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云:“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
三伏贴是结合了“冬病夏治”的治未病理论和“天灸”理论的一种穴位敷贴疗法,即在三伏天里每“伏”开头第一日,将配制好的中药碾磨成粉,予以蜂蜜或者姜汁等调和成膏,根据病症分别敷贴在人体的不同穴位上,持续贴完三伏天,达到增强抵抗力、防病治病的效果。
适应症:
1.口腔黏膜类疾病:如口腔扁平苔藓、复发性口腔溃疡症见神差、易疲倦、怕冷、失眠、情志不畅等。
2.呼吸系统疾病:过敏性鼻炎、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炎等。
3.消化系统疾病:慢性胃肠炎、虚寒性胃痛、胃肠功能紊乱、慢性腹泻等。
4.妇产科疾病:慢性盆腔炎、痛经、月经不调和宫寒不孕等。
5.其他疾病:包括各种痛证,如颈椎病、肩周炎、腰腿痛、关节炎以及免疫功能低下、阳虚体质、气虚体质和亚健康等。
禁忌症:
1.贴敷局部皮肤有创伤、溃疡、感染或有较严重的皮肤病者,应禁止贴敷。
2.颜面五官部位、关节、心脏及大血管附近,慎用贴敷,不宜用刺激性太强的药物进行发泡,避免发泡遗留瘢痕,影响容貌或活动功能。
3.孕妇腹部、腰骶部以及某些可促进子宫收缩的穴位,如合谷、三阴交等,应禁止贴敷,有些药物如麝香等孕妇禁用,以免引进流产。4.糖尿病、血液病、发热、严重心肝肾功能障碍者慎用。
5.艾滋病、结核病或其它传染病者慎用。
因病施治辨证取穴
穴位贴敷时间安排
时间
初伏
年7月11日
中伏
年7月21日
中伏加强贴
年7月31日
末伏
年8月10日
敷贴注意事项
1.敷贴的药膏虽然都是纯中药制剂,但含有芳香类成分,因此孕妇不宜,妊娠妇女应提前告知医师。
2.接种新冠疫苗前后2天内不建议敷贴;
3.对胶布过敏者,应提前告知医师。
4.当天有外感不适症状者,也不宜接受敷贴治疗。
5.患者接受三伏灸治疗后,当天忌洗冷水澡,因为身体一遇寒,会导致灸疗效果不佳。
6.常规贴敷时间大人2-4小时为宜,小孩1-2小时为宜,中途如有瘙痒、刺激不适,应及时将敷药撕除。
7.贴敷后局部皮肤可出现潮红、轻微红肿、小水泡、微痒、烧灼感、色素沉着等情况,均为药物的正常刺激作用,不需特殊处理,但应注意保持局部干燥,不要搓、抓局部,也不要使用洗浴用品及涂抹其他止痒药品,防止对局部皮肤的进一步刺激。
施术后可能出现的异常情况及处理措施
若出现情况以下异常情况,应及时进行处理:
1.贴敷药物后,局部出现热、凉、麻、痒或轻度疼痛属正常现象,如贴敷处有烧灼或针刺样剧痛,难以忍受时,可提前揭去药物,及时终止贴敷。
2.皮肤过敏可外涂抗过敏药膏,若出现范围较大、程度较重的皮肤红斑、水泡、瘙痒现象,应立即停药,进行对症处理。出现全身性皮肤过敏症状者,医院处理。
3.皮肤出现小水泡,可表面涂以甲紫(龙胆紫)溶液,任其自然吸收。水泡较大者,医院由医护人员先用消毒针从水泡下端挑破,排尽泡液,或用一次性注射器抽出泡液,然后涂以龙胆紫溶液收敛,破溃水泡处也可涂以消炎软膏,外用消毒敷料包扎,以防感染。
欢迎预约报名,了解更多中医口腔科普知识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