温室封闭的缘故,我观察了一会儿,没有发现忙碌的蝇类或甲虫,不禁有些黯然。
领带兰原产新几内亚和印尼,我国暂未发现野生分布。喜欢高温高湿环境,冬季气温不低于15°C,夏季不高于30°C,保持通风为佳。
眼镜蛇石豆兰B.maximum
眼镜蛇石豆兰是今天要分享的第二种奇特兰花。因小学时被蛇咬过,每每提起蛇心底里总会泛起一丝恐惧,4月25日,同事告诉我温室里的眼镜蛇石豆兰开花了,好奇的我还是急急忙忙奔了过去。只见一枝枝诡异的花序从假鳞茎基部向一侧伸出,长达数十厘米,花序轴深褐色,扁平,花朵未开放时,花序神似一条正在蜿蜒爬行的眼镜蛇,因此而得名。
眼镜蛇石豆兰B.maximum
细看其扁平花序轴的两侧,可见许多迷你的小花渐次开放,直径不到1cm,花外侧褐色,内侧黄色,间有褐色的条纹,十分迷你。眼镜蛇石豆兰原产热带非洲,附生于林中石上。可以想象,当你行走在相对昏暗的森林,突然看到一群“眼镜蛇”向你伸来……
小眼镜蛇石豆兰B.falcatum
相对而言,同一时间开花的小眼镜蛇石豆兰则“收敛”了许多,花序相对较短,从假鳞茎基部斜向上伸出,略高于叶片,花序轴扁平,上下宽度较为一致,花开未时,侧面看依然像眼镜蛇。其种加词“falcatum”意为“镰刀状”,是指其叶片镰刀状,英文名为Sickle-ShapedLeafBulbophyllum,即“镰刀叶石豆兰”。
小眼镜蛇石豆兰的花
有趣的是,其花序两侧生长的两排花朵加上如盖一般的黄色花苞,既像排列整齐的两排马桶,又像早年流行的翻盖手机。
野生小眼镜蛇石豆兰分布在热带非洲茂密的森林,生林中树干上。兰科中心引种的小眼镜蛇石豆兰开花时,发现了两种不同形态,花形态相似,但花序轴出现了绿色和咖啡色两种,是否为不同的种类,还有待进一步探究和验证。
植物的传粉策略是科学家们最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