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治特点
临证八法
1.变治法
变治法就是视病情变化,根据疾病的不同阶段,灵活应用不同的治疗方法,正如清代石寿棠《温病合编》“对证施治,因时变通”,宋代史堪所言“善为医者,临事制宜,随机应变,审当轻重”。
刘老指出,学习、应用变法,必须要博览群书、穷极医源、临证多思方可。例如治疗湿疹,常见之法有清热利湿、凉血祛风、健脾渗湿、补肾健脾、养血化瘀等,但对养阴利湿、温阳通络等变法则需认真揣摩。
2.反治法
又称从治法,是要透过病人在证候中所表现出来寒、热、虚、实的假象,抓住其本质的问题进行治疗,如临床常见的热深厥深的用白虎汤来治疗(寒因寒用)、外热因寒的用四逆汤(热因热用),下利谵语的用承气汤(通因通用)。
例如刘老治疗冻疮及寒冷型荨麻疹,表现均见皮肤冷、淡红色斑块或风团,若审其舌红、苔腻、脉有力者,则往往舍症从脉,采用清热利湿而取效,“寒因寒用”,也是反治法,因其病本质是湿热内蕴、阳气不达皮肤、四末而现“外寒”之象。
因此,反治法的应用关键是掌握“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辩证法观点。
3.兼治法
又称合治法,是指在治疗主病主症的同时,依据中医理论及辨证论治的要求,对兼病兼症进行治疗。
石寿棠《医原》指出“病纯者药纯,病杂者药杂,有病虽杂而出于一源,则立方要有专主;有病虽纯而夹以他病,则立方要有变通。”刘老进一步提出,中医整体观、衡动观及辨证论治观均认识到兼治法的必要性与科学性,应用兼治法的关键是能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地找出主病主症,严格区别辨证、辨病过程中的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在解决主要矛盾的同时,兼顾次要矛盾,否则,就易陷入合治而不治的困境。
例如刘老治疗银屑病,必先辨清主病主症主因是血热、湿热或是血瘀,必须兼辨是否有咽红、咽痛等风热兼证,若有则酌加马勃、青黛、射干、僵蚕等清热利咽之品,以提高临床疗效。
再如刘老治疗黄褐斑,若女性则必问经带胎产史,痛经者常兼用大红袍、马蹄香、制香附等温宫行气以止痛,月经量少者加女贞子、旱莲草、水蛭等补肝肾、行瘀滞;黄带或带多质稠者加入土茯苓50g、败酱草30g、鸡冠花1朵以清热止带;若为男性患者,注重疏肝肾的同时,必兼治血瘀。
4.外洗法
外洗法是通过药液的局部作用使经络疏通、皮损消失的方法,是中医皮肤科的治疗特色之一。刘老指出,外洗之法是中医传统治疗方法,也是中医外科(包括中医皮肤科)的优势疗法之一,为尽快减轻患者痛苦,必须掌握外洗法。
刘老为充分发挥中医学的治疗优势,总结外洗1~6号方,分别是消炎止痒散、润肤止痒散、祛风止痒散、消炎止痛散、润肤祛斑散、祛疣消结散,长期用于临床,获得患者广泛好评。
刘老指出,外洗法要掌握适应证、药物选择、药液温度、洗浴时间及陈醋、白酒、蜂蜜、食盐等添加剂的选择,例如:为增加药物吸收可加陈醋,为加强温经通络作用可选择温热药液加白酒外洗,为加强润肤祛斑作用酌加蜂蜜,红斑性皮肤病多用冷湿敷洗法,病重者可频频外洗等等。
5.外敷(包封)法
为增强药效或延长局部用药时间,可采用局部外敷(包封)治法。增生性皮肤病(如慢性皮炎、银屑病、扁平苔藓)、皲裂性皮肤病等,应用药膏外敷(包封),可增加局部药物的作用时间、增加透皮吸收的药物量,同时达到润肤、软坚、平裂的作用。对小儿皮肤病,刘老还采用敷脐疗法,将药粉、散剂在脐部包敷而取效,避免了口服给药小儿依从性差的缺点。
6.汽疗法
是指中药煎煮后产生药气直接作用于皮肤而起治疗作用的一种治疗方法。《素问·至真要大论》有“摩之浴之”之说即熏洗之意。刘老在诊治硬皮病、各种痛证及部分痒证时,根据辨证选配外用和药物进行汽疗,通过汽疗,因热而使患者腠理开、毛窍通,因药直接作用于皮肤而达到舒经通络、“汗而解之”之效。刘老曾治疗一系统性硬皮病患者,除内服补阳还五汤外,配合每日汽疗,其汽疗方是桂枝、透骨草、三棱、莪术、八角枫、昆明山海棠、威灵仙、贯众、川芎等各30g,治疗2个月后临床治愈。
7.温灸法
刘老常告诫我们:“学医不知经络,开口动手便错”,《灵枢·经脉》也说“经脉者,所以能决死生,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也”,学中医者必须掌握经络的理论知识,才能深求病证根源,判断阴阳气血的盛衰,推断疾病部位的浅深,经络辨证、六经辨证是中医辨证的重要内容,对中医外科、皮肤科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温灸法是中医学中的优秀遗产,应努力学习、应用。例如刘老治疗寻常疣,对体积大反复不愈者,除内服、外洗中药外,就要应用温灸法。具体操作法是取艾条或蚊烟香一段,点燃后距离皮损0.5~1.0cm温灸,灸至痛则移灸他处,待肤温如常则再灸,每次治疗5~10分钟,每日2次,15日为一疗程,据我们观察,多数患者1~2个疗程可愈。究其理,“虚则生疣”“血得温则行”“气行则血行”,通过温灸,使局部气血通畅,“气主煦之,血主濡之”,其疾自瘥。
8.换药法
“审察病机,无失气宜”,皮肤病临床治疗内服方及外用药均需“随证治之”,即换药。例如治疗带状疱疹,除用清热解毒之龙胆汤,辛凉解表之贯防汤,益气化瘀之补阳还五汤外,若久治不愈者,刘老依据“久病大病宜养阴”而选一贯煎,又依据“久病大病宜通阳”而选择麻辛附子汤;又如治疗溃疡,根据疮口颜色、渗出物多少、肉芽颜色分别选用九一丹、八二丹、七三丹、五五丹等等。
刘复兴
1939~2009年
刘复兴,主任医师、教授,1939年4月出生于印度尼西亚雅加达,祖籍广东省梅县,1966年云南中医学院医疗系本科毕业,从事中医临床工作43年。
刘老精于外科,尤擅长诊治皮肤疮疡疾病。强调“外病实从内发”,提出“气血、脏腑”是外科皮肤疮疡疾病的主因;“湿、热、痰、瘀”是外科皮肤疮疡疾病的根本;“风、寒、湿、热、燥、火、虫、毒”是外科皮肤疮疡疾病的外因。临证重辨证论治,用药在精不多。擅用虫类药如蜈蚣、乌梢蛇、全蝎、僵蚕、水蛭、地龙、地鳖虫、守宫、九香虫等及云南地区草药以治顽疾。
刘医院皮肤科主任,曾当选为云南省科协三、四届常委,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云南省委员会第六、七、八届委员,云南省归国华侨联合会委员、常委,全国第三批中医药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云南省首批省级中医药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云南省名誉名中医,中华中医药学会美容分会常委,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疡科分会委员,云南中医药学会常务理事,云南中医药学会皮肤科、外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云南中西医结合学会皮肤病,性病专业委员长会副主任委员,云南民族民间医药研究会常务理事,云南省医学会皮肤病学专科分会顾问,《皮肤病与性病》杂志编委,云南省干部医疗保健会诊专家成员等职。
以上内容由“杏林墨香”订阅号独家发布。本文参考了《当代中医皮肤科临床家丛书:刘复兴》(欧阳晓勇,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更多精彩,敬请期待。
购买途径全国新华书店
医药专业书店
天猫,京东,当当,亚马逊等各大网站
长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