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1
安某,男,68岁,年4月29日初诊。
病史:患者数年前开始觉口腔不适,发现口腔内多个糜烂面,此后反复发作。曾于外院行病理检查诊为“口腔扁平苔藓”,服用氨苯砜等药物无明显疗效。近来患者口腔内损害增多,自觉口内烧灼疼痛,疲乏无力,腰膝酸软,口干渴饮,小便黄,大便干。
诊查:下唇有2片黄豆大乳白色斑片,轻度糜烂。双颊黏膜可见乳白色斑片,中央糜烂、水肿,边缘潮红。舌质暗红苔少,脉象沉细。
病理检查:符合“扁平苔藓”诊断。
西医诊断:口腔扁平苔藓。
辨证:肝肾阴虚,虚火上炎。
治法:补益肝肾,滋阴降火。
处方:南北沙参各15克,元参15克,石斛15克,天花粉15克,生熟地各15克,山萸肉15克,丹皮15克,女贞子15克,旱莲草15克,黄连10克。
口腔内外用锡类散。
二诊:服上方14剂,口腔内糜烂面基本平复,无自觉疼痛。原方加夏枯草15克。
三诊:服上方28剂,口腔内乳白色斑块较前缩小,无其他自觉不适。改以滋补肝肾丸,养阴清肺糖浆巩固治疗。
3个月后追访病人,口腔扁平苔藓未再发作,唇部、口腔内白斑基本消退。
例2
王某,男,74岁,年3月9日初诊。
病史:患者2月前发现右足背起疹,自觉瘙痒。皮疹逐渐增多,瘙痒加重。前来求治,现自觉下肢沉重,下肢关节隐痛。
诊查:右足背、足踝至右小腿散在数片紫蓝色扁平丘疹,皮疹呈多角形,表面有光泽,部分丘疹表面可见网状细纹。舌质淡暗,脉弦。
病理检查:符合“扁平苔藓”诊断。
西医诊断:扁平苔藓。
中医诊断:紫癜风。
辨证:风湿蕴阻,经络阻隔。
治法:祛风除湿,活血通络解毒。
处方:羌活10克,防风10克,丹参15克,赤芍10克,莪术10克,红花10克,白术10克,茯苓15克,夏枯草15克,僵蚕15克,鬼箭羽15克,刘寄奴15克,野菊花15克,连翘15克。
皮损外用化毒散膏。
二诊:服上方14剂,瘙痒减轻。自觉胃部不适,仍下肢沉重。原方去莪术,加陈皮10克,木瓜10克。
三诊:再服14剂,皮疹明显变平,无新出皮疹,无自觉不适。
继续服药,巩固治疗。
按语:扁平苔藓临床表现多样,典型皮损为紫红色多角形扁平丘疹,常合并口腔黏膜损害。与中医学文献记载的“紫癜风”相似。例1患者中仅有口腔黏膜损害,伴疲乏无力,腰膝酸软,此种患者多属肝肾阴虚,虚火上炎,治以补益肝肾,滋阴降火之法。方以南北沙参、元参、石斛、天花粉、生熟地、山萸肉、女贞子、旱莲草大剂养阴降火,填补真阴。少加丹皮凉血,黄连清心火,使肾水升,心火降,心肾相交,阴阳平和,顽疾得愈。例2患者有典型皮损,发于下肢,伴关节隐痛,此类患者证属风湿毒邪蕴阻,经络阻隔,故在治疗中以羌活、防风祛风除湿;丹参、赤芍、莪术、红花、鬼箭羽、刘寄奴、夏枯草、僵蚕活血通络;野菊花、连翘解毒清热;白术、茯苓补益正气,使正存于内而邪不可干。二诊时瘙痒已减,但患者胃部不适,去莪术加陈皮以和胃,木瓜引诸药下行,终于收得最效。
图书信息图书名称:张志礼(跟名师学临床系列丛书)
图书作者:张志礼著
出版公司: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出版时间:年06月
图书简介《全国著名老中医临床经验丛书》选取了邓铁涛、周仲瑛、焦树德、何任、张琪等国家第一批名老中医中的30余人,由其本人或亲传弟子收集整理他们在临床各科病证方面的独到辨治经验,尤其是立法、处方、用药经验。突出反映了这些著名老中医在中医药临床方面的精深造诣。
本册将为你介绍全国著名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专家张志礼教授从医近50年的临床经验,全书对张氏治疗皮肤科常见病、多发病及各种疑难杂症的临床经验作了系统总结,其中所选余首常用效验方剂可直接用于临床。
版权申明以上文章来源搜集于网络,仅供学习参考。
感谢原作者辛苦劳动,如果侵权请告知,将下架处理。请勿用作商务用途。
关于本